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中國企業的科技戰略如何布局?

時間:2022-05-25

來源:粵訊

導語:中國科技創新水平的快速提升,有“科技強國”戰略的正向激勵,有發達國家高科技“脫鉤”的反向倒逼,還有各行業領軍企業的創新自覺,他們在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發揮著主體作用。

  預見未來最好的方式就是親手創造未來。

  科技創新,已經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動力。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是2012年的2.7倍,基礎研究經費是2012年的3.4倍。中國全球創新指數排名10年上升了22位,是世界各國中唯一持續快速上升的國家,已經跨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

  中國科技創新水平的快速提升,有“科技強國”戰略的正向激勵,有發達國家高科技“脫鉤”的反向倒逼,還有各行業領軍企業的創新自覺,他們在推動“科技自立自強”的道路上發揮著主體作用。

  這條路上,企業要做出題者,找準創新方向,明確發力領域。

  這條路上,企業要做解題者,確定創新路徑,保障創新推進。

  那么,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日趨復雜、不確定的全球經貿形勢,企業科技戰略如何布局?如何出題與解題?

  融合創新鏈與產業鏈,暢通科技成果轉化

  “如果明確自己的方向,整個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無論是對一個國家,還是對一家企業,如果創新成果不能轉化,就只是實驗室里的文件、圖紙或者數據、樣品而已。

  “科技攻關要堅持問題導向,奔著最緊急、最緊迫的問題去。”而解決問題,把創新成果變成產業碩果,就要解決好創新鏈與產業鏈的關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完善資金鏈,讓創新鏈、產業鏈、市場需求有機銜接。

  以海爾集團為例,在30多年發展歷程中,始終融合創新鏈與產業鏈,引領著行業的創新潮流。一項項對行業有重大影響的原創技術,都快速轉化至產業鏈。

  2005年,海爾生物突破壓縮機等核心技術難題,研發出中國第一臺超低溫冰箱,打破了國外品牌在超低溫存儲領域的技術壟斷。此后,“雪龍號”南極科考,“蛟龍號”海底探測,“彩虹魚”探秘馬里亞納海溝,在一個個中國重大科考項目中,海爾超低溫冰箱都承擔著保存珍稀樣品的重任。目前,海爾生物實現-196℃至常溫全溫域、全場景存儲,成為全球生物醫療低溫存儲市場三強之一。

  2006 年,海爾突破磁懸浮離心機技術,推出中國第一臺磁懸浮中央空調,打破了國外品牌壟斷,也開啟了中國磁懸浮中央空調的產業化之路。2021年,在全球磁懸浮中央空調市場中,海爾連續4年穩居榜首,占據全球市場22.8%的份額。在中國市場,2021年海爾磁懸浮中央空調占有率達52%。

  科技創新與產業應用,作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題中之義,是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強力引擎。這一過程中,企業尤其是行業領軍企業,充分發揮著創新主體作用。公開數據顯示,通過持續聚焦科技創新,海爾擁有20多個國家級科創平臺、178項高端智能家電原創技術;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6項,占全行業的三分之二;是行業內唯一全面覆蓋5大國際標準組織的企業,參與和主導97項國際標準。

  建立鏈群和聯合體,暢通科技成果轉化——在海爾的創新體系內,科研成果很短時間內通過產業化推向市場,同時,用戶反饋可以直達創新體系,給科研人員出題。海爾“人單合一”模式倡導的“鼓勵員工以企業家的心態為用戶創造價值”,成為創新鏈與產業鏈雙向奔赴,滿足用戶美好生活需要的動力源:洗空氣空調,消除7類有害物,讓家更健康;立式冰柜,拿取方便,食材更鮮;干衣機,從烘干衣物走向健康生活;智慧家庭場景,讓家更“懂”你……

海爾.jpg

  銜接創新鏈與人才鏈,打造科技創新高地

  在科技創新中,人才是第一資源,也是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

  華為招募“天才少年”,不限學歷、不限學校;海爾開放引進AIOT、大數據、云計算等領域一流人才,“賽馬不相馬”……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中國領軍企業各有實招。

