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傳感器是指具有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交換、信息存儲等功能的多元件集成電路。它是一種集傳感器、通信芯片、微處理器、驅動程序和軟件算法于一體的系統產品。隨著工業互聯網、工業4.0和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工業傳感器正在加速進入工業傳感器4.0或工業智能傳感器時代。
傳感器在工業互聯網中起著關鍵作用
圍繞優化工業現場生產流程、優化企業運營和產品、優化社會生產資源配置和協調三個應用場景,工業互聯網將加強安全、降低成本、優化產品和服務、優化供應鏈、創造新模式和新價值四個方面的有效性。
工業互聯網的關鍵在于數據信息的收集,前端用于收集數據,為工業互聯網的整個生態建設提供基本數據支持的傳感器是工業互聯網的神經末梢。同時,隨著工業互聯網、工業4.0和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應用需求越來越垂直、碎片化、前端采集、智能傳感器初始數據升級迭代快,推動工業互聯網終端智能變革,工業傳感器4.0或工業智能傳感器時代即將到來。
傳感器在現代工廠中起著多種作用。除了為過程控制提供數據外,它還廣泛應用于質量評估、資產跟蹤、工人安全保障等領域。傳感器收集的數據可用于從供應管理到全球生產資源協調的各種用途。為了滿足上述使用目的,各種類型的傳感器正在不斷改進和優化。最常見的傳感器類型包括照明、溫度、運動、位置、存在、視覺、力、流量、化學成分等。
幾乎每個過程或環境條件都有適合的傳感器類型。智能傳感器集成了信號調節、MEMS技術和固件,以滿足工業設計工程師易于使用、低成本、多樣化的感知需求,大大減輕了設計工程師的開發負擔,具有優化和降低工業運營成本的巨大潛力。
2020年,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358.1億美元
在汽車、工業自動化、醫療、環保、消費等領域智能化、數字化市場需求的不斷推動下,2020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保持穩步增長。2020年,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358.1億美元,占總規模的22.3%。美國智能傳感器產值最高,達到43.3%,其次是歐洲,占29.7%。歐美已成為全球智能傳感器的主要生產基地,占70%以上。
2020年全球智能傳感器產值占比
未來,各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普遍加快。相比之下,發達國家具有堅實的工業經濟基礎、強大的技術基礎和強大的創新能力。美國、歐洲和亞太地區是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重點領域。其中,美國企業具有明顯的優勢。GE、微軟、羅克韋爾、亞馬遜等巨頭積極布局,各類初創企業注重前沿創新,有望幫助美國保持行業領先地位。西門子、博世、ABB、SAP等歐洲工業巨頭也憑借其在制造業的基本優勢迅速發展。工業互聯網的蓬勃發展給智能傳感器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
賽迪顧問通過統計來自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20多家工業智能傳感器企業,以及各企業的關鍵產品和應用領域,分析了全球市場情況。從各企業產品類型的統計結果來看,壓力、液位、溫度、光電、編碼器、接近、超聲波、流量、視覺/圖像和振動分別名前十。從企業分布的角度來看,美國企業的產品類型主要集中在編碼器、振動、溫度、超聲波傳感器、日本和韓國企業的產品類型主要集中在視覺/圖像、編碼器和接近傳感器、歐洲企業的產品類型主要集中在流量、接近、超聲波傳感器、中國企業主要集中在壓力、溫度和加速度傳感器上。
從各企業產品應用領域的統計結果來看,生命科學與健康、機械加工制造、汽車、半導體與電子、工業自動化、交通物流、能源電力、食品、石油天然氣、航空航天等十大領域分別排名前十。從企業分布的角度來看,美國企業主要集中在生命科學與健康,日本和韓國企業主要集中在汽車、半導體和電子,歐洲企業主要集中在機械加工制造,而中國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工業自動化和航空航天領域。
從企業全球辦事處的區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亞太地區,可見各企業對亞太市場的重視,其中中中國企業分支機構占亞太地區的90%以上。從國家分布來看,亞太地區主要集中在中國(51%)、日本、印度、北美主要集中在美國(50%)和墨西哥,南美主要是巴西,歐洲主要是德國(23%)、法國、英國和西班牙。從國內角度來看,華東企業主要集中在上海、蘇州等地,中南企業主要集中在深圳、廣州、北京、天津、成都、重慶。從城市分布來看,上海、北京、深圳占據前三名,分別占10%、8%和7%。
推動工業智能傳感器發展的四個方面
工業互聯網等新基礎設施的建設給傳感器行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將對傳感器行業產生全面、深刻和革命性的影響。同時,智能傳感器將為工業物聯網的運行提供所需的關鍵信息和測量數據,其市場機遇不言而喻。隨著工業互聯網應用場景的逐步擴展到廣度和深度,將出現更多的功能和設計細節,智能傳感器將廣泛應用于工業自動化領域。
2018-2023年全球傳感器及智能傳感器市場規模(單位:億美元)
工業智能傳感器的技術創新將促進工業互聯網的高質量發展。隨著新型、低成本、微功耗、高性能工業智能傳感器的不斷推出,傳感器應用的成本將不斷降低。一方面提高工業互聯網底層設備的感知能力,另一方面實現感知技術的大規模部署,促進智能傳感器制造、設計開發、優化迭代產業鏈的深度整合,促進智能傳感器產業生態的快速增長,更好地促進工業互聯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工業智能傳感器將加速向工業智能感知系統的發展。工業智能傳感器是工業控制的基礎,將工業智能傳感器轉化為工業物聯網系統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隨著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工業智能傳感器正在加速包含軟硬件的智能感知系統的發展,跨越從邊緣設備到云服務的差距,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在云中安全存儲數據,形成可用的解決方案。
工業智能傳感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水平將逐步提高。許多工業和企業智能設備有大量的安全漏洞,隨著智能傳感器在工業領域的逐步普及,為了確保工業互聯網數據安全可靠,越來越多的工業場景對智能感知設備數據安全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提高舊設備的安全可靠水平,提高新設備的準入門檻。
工業智能傳感器的未來發展需要從四個方面來關注。一是根據全球視野找到正確的定位,抓住機遇,實現自身的價值。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智能傳感器有不同的要求。智能傳感器和傳感器系統工業企業需要有全球視野。他們不僅要看到工業互聯網給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帶來的藍海,還要挖掘有效的市場,實現最終的產值和利潤。
二是加強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改善產業生態。根據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市場需求,積極提高產業支持能力,鼓勵建設產業集聚園區和公共創新平臺,加快新設計、新技術引進,縮短產品轉型周期。加強市場應用對行業需求的牽引作用,鼓勵應用制造商參與智能傳感器的研發和制造,整合上下游產業鏈,形成產業合作。
三是提高系統整體解決方案能力,擴大產業化應用。要把握新興應用領域帶來的新市場空間,從應用技術、解決方案等方面提升競爭力,以應用需求為牽引力,整合產品軟硬件、安全工具、網絡、存儲和系統集成,給出整體系統解決方案,推動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發展。
第四,注重智能傳感器新原理、新技術、新材料的開發。注重研究集成、無線能量、軟件算法更新等技術,不斷增加智能傳感器的功能類型,使工作模式更加智能,實現多領域復雜環境的應用,擴大數據采集,實現不同領域之間的數據共享,提高智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