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通過AI制藥的助力,可以提高新藥研發的速度并降低成本,幫助藥企加快創新轉型與降本增效,因此為了加速新藥研發,近年來藥企在AI領域開始動作頻頻。
如近期,云南白藥就發布公告表示,與華為簽訂合作協議,在人工智能藥物研發領域開展廣泛的交流和合作,包括大小分子設計、相關病癥、數據庫開發等。此外,在今年年初,上海復星醫藥與端到端人工智能驅動的藥物研發公司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也共同宣布達成合作協議,在全球范圍內共同推進多個靶點的AI藥物研發……
從整體來看,隨著AI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藥企對其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AI已廣泛應用于藥物研發的各個階段,其中主要集中在藥物發現和臨床研究這兩個階段,而疾病則主要是癌癥、精神和心血管領域。現進展較快的AI藥物已經上市,但更多的還處于早期開發階段,其中癌癥管線數量較多;其次是神經系統疾病、腸道疾病等;此外,還有個別企業則布局了遺傳疾病及罕見病等小眾賽道。
據了解,目前國內進展較快的AI 藥物研發是英矽智能(Insilico Medicine)的ISM001-055.ISM001-055是由端到端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臺Pharma.AI所發現的候選藥物,是一種針對全新靶點新的小分子抑制劑,被開發用于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2021年,英矽智能宣布發現全新靶點ISM001-055.僅用時18個月、投入260萬美元,研究成本是傳統的10%。隨后2021年11月份,該藥在澳大利亞已進入臨床I期試驗階段。
業內分析認為,雖然AI制藥領域仍處于發展的早期,目前尚未有一款藥物成功上市。但AI制藥顯然已被業內認為是一個突破口,將助力藥企提高新藥研發效率和成功率,助力藥物研發技術升級變革,賦能中國醫藥企業源頭創新。未來,在AI技術與平臺的持續助力下,人們有望將藥物開發與發現的相關風險減半,同時布局藥企在創新上也將迎來更多新突破。
照目前來看,國內AI制藥賽道將持續火熱,對此,還有業內人士提出,除了制藥領域外,AI與制藥設備產業的融合也將進一步加速,未來無論是在設備創新,還是管理等各方面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實際上,現如今已有不少制藥設備企業開始加入AI+制藥設備的探索。例如不少企業都正在集中火力推進“機器人代替人工”生產模式,利用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自動化物流系統等技術,對傳統工藝進行創新升級。
目前,在相關企業積極的實踐下,成果已開始顯現。如某藥機企業研發的無菌機器人,就已可以自動完成預充式注射器拆包及物料轉移,將撕膜、去內紙、灌裝、加塞等集成一體。如此不僅能使藥品污染的概率大幅降低,更讓藥品生產全周期都做到了數據化,并可以全程追溯。
此外,還有壓縮機廠家則利用全數字追溯系統與智能傳感器、視覺檢測、自動監控系統等,助力醫藥企業改善了生產質量控制體系,提高了30%的勞動生產率。
總的來說,AI正在逐漸成為推動制藥裝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突破口,無論是對技術創新,還是管理、體制等各方面都在持續帶來影響。未來,隨著AI技術的不斷提升,業內預測,制藥裝備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將持續,少人化和無人化生產、雙智能生產模式等將成為行業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