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光伏設備是個優質賽道
研究光伏設備行業的時候,會發現一個現象:行業里各個細分賽道的競爭格局是比較不錯的,集中度普遍都比較高,行業前三名基本都壟斷了絕大多數的市場份額,其中行業龍頭又占據了超過一半,甚至70%到80%的市場份額,幾乎是寡頭競爭模式。
這就非常有意思了,在光伏這樣卷的賽道里,為什么光伏設備領域的市場集中度如此之高?
一方面,光伏行業本身集中度就是比較高的。
2022年,全球硅料CR3達到56.9%,CR5達到了77.2%,而且集中度還在持續提升;硅片環節,由于這幾年新入者比較多,去年行業集中度有所下降,即便如此,2022年CR5也達到了69.3% ;光伏電池環節,這幾年受P型向N型轉型的因素擾動,行業巨頭擴張速度放緩,集中度也有所下滑,但CR5同樣超過一半,為50.7% ;組件環節,同樣集中度比較高,CR5 為57.2%。
為什么光伏行業的集中度如此之高?
原因是行業科技含量比較高,中國幾乎壟斷了光伏所有環節的產能,導致在很多人眼中,光伏行業就是一個低端制造業,但其實人家本質也是高科技行業,跟芯片這個大家熟悉的“半導體”行業一樣,都屬于半導體行業,只不過在技術要求上低一些。
技術含量比較高,又比較卷,注定了就是一個巨頭的游戲,行業集中度自然比較高。
另一方面,相比光伏其他環節,光伏設備對于產業鏈的依賴程度更高,不是閉門造車就可以突然研發出更強的設備,而是要與客戶共同參與,先發優勢會帶來與客戶的優先綁定、形成正反饋循環,加速研發, 結果就是強者恒強,龍頭集中度越來越高,行業的集中度也越來越高。
當然了,一旦光伏技術路線發生重大改變,光伏設備的競爭格局也可能因為下游客戶的變化發生重大變化。
光伏設備之所以值得看好,除了行業集中度比較高之外,也是因為它的長期成長確定性比較強。
02成長確定性足夠高
本身賣設備的核心邏輯是技術迭代,理論上,行業競爭越激烈,對賣設備的越有利,光伏行業不僅競爭激烈,技術迭代也很頻繁,光伏設備廠商就可以隨著技術迭代一遍一遍地賣設備。比如之前賣P型電池設備,現在開始賣N型的TOPCon和異質結設備,接下來還可以賣鈣鈦礦設備,以前賣小尺寸的設備,現在賣大尺寸的設備。技術含量越高,設備的價值含量也就越高。
隨著行業技術不斷推陳出新,整個市場的總量也在不斷增長,行業的成長空間也就越大。
關鍵光伏設備相比其他環節的轉型升級壓力也小一些。
光伏設備基本都采取以銷定產模式,存貨壓力比較小。可別小看這一點優勢,為什么光伏行業過去幾十年總是城頭變幻大王旗,就是因為技術持續迭代,行業龍頭可能會因為激進的產能擴張策略,在行業周期底部或者技術重大變遷中耗盡現金流而破產。
雖然光伏設備也無可避免地要進行產能建設,但以銷定產的模式卻極大程度上減少了存貨壓力,避免因為激進的產能策略造成現金流緊張甚至耗盡,最終導致破產。
這就是為什么光伏設備行業同樣無法回避技術迭代的問題,但從幾個設備龍頭的發展歷程來看,都證明了作為各自的細分龍頭,它們具備穿越技術周期的能力。
以上說的都是光伏設備相比其他環節所具備的優勢,如果說有什么比不上的地方,那可能就是業績的連續性差一些。
03光伏設備成長模型
光伏設備的業績增量主要來自于技術迭代帶來的全新需求,以及大規模擴產帶來的增量需求,這就導致相比其他環節,不僅要承受光伏行業本身具備的周期性,還要承受處于產業鏈上游帶來的周期性,這種雙重周期屬性,決定了光伏設備環節的業績連續性相比其他環節要更差一些,相應的,長期的市值增長潛力也小一些。
這也是為什么其他環節有超過千億,甚至一度超過5000億的企業,但光伏設備環節頂破天也就超過1000億出頭,現在更是全部在1000億以下。
但可以通過向產業鏈其他環節,比如利用設備優勢向產業鏈下游延伸,成為產業一體化企業,或者專注于設備廠商定位,只是向產業鏈其他環節延伸,成為光伏產業綜合設備廠商,甚至可以向其他產業拓展,成為綜合性的設備平臺企業,繼而得到成長性上的補償。
這也是目前很多光伏設備企業正在做的事情,通行的模式都是依托于產業鏈的某一個重要環節做大做強后,借助該環節的優勢,向下游配套提供其他環節的設備,或者向產業鏈下游延伸。
比如雙良節能,這幾年一直努力從還原爐業務向硅片環節延伸,現在也是硅片環節里野心勃勃的新玩家。
又比如邁為股份,從絲網印刷設備起家,壟斷了超70%的市占率后,向整個電池設備拓展,現在又向激光設備、半導體設備拓展。
最典型的是晶盛機電,從單晶爐業務起家,壟斷了全球超過70%的市場份額后,逐步覆蓋滾圓磨面一體機、截斷機、切片機、疊瓦自動化生產線等環節,甚至向半導體設備延伸,逐漸向綜合設備平臺的方向發展。
總之,光伏設備是光伏賽道里跨越技術周期能力最強的環節,尤其很多公司已經證明自己就是有跨越技術周期的能力,在面臨P型向N型電池轉移的大周期初始階段,還有足夠廣闊的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