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家光伏上市企業公布了2024年上半年的財務報告,可謂是幾家歡喜多家愁。
盡管在今年6月份,因保薦人海通證券的撤銷,中潤光能的首次公開募股(IPO)申請被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但這并未影響其上半年良好的經營業績。
據知情人士透露,就在各大組件巨頭盈利普遍下跌的市場環境下,中潤光能上半年實現了逆勢大豐收,最重要的原因是其在老撾建成了5GW的單晶PERC電池片產能,并進一步擴展了4GW的光伏電池片產能和3GW的組件產能,上述產能并不在美國“反規避”、新“雙反調查”的范圍之內。
在了解中潤光能如何成為東南亞光伏市場“撿漏王”之前,我們先回顧一下美國針對進口光伏產品的關稅政策。
一是針對中國光伏企業的中國雙反稅。中國生產的晶硅電池、組件(無論是否用別國生產電池),以及別國利用中國晶硅電池生產的組件,均被列入制裁范圍,面臨高額的懲罰性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
二是直接針對中國直接輸美的光伏電池和組件的301關稅,這一政策始于特朗普政府時期,今年5月14日宣布稅率由25%提高到50%。
三是針對非美電池組件的201關稅。針對非美電池組件,2024年稅率為14.25%,逐年下調0.25%,今年5月雙面組件關稅豁免取消,8月光伏電池免稅配額上調至12.5GW。
中國電池、組件在“雙反+301關稅+201關稅”全方位堵截后,中國光伏企業開啟海外布局。最普遍的做法是在東南亞設廠,利用中國進口的硅片等材料,在東南亞生產電池片和組件,再出口至美國。
考慮到目前中國光伏企業輸美產品主要是以東南亞產出直接出口為主,因此對于中國光伏企業影響最直接的關稅則是美國對東南亞四國的雙反調查。
今年6月6日,美國取消了對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越南這東南亞四國光伏產品的“反規避”關稅豁免(允許制造商使用非中國硅片或至少四種中國境外產太陽能部件(銀漿、鋁邊框、玻璃、背板、EVA膜、接線盒)),并計劃開啟新一輪的雙反調查。
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一體化領先企業,以及潤陽股份、博達新能等在專業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公司都遭受了重大損失,而中潤光能卻“幸免遇難”。
據資料顯示,江蘇中潤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1月,主營業務為太陽能電池片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先后在沛縣、徐州、宿遷、滁州、柬埔寨等地建設電池廠。
2023年,中潤光能“另辟蹊徑”,選擇在同行關注較少的老撾建立光伏電池廠。到了9月底,該廠一期5GW的電池項目已經正式投入生產。目前,老撾并未被美國列入“反規避”或新的“雙反調查”名單中。
東南亞已不再是中國光伏企業的避風港,焦頭爛額的頭部大廠們開始籌劃直接在歐美等靠近市場的地方投資設廠,或是組團“闖中東”,抑或暫時轉移至其他東南亞國家如印度尼西亞和老撾,但無論如何,早已在老撾“安營扎寨”的中潤光能順勢的接住了這潑天的富貴。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從2021年至2023年,美國從東南亞四國進口的電池組件總量分別達到了16.6GW、18.7GW和36.4GW,而相應的進口總金額則為43.3億美元、56.9億美元和119.1億美元。
在“東南亞大撤退”后,中潤光能老撾基地生產的電池片,無疑成為出口美國組件廠的香餑餑。據知情人士透露,東南亞四國組件廠采用老撾電池片可以避開美國關稅政策限制。
上半年不斷有消息透露,中潤光能在老撾的生產線正滿產運轉,并持續招募新員工,未來也有計劃進一步擴大產能。
這一數據在今年8月InfoLink機構發布的市場數據里也得到了印證。根據InfoLink2024H1電池片出貨排名顯示,中潤光能首次登頂榜首,打破了通威股份長達六年的壟斷地位。
結語:老撾并未包含在取消關稅豁免的名單中,或許是因為中國在該國建立的光伏工廠數量尚少、中潤光能規模相對較小的緣故。如遭到重擊的光伏巨頭再度轉戰老撾,那么老撾被美國商務部“拉黑”,也許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潮起潮落,中潤光能的這種“盛況”恐難復制。不過,不管怎樣,在美國關稅政策的這一空窗期,中潤光能無疑是東南亞市場中真正的撿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