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的加持下,人形機器人成為近兩年炙手可熱的賽道之一。而人形機器人、工業機器人等智能制造的背后,有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伺服驅動產品。隨著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伺服驅動技術作為自動化裝備和機器人領域的核心組成部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動著產業升級和科技進步。
作為國內伺服驅動領域的佼佼者,清能德創電氣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清能德創)自2012年成立以來,始終專注于為機器人和智能制造裝備提供高端伺服產品、系統解決方案和優質服務。憑借出色的創新能力和研發實力,清能德創相繼推出了多軸一體機器人專用伺服驅動、通用高性能智能化伺服驅動、高速高精度伺服電機、高性價比多軸一體伺服驅動等多款產品,填補了多項國內市場空白。
2023年,基于對未來智能制造和機器人技術發展趨勢的深刻洞察與堅定信心,國風投(北京)智造基金、國新科創基金聯合領投了清能德創。這既是國新基金服務國家戰略、投資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要一環,也有利于加速清能德創的技術研發、產品迭代和市場開拓。
回顧十多年前對伺服驅動賽道的選擇,清能德創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波說道:“2012年國內伺服驅動市場70%為國外品牌,國產品牌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高性能伺服驅動產品進口替代市場廣闊,是我們看好并選擇這一賽道的主要原因。”
如今,以清能德創為代表的國產廠商已經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實現進口替代”的目標也日益接近現實。而且,隨著以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為代表的新應用領域不斷涌現,伺服驅動這條賽道也將越走越寬。
以下是清能德創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波接受「國新基金新媒體」的采訪實錄。
[ 關于公司 ]
抓住機遇,快速發展
Q
2012年,中國的機器人和智能制造業還處于相對早期的階段,您當時為什么會選擇看好伺服驅動器這一賽道呢?通過十多年的發展,您現在對該賽道的判斷與當時相比有沒有明顯變化?
劉波:2012年國內伺服驅動市場70%為國外品牌,國產品牌以中低端產品為主。高性能伺服驅動產品進口替代市場廣闊,是我們看好并選擇這一賽道的主要原因。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以清能德創為代表的國產廠商已經在工業機器人領域取得了很大成就,國內市場占有率領先;同時,在半導體、高端數控等高端智能裝備應用市場,國際品牌雖然仍占據主導地位,但國產品牌的崛起已經勢不可擋,競爭格局正在發生變化。未來3-5年,以人形機器人、低空飛行器為代表的新應用領域不斷涌現,賽道正在變寬。我們需要緊跟市場的變化,抓住機遇,快速發展。
Q
從聯合創始人的視角看,自成立至今,清能德創經歷過哪些令您印象深刻的重大轉折點?
劉波:令人印象深刻的重大轉折點主要有:2015年8月公司完成A輪融資,公司成立第3年度過最艱難的生存危機,并成功進入機器人賽道。2018年建立蕪湖生產基地,實現產品量產自主可控。2021年成功克服芯片斷供危機,抓住行業快速發展機遇,實現銷售破億。2024年蕪湖新工廠落成,為未來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產能和品質基礎。
Q
在清能德創的企業介紹中有這樣一句話:“自創立之初,清能德創就確定要走差異化發展路線。”這一點是基于哪些市場洞察和戰略考量提出的?十幾年來,圍繞這條發展路線,您覺得清能德創的“變”與“不變”分別是什么?
劉波:通過長期的市場調研和行業觀察,我們注意到國內自動化行業核心零部件企業的發展模式多為低端產品仿制,以低價格迅速占領市場獲取發展優勢。但由于缺乏正向研發和創新突破,很快就遇到發展瓶頸,旋即落入價格惡性競爭泥潭。為了成為國際一流的核心零部件企業,我們結合團隊的能力和特點,制定了通過正向研發、技術創新突破、高端進口替代、產品差異化定位的發展戰略。
十幾年來,圍繞這樣的發展戰略,“變”的是不斷滿足行業市場需求的產品以及靈活的市場策略,“不變”的是矢志不渝的自主研發和持續創新。
Q
清能德創在伺服系統領域有哪些技術創新或突破是您認為最為關鍵的?這些創新如何改變了行業的競爭格局?
