結晶釉是用來裝飾瓷器、精陶的一種別有風味的藝術釉,是高溫顏色釉品種之一。有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結晶釉工藝的發展,傳統陶瓷藝術變得更具時代品位,也更具有投資和收藏的價值。
結晶釉形成于高溫下釉料中金屬的飽和溶液在緩冷過程中析出的晶體密集形成線狀、點狀、斑塊狀、花朵狀等形態。遠在唐代,就有了結晶釉的萌芽;宋代建窯、吉州窯和北方瓷窯燒制的鐵黑釉結晶,黑釉上半露銀白色如兔毫狀的細絲,稱“兔毫”、銀灰色光澤的小圓點稱“油滴”、還有玳瑁斑、鷓鴣斑、鐵銹花等多種結晶釉,被認為世界上最早成熟的結晶釉品種;清代又出現茶葉末、鱔魚黃、蟹甲青等新品種,越發精美。
結晶釉的種類很多,有高溫結晶釉,也有低溫結晶釉。按它的組成不同,又可分為硅酸鋅結晶釉、硅酸鈦結晶釉、砂金石釉等。過去由于受工藝條件限制,結晶釉產品穩定性不高,結晶的大小與出現的部位往往難以控制,好的結晶釉產品不多。而現在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產商進一步掌握了結晶釉的制造規律,近年來出現了許多巧奪天工、瑰麗奇特的結晶釉,豐富了陶瓷裝飾,為我國的陶瓷事業增添了新的光輝。
航誠藝都精品商場經營德化結晶釉的徐先生介紹,由于結晶釉有無窮的變化,每一次燒制都有著許多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了瓷器的造型可以相同外,每件作品圖案開花的顏色、形狀、位置、大小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每一件都是孤品,已經受到市民投資和收藏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