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4日消息,據路透社最新報道,中國政府計劃首次發布指導意見,鼓勵在全國范圍內使用基于開源RISC-V架構的芯片。
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稱,促進RISC-V芯片使用的政策指南最快將于本月發布,但最終日期可能會有變化。
該消息人士補充說,該指導意見由八個政府機構聯合起草,包括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科技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
眾所周知,在CPU指令集架構市場,x86架構統治著90%以上的PC及服務器市場,Arm架構則完全壟斷了移動市場。而新興的RISC-V架構雖然早在2011年就被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的EECS部門的計算機科學部門的David Patterson教授及其團隊成功研發并開源,但在2015年RISC-V國際基金會成立之后才開始正式推廣。得益于其開源、開放、簡潔、靈活等特性,經過近十年的發展,RISC-V已成為x86架構和Arm架構的強有力的挑戰者,并有望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
資料顯示,RISC-V從成功研發到累計出貨100億顆芯片,用了約10年時間,就走完了傳統架構30年的發展歷程,這在芯片架構發展史上前所未有。據RISC-V國際基金會( RISC-V International)預測,搭載RISC-V處理器的系統級芯片(SoC)數量在2024年約為20億,到2031年有望突破200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40%。
作為致力于在全球范圍內推廣RISC-V的非營利組織,RISC-V國際基金會(RISC-V International)目前已有高通、NVIDIA、Google等來自52個國家的4000多名成員。在中國,已有數百家公司在關注或以RISC-V指令集進行開發,在RISC-V國際基金會的23個高級會員中,中國企業就占據了半壁江山,其中就包括阿里云、晶心科技(Andes,中國臺灣)、北京開源芯片研究院、成為資本、華為、ISCAS(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奕斯偉、中興、飛騰、希姆計算、騰訊等11家中國企業/機構。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阿里巴巴達摩院旗下的玄鐵RISC-V CPU已經成為了國內出貨量及影響力最大的RISC-V IP供應商。
根據阿里達摩院院長張建鋒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初,玄鐵3個系列9款產品累計授權客戶已經超過300家,授權個數超過800個,累計量產顆數突破40億顆。
在RISC-V國際基金會中,阿里玄鐵技術專家團隊在2個技術委員會及10+技術小組擔任主席或副主席職位,主導了Android,Server SoC TG,Memory Tagging TG,Scalar Efficiency等技術小組,是全球投入技術力量最大的團隊之一,還在推動面向AI的Matrix技術標準。
在近日2025玄鐵RISC-V生態大會上,達摩院宣布玄鐵最高性能處理器C930即將在3月開啟交付。C930通用算力性能達到SPECint2006基準測試15/GHz,面向服務器級高性能應用場景。此外,C930搭載512 bits RVV1.0和8 TOPS Matrix雙引擎,將通用高性能算力與AI算力原生結合,并開放DSA擴展接口以支持更多特性要求。
同時,達摩院披露了C908X、R908A、XL200等玄鐵處理器家族新成員的研發計劃,向AI加速、車載、高速互聯等方向持續演進。具體而言,C908X定位為玄鐵首款AI專用處理器,支持4096 bits超長數據位寬RVV1.0矢量擴展;R908A面向車規級芯片的高可靠需求;XL200則將提供更大規模、更高性能的多簇一致性互聯。
配合玄鐵處理器的能力拓展,達摩院還基于三套主流操作系統(Linux、Android、RTOS)推出三套玄鐵SDK,將多年來積淀的玄鐵軟件能力全面整合,以更完整、便捷、穩定的方式向行業輸出。其中,玄鐵Linux SDK提供包括Hypervisor虛擬化、CoVE安全框架、玄鐵AI框架、高性能算子庫在內的豐富子系統,助力RISC-V在高性能和AI場景的開發啟航。
為了推動中國RISC-V產業的發展,2023年8月,由芯原股份等國產RISC-V廠商組建的中國RISC-V產業聯盟(CRVIC)還邀請多家國產RISC-V企業共同組建了“RISC-V專利聯盟”。計劃打造RISC-V專利互不訴訟的生態系統,共同推動RISC-V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