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3月全球半導體芯片交付等待時間創歷史新高

時間:2022-04-11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導語:據外媒報道,在全球疫情形勢反復以及日本地震進一步阻礙了供應之后,3月全球半導體芯片交付的等待時間再度拉長,并創下歷史新高。

  市場研究機構海納金融集團的數據顯示,2022年3月的交貨時間,也就是芯片從訂購到交付的時間增加了兩天,達到26.6周,這是該機構2017年開始跟蹤這一數據以來的最長紀錄。今年2月,全球芯片交付時間環比增加了3天,達到26.2周,買家平均要等半年以上。不過,盡管芯片用戶再次面臨更長的等待時間,但交付時間放慢的速度卻顯著低于2021年,當時許多行業由于缺少關鍵零部件而被迫削減產量。

  海納金融集團分析師克里斯·羅蘭在報告中稱,大多數芯片類型的交貨時間都有所增加,包括電源管理、微控制器、模擬芯片和內存芯片。他說,俄烏沖突、疫情以及日本地震“將在第一季度產生短期影響,也可能會在全年對嚴重受限的供應鏈產生揮之不去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由于原材料短缺、工廠停產、運輸擁堵等因素,制作芯片所需的半導體在全球范圍內出現供應危機,導致電子設備制造商陷入無“芯”可用的窘迫局面。從汽車、電腦、電視、游戲機到手機,多種產品生產都深受影響。除供應鏈問題外,芯片短缺危機另一大原因在于當今社會對電子設備需求不斷增長,而供應沒有相應跟上,導致供需不平衡。

  為從根本上解決缺“芯”問題,繼去年美國宣布計劃投資520億美元加強芯片供應鏈后,歐盟今年2月也公布了籌劃已久的《芯片法案》,計劃投入超過430億歐元,在歐洲本地推動芯片的自主研發和生產,減少對亞洲和美國的芯片依賴。歐盟希望,到2030年,全世界將有20%的芯片產自歐洲。

  去年底,印度批準7600億盧比的芯片制造促進計劃。按照這一計劃,在未來6年內,印度將為符合條件的芯片制造、設計及相關配套企業,提供7600億盧比的投資激勵。印度計劃以此吸引20家左右的芯片生產企業落戶印度,將印度打造成芯片設計、生產和出口中心。

  美國英特爾公司上個月宣布,計劃在今后10年投資多達890億美元,在歐洲構建完整芯片供應鏈。英特爾說,將先期斥資大約190億美元,在德國新建兩座芯片工廠,預計明年開始施工,2027年開始運營。英特爾上述計劃涵蓋芯片供應鏈每個環節,包括研發、制造和封裝。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