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振華港機“轉型匯報”:78%全球占有率

時間:2009-04-08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上海振華港口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2008年年報:營業收入274億元,同比上漲14.45%;凈利潤25.51億元,同比增長22%

4月3日,全球最大集裝箱起重機生產商——上海振華港口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2008年年報:營業收入274億元,同比上漲14.45%;凈利潤25.51億元,同比增長22%。 但振華港機在這一市場的絕對優勢地位,高達78%的市場占有率,也意味著未來上升空間有限。 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振華港機總裁管彤賢表示:“集裝箱起重機市場容量有限,全世界每年不過30億-40億美元的投入。而海工(海洋工程)市場則一年有3000億至4000億美元的投入,整整100倍,利潤率起碼高達30%。我們必須要進入海工,為此,振華已經準備了三四年。” 而這只是中國裝備制造業尋求突圍的嘗試之一。此前不久,《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細則》明確提出,到2011年,“若干家專業化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將初具規模。” 危機下的轉型 成立17年,振華港機產品目前已進入全球73個國家和地區,在集裝箱起重機領域占據全球78%的市場份額。 據管彤賢介紹,美國東西兩岸碼頭的新買設備都來自振華,“不管奧巴馬總統怎么說要買美國貨,他的老廠全關了,只能買中國貨。”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個市場已接近飽和。并且,“金融海嘯對我們的主產品——集裝箱機械、散貨裝卸機械等,還是有影響的。” 管彤賢坦承:“危機從虛擬經濟開始影響實體經濟,循環鏈條如下:首先是外貿——90%的外貿需越洋,進而必然影響到碼頭和裝卸機械。我們處于這一鏈條的下游。訂單肯定受到影響,但是由于訂單周期長達14-16個月,所以,去年我們就已經把今年的訂單都接完了。” 而長江證券的一份研究報告指出,振華港機2008年凈利潤的增長,多來自“遠期外匯合同”所帶來的非經常性損益:根據年報披露,公司2008年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7.32億元,同比增長472%。若扣除這一“非經常性損益”,則其凈利潤僅為14.59億元,同比下降24%。 裝卸機械市場的潛在風險,促使振華港機尋找新的增長點。“我們早就在開發多元化市場,這次危機促使我們提速,要用其它市場補上去了。”管彤賢說。 振華港機2008年年報顯示,原先單一的產品結構已有明顯轉變:傳統業務——“集裝箱起重機”的毛利占比,已經從2007年的81%下降至68%,“大型鋼結構和海上重型裝備”貢獻的毛利則從9%上升至22%。 “任何一個工業企業都有增長20%至50%的可能,關鍵是要有市場。”管彤賢介紹稱,“以鋼構為主體”,振華港機目前集中于開發三個市場:“一是大型集裝箱裝卸機械和散貨(煤、礦)裝卸機械;二是大型的鋼構、鋼梁、鋼橋;第三塊就是海工市場。” “港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我們接下來的主攻方向是海洋工程,擴大海工的生產能力。這是個非常紅火的市場。”管彤賢稱,產值逐年上漲是公司的抱負之一,2009年振華港機的目標是,確保實現產值350億人民幣(50億美元),同比增長25%。 3000億美元誘惑 在未來的4至5年內,海洋工程業務將支撐振華港機的產值增長。 “集裝箱起重機市場份額我們盡管占了78%,但總量還是太小太小。海工市場如能達到1%、2%,或3%,就足夠大了。”按照管彤賢的設想,3到5年后,振華港機在海工市場的年產值應達到50億美元,占振華總產值50%。2008年,這一比例為11%,2009年預計將達到30%。 “不光是中國,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市場,因為這是一個待開發的市場,而且是最適合裝備制造業進入的。因為都是硬家伙,不是軟件。”管彤賢說。 此前出爐的“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已明確提出:到2011年,“若干家專業化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基地將初具規模”。中國船舶[67.80 6.27%]工業集團公司、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等也將進軍這一市場。 在管彤賢看來,上海有三大優勢,適合發展成為未來的亞洲海工中心。“其一,環境好,留得住人;其二,氣候好,比東北、華北地區多三個月的戶外作業時間;其三,配套好,世界知名船檢、認證機關全在上海有辦事機構或總部。若干年后,專業生產廠(如水下機器人、鉆井機器等)也會蜂擁而至。” 并且,全國約5000家造船廠中,僅長三角就有3000家。在產能過剩和金融風暴的雙重夾擊下,主要出路也就是往海工市場發展。 不過,海工市場的進入門檻,遠高于港口機械。 除了必須面對美歐日韓等競爭對手,更為重要的是,海洋工程的大項目,大多控于歐美之手。在進軍海工的策略上,振華港機[11.85 -4.74%]將“先進軍中東地區,再圖世界市場”。 在他看來,30年來,中東部分國家的采油設備都較為落后,手上有油,卻苦于缺少外匯而不能購買采油裝備,因而,若有國家信貸支持,這是中國企業最適合進入的市場。 據記者了解,振華港機目前正在密切跟蹤一個伊朗背景的巨額海工項目,其中就包括很多海上石油平臺。 “多元化”重工 如今,在全球各著名港口,從美國長灘港、加拿大溫哥華港、巴西桑托斯港、澳大利亞阿德萊德港、荷蘭阿姆斯特丹港到德國漢堡港,振華港機的商標“ZPMC”隨處可見。 而在宣布進軍海洋工程的同時,振華港機也將更名為“振華重工”。“公司改名,是因為振華公司不再只做港口機械,我們要讓它名副其實”,但商標不變。 管彤賢認為,正是因為產品以鋼構為主體,振華轉向以鋼構為主體的其它市場并不難,包括大型鋼橋橋梁和海工工程等。2009年振華公司用鋼量可達140萬噸,為上海3家大船廠用鋼量的總和。 而上海長興島5公里的深水岸線,以及5平方公里的腹地,則給振華港機提供了一個世界級的制造基地。“我們有80萬平方米的鋼構制造車間,有7500名電焊工,是上海也是全世界最強大的電焊隊伍。每個月,我們能生產8萬噸鋼構,今年底可以達10萬噸。” 至于振華日后是否會涉足“挖掘機”等業務,管彤賢表示:“重工有很多領域,是一個很寬的概念,我們不可能一下子都做。而且,一些市場已經接近飽和,強手比我們更早進入。挖掘機市場有三一、徐工、廈工、柳工,就讓他們去爭吧。”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