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人工智能本質上是一種工具是為了讓人類生活更精彩

時間:2023-03-24

來源:控制工程網

導語:近年來,盡管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向好,但與海外同行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人工智能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還沒有成型。

  從大多數人開始知道“ChatGPT”到現在,將近四個月時間,熱度依舊不減。自人工智能誕生以來,許多人見證了載入史冊的國際象棋人機大戰、圍棋人機大戰,見證了“元宇宙”的誕生以及各種人工智能的橫空出世,計算機的“思維模式”也從最初的簡單“計算”變成了當前的深度“學習”。

  2023年3月10日,合肥,黃山路小學,老師在給小朋友普及人工智能科普知識視覺中國圖

  1996年,超級計算機“深藍”能夠每秒計算出1億個不同的國際象棋位置,但它依然在當時聞名的六場國際象棋比賽中以總比分2比4不敵卡斯帕羅夫。當時,便有專業人士指出,卡斯帕羅夫的獲勝在于經驗,即便計算機每秒算數過億,但是算出來的棋路絕大多數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2016年,AlphaGo的誕生展現出人工智能高超的學習能力,它通過快速學習,分析已有的棋路,能夠根據對手的行動變化作出最高效的計算和決策。當然,相對于人類大腦而言,人工智能的學習速度是普通人的千萬倍之多,經過全面的“學習”之后,人工智能已經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在當前的日常工作中已能夠替代不少人類的工作。其中,媒體、教育和客服行業可能首當其沖。

  不過筆者認為,至少目前為止,人工智能還不是萬能的,比如向ChatGPT等人工智能提出有關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假設的問題,它們會以幽默、優雅的方式回復你一些“廢話”,但不會有明確的答案。當前,人工智能的思考是基于已有事物的,它們的確會有很多創新、創作,甚至也有推理、觀察、分析的能力,它們的強大在于善于借鑒,它們弱點則在于缺少實踐。不過,若是某人能證明一道世界未解之謎,相信過不了多久,人們就能夠通過人工智能獲取證明的方法,畢竟只要能夠通過互聯網搜索到的內容,人工智能快速“學習”之后,都將成為它們的答案。

  人工智能能否取代人類?這是很多人都十分感興趣的問題。如果人類創造的人工智能有足夠的智能來取代人類,那么人工智能“AI”能否自主創造更為強大的“AAI”,來取代“AI”?以此類推,所謂的“AAI”是否又會被自己創造的新一代智能“AAAI”所取代?如果不斷出現基于智能本身的更迭,那么人工智能的終點又是什么?如果人工智能無法制造能夠取代自己的產品,那是否也意味著人工智能無法真正取代人類?

  人工智能究竟能否取代人類?答案或是:既能,也不能。百年以前,許多人嘲諷火車的速度比不過馬車,結果現在只有前者才是主流交通工具之一。四十年前,有反對改革開放的人認為自動化機械設備將會搶走工人們的飯碗,結果現在人們和機械設備基本能夠做到“和諧相處”。實際上,無論馬車、火車、機械設備還是人工智能,本質上都是一種工具,其目的都是為人服務,都是為了讓人們以更短的時間、更高的效率去完成某些事情的一項重要的發明創造。

  但是,未來人類的很多工作崗位被人工智能取代,并非是天方夜譚。某些行業內的“失業”則是一種必然,不只是媒體、教育和客服等,只要是和圖像、文字相關的工作,人工智能似乎都可以圓滿完成。比如企業行政,文件收發、資料歸檔、會議記錄之類的工作,人工智能幾乎都能夠瞬間“搞定”。再比如服裝網店所需的模特配圖,使用AI作畫的效果遠遠超過模特,這是日薪不菲的模特和美工,在價格、效果、用時等方面,都無法比肩的。

  需要著重指出的是,人工智能的產生自然不是為了讓某些人失業,而是為了讓人類的生活更加精彩、更有質量。就我國人工智能當前發展情況而言,筆者認為,迫切需要將人工智能融入到制造業當中。特別是在“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工業4.0”大背景之下,智能智造、萬物互聯互通,將有利于推動產業研發、生產、運營、營銷和管理,在基建、交通、醫療、教學等方面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盡管我國人工智能發展向好,但與海外同行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人工智能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還沒有成型。一方面,這與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水平不足、缺少關鍵的核心技術等因素有關。另一方面,我國人工智能人才隊伍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培養和引進的力度,不能只依靠自身經驗。此外,我國眾多企業對人工智能的認識還不夠,還有很多企業對人工智能的感覺只是“好玩”,僅僅是使用了人工智能的幾項有趣的功能而已。但事實上,人工智能技術和應用蘊含著巨大的前景、商機、信息和資源,若利用得當,它完全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價值。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