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在上海車展上,我們也發現,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帶火了國產汽車芯片,整個車展,國產汽車芯片可以說是無處不在。
我們知道,與傳統的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需要更多的芯片,有數據顯示,一臺傳統燃油車,需要1000多顆芯片,但一臺新能源汽車,則可能需要3000多顆的芯片,是傳統燃油車的三倍。
而汽車芯片市場,長期以來是被國外廠商占領的,按照2021年的數據,國內汽車芯片自給率可能在5%左右,95%靠進口,這對于國產汽車而言,是一個嚴重的卡脖子的問題。
所以這幾年,隨著國產汽車的爆火,國產芯片廠商也在行動,大家進軍汽車芯片市場,從幾大戰場入手,比如大算力芯片戰場,用于自動駕駛技術,與英偉達等國外廠商競爭。
一塊是智能座艙芯片入手,用于車內的娛樂等,與高通等競爭。還有從低算力芯片入手,與國外廠商TI等競爭。
而在上海車展上,我們發現國產芯片廠商地平線、黑芝麻、芯馳等,將展臺從零部件館搬到了整車場館。同時也拿下了多個合作車型或品牌,包括比亞迪漢、星途星紀元ES、東風乘用車eπ、領克08、哪吒GT、合創V09等。
機構統計,到目前為止國產智駕芯片的出貨量超過了300萬片,且正在拿下更多車型定點,而一些國外芯片的市場,慢慢的已經被國產芯片廠商搶走了,比如在上海車展上,基本很少看到Mobileye EyeQ的量產搭載新車了,被國產廠商“卷死”了?
而國產汽車芯片與國外汽車芯片相比,一是價格便宜,比如國產自動駕駛域控的成本,能夠打到1500元以內,甚至喊出了整套方案3000元以內,比國外廠商的價格低了50%。
另外就是國產芯片的性能更強,迭代更快,在算力上,甚至比英偉達更出色。
所以國產汽車,也愿意使用國產芯片,畢竟誰也不愿被國外廠商卡脖子,再加上當前國產替代呼聲這么高,支持國產芯片,就是支持國產汽車工業的發展。
而隨著國產汽車快速智能化、新能源化后,汽車對芯片的需求也快速增長,這確實也為國產芯片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土壤,而國外芯片廠商,終將被國產廠商逼到艱難的境地。而這也正是大家喜聞樂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