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紡織報、中國紡織雜志社組織評選的2009年中國紡織十大新聞,生動、全面地紀錄了過去一年紡織工業在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指引下,貫徹科學發展觀,團結奮斗,努力拼搏,終于在應對金融危機的大戰役中取得了向好發展的形勢。十大新聞全面反映了2009年紡織工業不平凡的歷程,不僅在當時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而且對行業如何在新的一年里貫徹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積極轉變發展方式,搞好未來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啟示作用。
過去一年,紡織工業的發展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關注和支持。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視察各地紡織企業,不斷強調紡織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并且為行業發展指明方向;在十大產業振興規劃中,第二個審議并原則通過的《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綱要明確紡織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重要民生產業和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國務院多次召開會議專門討論紡織輕工行業發展問題,接連出臺政策解決行業困難;從2008年四季度到2009年一季度,國家連續4次提高紡織出口退稅率,對于遭遇困難的出口企業可謂雪中送炭,有力提高了紡織企業的出口競爭力……這些都體現了黨和國家對紡織工業的高度重視和重點扶持。
《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是中央結合克服當前困難和行業中長期發展所出臺的重大舉措,是指引行業戰勝危機、實現中長期健康發展的重要文件,目前行業仍在積極貫徹落實之中。在行業調整振興規劃擬定前后,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組織各個專業協會、部門和直屬單位,組成了43個調研組,在全國18個主要紡織省市、重點145個產業集群進行了大規模的深入調研,發動全行業積極落實調整振興規劃精神,反映廣大企業訴求,得到國務院各部門的支持。在落實行業調整振興規劃的過程中,全行業得到很大鼓舞,增強了戰勝危機的信心。
過去一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發揮行業大型國際展會作為貿易平臺、產業鏈紐帶和產業創新窗口的三大功能,引導行業實現以創新為驅動的發展方式轉變。在春季和秋季兩次紡織市場大行動中,共組織近百場全行業科研成果產業化和技術交流活動,總展出面積達41.23萬平方米,有5944戶企業參展,其中25%為境外企業,吸引了26萬觀眾參觀和成交。
過去一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以創新驅動的轉變作為轉變發展方式的中心工作,以提升科技和品牌兩個貢獻率為目標,加強產業鏈的科技創新和聯合攻關,推動行業的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制定了科技進步的細則,加快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技術的推廣和應用,一大批技術創新項目涌現出來。值得一提的是,年初組織鑒定并向全行業推廣“高效短流程嵌入式復合紡紗技術”這一革命性紡紗技術,該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過去一年,“紡織之光”科教基金獎勵活動有了新的發展。這些科技成果以及產品研發成果,都是落實行業調整振興規劃的實際行動。
過去一年,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重點加大對以小企業為主的產業集群的服務力度,加強調查研究,加強質量服務、研發創新服務、信息化服務、電子商務服務,進行了大規模培訓。在紹興柯橋建立中國紡織面料館是以信息化服務帶動產品開發的首次嘗試,得到了國內和海外企業的高度重視。這對產業集群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效應。
過去一年,紡織工業由東部向中西部轉移是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方面。分別與河南、江西、安徽、四川、重慶、寧夏等省市區政府一起組織加快紡織產業轉移的相關工作,開展了一系列相關活動,促進了勞動密集型加工環節向西部的轉移,東部企業產品研發和創新水平有所提高,文化創意產業在東部得到廣泛響應。
過去一年,在科技創新和品牌培育過程中,中國紡織工業協會進一步加強社會責任建設。在前兩年實施“十百千”工程的基礎上,去年10家紡織服裝企業首次公開發布社會責任報告。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對建設和諧社會、應對貿易保護抬頭、促進正常國際貿易和中國紡織業的國際話語權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9年,國際紡聯大會年會首次在中國召開,國際主要紡織協會的負責人以及著名政治家、經濟學家出席會議,探討“后危機時代紡織工業結構調整”主題。與會者目睹了中國紡織秋季市場大活動,參觀了紹興柯橋輕紡城、紡織產業集群和污水處理廠,中國市場的活躍和巨大潛力增強了世界紡織工業對后危機時代紡織工業的發展信心。
此外,去年一年,紡織工業品牌文化建設非?;钴S,時尚創意空間、時裝周、品牌文化表彰活動等活力增強。
過去一年,由于中央的正確領導、各級政府的支持和紡織行業努力奮斗,紡織業轉變發展方式、實施產業升級取得了直接成果,行業經濟運行質量效益得到明顯提升,主要經濟指標從2月份谷底逐月回升,實現了向好發展的總趨勢。
在過去一年中,包括中國紡織報、中國紡織雜志在內的眾多行業媒體在紡織工業調整振興中發揮了很好的宣傳和引導作用,得到了社會與產業的認同;中央權威媒體對紡織行業也非常關注,經濟日報作為中國紡織報的主管單位對做好行業新聞非常重視并一直進行指導。行業十大新聞的發布起到了用先進的輿論引導產業的作用,希望2010年做得更好!
2010年,紡織工業要繼續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大政方針,著力實施有利于“擴內需、保增長、調結構、惠民生、促穩定”的政策措施,積極推進科學發展,促進行業發展方式的深度轉變。
2010年是實現“十一五”規劃的最后一年,也是行業發展的關鍵之年。雖然在2008年紡織工業進行“十一五”中期評估時已有一些目標提前完成,但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2010年全行業要加大力度,努力實現“十一五”任務全面完成。同時,2010年還是行業調整振興規劃實施的第二年,各項措施都要在今年進一步落實。
2010年,我們要制訂“十二五”行業發展規劃。今后1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紡織工業要從現在開始加大力度貫徹科學發展觀,實現由大變強的轉變。建設紡織強國的核心是增長方式變強,要提高科技和品牌貢獻率,提高勞動生產率,骨干企業相關指標要達到發達國家企業水平,紡織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作用、民生作用以及國際競爭力都要明顯提高。因此我們在制訂“十二五”規劃時已確定要同時研究2020年實現紡織強國目標的發展綱要,并已經著手對市場總需求、資源供給、各項風險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在新的一年里,紡織工業要加大對科技進步的促進力度,瞄準前沿技術、先進實用技術和產品開發創新實現普遍提高;要依靠科技進步解決節能減排問題;要推進一大批高新技術在行業的應用,用高科技改變傳統紡織業的生產方式,與此同時,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和提高。
在新的一年里,紡織工業還要在設計、創意方面加強創新。要全方位推動國務院七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服裝家紡自主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做好從上游到下游的產業鏈品牌建設,致力于品質、創新、快速反應和社會責任“四位一體”品牌成長環境的營造。要把技術創新與文化軟實力緊密結合,與管理體制改革、營銷模式轉變結合。要特別加強品牌供應鏈建設,實現出口方式的重要轉變。
新的一年,行業信息化建設要結合技術、品牌、產業集群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全面推進。要進一步加快社會責任建設,推進小企業技術、管理和社會化建設水平的提高。要進一步推進紡織產業梯度轉移,為產業合理布局、有效解決就業和提升百姓生活水平發揮更大的作用。
總之,紡織工業要力爭在2010年打一場更大的漂亮仗,為“十二五”啟動打下堅實基礎,為實現2020年的強國目標而扎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