劉波:當年對EtherCAT工業以太網的支持以及集成功能安全特性,以及多軸集成一體化的產品形態,徹底改變了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的面貌,大大推動了行業發展,并將國內外通用伺服產品逐出了市場。
Q
與市面上其他企業的伺服產品相比,清能德創的產品在行業中有哪些領先優勢?您覺得造就這些領先優勢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劉波:在高性能多軸控制和行業定制化方面,清能德創產品具有領先優勢。
造就這些領先優勢的重要原因是,能夠根據行業需求,進行產品正向研發,結合自身技術平臺的特點實現產品的技術和功能創新,滿足行業對性價比不斷提升的需求。
Q
在吸引和留住頂尖技術人才方面,清能德創采取了哪些措施?
劉波:建立期權激勵機制;完善薪酬及績效評價體系;注重對團隊人才的培養,并敢于放手讓其承擔重任。
Q
您覺得目前國內外的伺服行業現狀如何?在國內外的競爭中,清能德創當前面臨最大的挑戰是什么?您和團隊對此又是如何進行準備的?
劉波:競爭更加激烈。匯川、禾川等上市公司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和規模效應,在通用伺服產品方面市場占有率不斷提升。通用伺服產品的價格競爭導致行業毛利率大幅下降。
最大的挑戰是,在高端伺服技術突破及功能完善方面與國際品牌還有一定差距,缺乏高端控制器、電機產品的配套,導致行業的系統解決方案欠缺,行業拓展進度較慢。
我們希望通過整合行業團隊,建立相關能力。建立自己的電機團隊,完善直驅應用的行業團隊,并建立控制器應用技術團隊,實現行業系統解決方案的突破。
Q
在AI技術的推動下,清能德創是否看到了新的業務增長點或創新機會?這些機會可能來自哪些領域或應用場景?
劉波:AI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數據密集分析和知識數字化帶來了落地機會,也為人機交互方式帶來了革命。我們很早就關注這一趨勢,并將AI驅動的伺服系統產品納入開發計劃。
未來伺服系統將是設備數據密集的關鍵節點,將整個傳動鏈狀態數據的實時采集、分析與決策納入伺服系統是完全可行的,由此可以提供智能參數整定、運行性能優化、設備健康管理等高級功能。
Q
您希望5年后的清能德創成長為什么樣的企業?
劉波:工業機器人領域和人形機器人領域重要的核心零部件供應商;高端數控和智能裝備領域核心零部件進口替代的突破者。
[ 結緣國新 ]
積極支持,協同配合
Q
能否講述一下國新基金和清能德創之間結緣的故事?
劉波:2022年8、9月間,國新基金投資團隊與我們進行了多輪溝通。通過介紹,我們了解到國新基金的強大央企資源、精準的市場定位,尤其聚焦于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已經有一批優質項目布局,可望對我們形成戰略協同,因此對國新基金形成了良好印象。國新團隊表達了對清能德創的充分認可,積極推動內部決策流程,在溝通過程中表現了很強的專業性和敬業精神。
Q
除了資金以外,國新基金對清能德創還有哪些方面的幫助讓您印象深刻?
劉波:國風投北京智造基金擁有一席董事席位,委派董事在董事會中,始終以公司利益和發展為重,對創始團隊提出的戰略發展和管理決策積極支持,雙方協同配合良好。與國新基金團隊的合作令人愉快。
[ 關于個人 ]
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每一天
Q
有哪些讓您受益匪淺的工作或者生活習慣,并一直保持著?
劉波:堅持與一線市場銷售、研發、供應鏈等進行溝通。堅持鍛煉身體。
Q
如果給10年前的自己打一個電話,您會說什么?
劉波:與團隊共同成長,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每一天,享受創業的過程就是在人生意義上的創業成功。
Q
對年輕的科技領域創業者,您有什么忠告?
劉波:創業路上永遠不會像你期待的那么順利,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么差。耐心堅持,抓住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