  建立全球引領的事業平臺;深化全員創客制;打造創業賦能平臺——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這樣概括海爾集聚科技人才、激發創新活力的舉措。

  在吸引人才上,海爾聚焦智慧家庭、工業互聯網、大健康三個主賽道,建立全球引領的事業平臺。按照海爾集團的規劃,未來3年將建立專項產業基金400億元、研發投入600億元,聚焦綠色雙碳、專業領域的芯片與操作系統等五大共性關鍵技術方向,著力突破智慧家庭操作系統、工業智能BaaS引擎等核心技術難題。

  清晰的戰略布局、可觀的成長空間,讓優秀的科學家在海爾匯聚,用科技創新牽引產業變革。海爾智家的勞春峰,北京大學畢業后便加入海爾,先后研發出控氧保鮮、無外桶免清洗等引領行業的創新科技,申請成功并公開專利831件。海爾卡奧斯的任濤林是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博士,歸國加入卡奧斯工業互聯網平臺后,牽頭主導制定了近20項國家標準、5項國際標準,助力中國工業互聯網在全球贏得了話語權。

  還有獲得國家專利金獎的95后趙一凡,為78個國家送去太陽能疫苗冰箱的王文明……他們在海爾的平臺上創業創新,海爾的創客制讓他們挑大梁、獲激勵。在創客制下,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創客合伙人,都能從創新中獲得收益,擁有勞動所得、資本利得和超利分成三項權益,在為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實現自身的價值。

  現在,海爾35歲以下的員工占比75%,青年成為海爾科技創新和物聯網生態建設的主力軍。

  兼顧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敢于容錯、寬容失敗

  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

  對于企業,應用研究的效益更直接,但基礎研究的價值更長遠。有基礎研究,才有對未來的感知。弄通基礎理論和技術原理,企業才不會被“卡脖子”。

  今天,創新進入“無人區”成為中國領軍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市場換技術”實現產業升級的空間越來越小。隨著部分中國企業走到了行業科技的前沿,無論是知識和技術邊界的拓展,還是基礎原理的探尋,只能自己進行。

  “具有復雜系統的特質,其技術難度、應用難度遠高于消費互聯網。”周云杰曾以工業互聯網為例指出,基礎研究是源頭活水。

  基礎研究需要長期的人力、物力、財力投入,成功率不高,時間還比較長。是否舍得給資源?一些研究領域能夠拋棄利益計算嗎?……凡此種種,都考驗著企業的戰略定力。

  華為招募“天才少年”,包含了數學、物理、化學等基礎科學領域。在海爾, “物聯網生態品牌”為基礎研究提供了豐富場景,鼓勵試錯、敢于容錯、寬容失敗的企業文化讓科學家靜得下心、沉得住氣。

  基礎研究要勇于探索、突出原創,要應用牽引、突破瓶頸。2021年11月,工信部批復,以海爾等行業企業牽頭建設國家高端智能化家用電器創新中心,聚焦家用電器高端化、智能化、場景化的發展方向,重點在本體技術、智能技術、安全技術、場景技術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共性技術,提升我國高端智能化家電行業技術創新水平和產品競爭力。

  在海爾的創新平臺上,通過對外鏈接創新資源,實現了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的融匯貫通。目前,海爾在全球建立了“10+N”開放創新體系,全球研發人員超2萬名,擁有71個研究院、259個研究所及設計中心和1000多個實驗室,實現了研發布局、人才、投入等多維度的行業引領。

  “使企業成為創新要素集成、科技成果轉化的生力軍。”邁入高質量發展的中國,需要更多的企業真正成為創新的主體。

  數據,體現了這個主體的能量——2021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立項的860余項中,企業牽頭或參與的有680余項,占比79%;我國全社會研發投入2.79萬億元,76%來自企業;技術合同交易額3.7萬億元,90%來自企業。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