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2日,深圳召開市容環境提升行動動員大會,發出了“打響攻堅戰”的號召,全力營建最干凈城市。作為一個快速發展的城市,深圳每年新增建筑廢棄物接近1000萬噸,而在這些廢棄物的處理上,深圳通過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市場運作的方式,走出了一條產業化處理建筑垃圾的新路子。
“現在,我們的產品可是供不應求啊!”昨日,深圳華威建材公司總經理助理劉孟春告訴記者,華威所屬塘朗山建筑廢料綜合利用廠已經跨過了愁銷路的低潮期。他預計,塘朗山建筑廢料綜合利用廠在去年消耗48萬噸建筑垃圾的基礎上,今年將實現綜合利用100萬噸建筑垃圾的目標。而這大概是深圳全市一年建筑廢棄物的1/10。
深圳市環衛處相關負責人前日透露,今年將著力推進建筑垃圾的綜合利用,在確保塘朗山建筑垃圾綜合利用設施一期工程正常運行的基礎上,繼續開展二期工程前期工作。
每年新增建筑廢棄物近1000萬噸
據公開資料顯示,我國每年城市產出垃圾約為60億噸,其中建筑垃圾為24億噸左右,已占到城市垃圾總量的40%。而在深圳,每年新增建筑廢棄物接近1000萬噸,以前絕大部分未經任何處理便被運往填埋場。
按照國際測算法,每萬噸建筑廢棄物占用填埋場1畝土地,深圳每年產生的建筑廢棄物需占用近1000畝土地,處理前20年多年的6000萬噸存量建筑廢棄物需占用土地6000畝……此外,直接填埋還耗用了大量土地及垃圾清運費,阻斷了土壤生物鏈,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形成永久性危害,嚴重影響到了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的和諧發展。
據市環衛處有關人士表示,深圳正值新一輪大規模建設期,地鐵、大運場館、舊城改造等各大工程正在全面施工,建筑廢棄物處理量急劇增加。深圳原來規劃的3個較大的建筑廢棄物填埋場:占地22萬平方米的塘朗山建筑廢棄物填埋場、占地11萬平方米的龍崗建筑廢棄物填埋場和占地12萬平方米的寶安建筑廢棄物填埋場均已填滿,大部分建筑廢棄物由各街道自行簡單處置。
不僅僅是深圳,全國很多城市都面臨同樣嚴峻的挑戰,沒能找到城市建筑廢棄物處理的有效解決方案。2007年8月,深圳市塘朗山建筑廢料綜合利用廠的誕生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了一線曙光。當時,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深圳市華威建材公司投資1.3億多元,分兩期高標準、高起點建設了一家“吃”建筑垃圾“吐”建材的工廠。2008年,該工廠投產。
可使建筑垃圾轉化率達85%以上
深圳西麗留仙大道旁的一個路口,一條整潔美觀的公路在郁郁蔥蔥的塘朗山上蜿蜒盤旋,一邊是堆積如山的混凝土塊、渣土,夾雜著裸露的鋼筋、飄揚的塑料,一邊是整齊排列的黃色道路磚、灰色實心磚,路盡頭就是全國第一個建筑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深圳市塘朗山建筑廢料綜合利用廠。而這條長達1.39公里的公路,也是用建筑垃圾回收材料修建的。
日前,記者來到塘朗山建筑廢料綜合利用廠,只見巨大的挖掘機把分好類的建筑垃圾運往工廠的進料口,建筑垃圾被粉碎后通過傳輸帶運輸,添加一定的原料后來到全自動砌塊成型機前,一塊塊壓制好的建材制品源源不斷地輸出。
劉孟春說,建筑垃圾經過17道加工工藝,生產出的再生建材無論在抗壓、抗折、隔熱等方面都有明顯優勢,且在價格上也很有競爭力。據介紹,該廠目前對建筑廢棄物轉化處理技術水平已可使轉化率達到85%以上,其主要成分混凝土塊、磚渣、加氣輕質磚塊、廢木屑都可以100%進行轉化,廢玻璃、廢紙品、廢塑料編制袋及金屬材料可回收再利用,只有少部分混合泥土及其他雜質暫時不能進行轉化,如在拆遷、裝修、運輸時事先加強分揀分類,轉化率甚至可以達到95%以上。
該廠2008年投產后,由于“生產”出來的再生建材銷路一度受到制約,廠內的空地上堆滿了積壓的各種型號再生磚,原因有二:一方面,再生磚是用建筑垃圾做的,會讓人對其質量有所誤解;另一方面,再生磚的成本比普通磚成本更高,每塊售價0.2元左右,與普通磚的價格相比沒什么競爭力。
對此,該廠制訂再生產品質量標準,提高產品質量,同時加強銷售力量,制定更加有競爭力的價格。
劉孟春告訴記者,再生磚的技術含量也不小,工廠專門與哈工大深圳研究生院、廣東工業大學等合作研發實驗近1年,終于研發出了新型墻體功能磚。
“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這些再生建材的銷路就不愁了。銷售額逐月上漲,去年12月最多時達1000多萬塊。”劉孟春說,萬科、濱海醫院、大運城邦等都使用了部分再生建材,目前公司有100多個銷售對象。
將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
“沈陽、哈爾濱、廈門等城市有關政府部門,今年都打算來我們這里考察建筑廢棄物再生。之前,不少地方通過電話跟我們溝通,還有人專程從外地來看過。”劉孟春說。
近些年,深圳不斷加強產業化處理建筑垃圾的探索。據了解,在2006年前深圳就有專人去美國考察建筑垃圾綜合應用問題。一名2006年赴美考察的工作人員在學習考察報告中寫道:“早在1915年,美國就對筑路中產生的廢舊瀝青進行研究利用。從廣義上說,美國的建筑垃圾100%得到綜合利用。”
5個多月前,2009年10月1日,全國首部建筑廢棄物減排與利用的地方性法規———《深圳市建筑廢棄物減排與利用條例》正式施行,明確深圳將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根據該條例,深圳市政府鼓勵建筑廢棄物減排與回收利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的研究、開發和使用,對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企業將給予政策優惠或者資金補貼,在每年的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數額的資金,用于支持建筑廢棄物的減排與回收利用活動,鼓勵投資興辦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企業。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局長李榮強表示,建筑廢棄物回收利用制度化、產業化,大力推進建筑節材工作,是建筑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道路。只有將建筑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納入發展循環經濟的一項內容,建立一個企業管理、政府監督、法律保障的公平競爭平臺,將建筑廢棄物的收集、分揀、回收、儲運、處理、再生利用、產品經營等一體化,形成一個產業鏈,才是真正實現建筑廢棄物變廢為寶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