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安防業已飛上AI風口 何時“落”下來

時間:2022-06-14

來源:智慧城市網

導語:2017年以來,人工智能技術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顯學,購物網站上的AI客服、微博上的廣告推送、手機里的Siri……

  民眾對新技術的高需求與包容性使得等與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開花,智能技術可以說已經無處不在。相比2017年才開始的“AI生活大爆炸”,安防是較早應用人工智能技術的行業之一,尤其是視頻監控領域。當下,“智慧安防”被公認為行業的發展趨勢。

  AI已成為安防的標配,以海大宇科為代表的傳統安防企業以及商湯、曠視、依圖、云從等AI新貴均全面進軍智慧安防,從產品線來看,主要分為視頻結構化分析系統、人像識別布控系統、車輛大數據平臺、警務大數據平臺等。目前隨著技術逐漸成熟,產品也向智慧能源、智慧醫療、智慧金融等領域延伸。毫無疑問,人工智能技術將是未來安防企業研究的重點。

  不過,人工智能在實際應用中還需要面對更多、更復雜的場景,以智慧安防中應用很多的人臉識別技術為例,目前人臉識別準確率已達到99%以上,超過人眼識別準確度,但在實際應用中算法偏見、遮擋、光線、特殊表情等因素會提升誤判可能性,應用價值大打折扣,此前亞馬遜人臉識別就曾將28名美國國會議員誤判為違法分子。而數據顯示,以視頻監控為代表的智慧安防滲透率不足2%。

  智慧安防往往有特定的場景要求,從數據的識別、傳輸到處理均面臨著不小的挑戰:前段設備只有在特定場景下才能保持較好的識別率,識別出后需要將大量視頻數據傳輸到云中心,這對網絡帶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云中心數據利用率較低,基于結構化視頻數據的深度智能尚處于發展早期;而無論哪個環節都需要提供足夠安全的網絡,否則數據泄露將會造成嚴重的后果。而智慧安防應用方案落地后,也不得不考慮用戶學習與組織保障成本。鑒于智慧安防流程長、涉及系統眾多,一套具有前瞻性、系統性的頂層設計不可少,這也是智慧安防能否真正落地并取得實際效果的前提。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當前智慧安防算法、產品及解決方案以企業標準為主,亟待建立面向實戰的行業級標準。

  結語:一言以蔽之,智慧安防之所以在落地上存在不足,主要是由于新技術以及行業尚未發展成熟,在產業鏈逐漸成熟的過程中,各廠商應該將用戶放在核心位置,不僅要深入了解具體落地的細分場景,還要對整個工程審批與實施的流程有深入理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明確用戶的需求與痛點,讓AI“落”下來。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