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2世界傳感器大會開幕式上,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副院長劉文強發布了2022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十大園區榜單。
經評選,2022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十大園區分別為:蘇州工業園區、上海嘉定區、無錫高新區、鄭州高新區、常州高新區、重慶北碚區、東湖高新區、紹興濱海新區、北京懷柔區和廣州開發區。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全國多個地區也通過發布專項規劃、建設特色產業園區、搭建特色產業基地等措施,積極布局智能傳感器產業。目前,中國智能傳感器產業已初步形成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和中西部地區四大區域積極發展的產業空間格局,產業發展特征不盡相同。
為統籌評價國內智能傳感器區域的發展水平,客觀分析園區和區域發展現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編制了《2022年智能傳感器十大園區報告》。報告綜合考慮三個核心一級指標:產業競爭力、配套競爭力、區域競爭力,又在每個一級指標下設置了二級指標,如產業競爭力下設市場能力、技術創新能力、頭部企業、產品競爭力,配套競爭力選取核心載體、配套載體、平臺和中心建設等,共15個二級指標,通過以上指標對智能傳感器園區進行綜合評價,特評出2022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十大園區。
近年來,我國傳感器市場保持較快增長
2012年至2021年,我國工業增加值從20.9萬億元增長到37.3萬億元;以不變價計算,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6.3%,遠高于同期全球工業增加值2%左右的年均增速;制造業增加值從16.98萬億元增加到31.4萬億元,占全球比重從22.5%提高到近30%。
萬物互聯,工業增加值的快速提升,背后離不開強大傳感器的支撐。信息時代,傳感器在工業生產、海洋探測、環境保護、資源調查、醫學診斷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到2025年,物聯網帶來的經濟效益將在2.7萬億到6.2萬億美元之間,其中傳感器作為物聯網技術最重要的數據采集入口,將迎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在市場規模方面,作為數字經濟重要的“底座”之一,國內傳感器市場規模增長迅速。傳感器市場保持較快增長。
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傳感器市場規模保持較快增長,2019年中國傳感器市場依然保持增長,整體市場規模達到2188.8億元,同比增長12.7%。2021年市場規模達到2951.8億元,增速達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