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搶不到充電樁,怪誰?

時間:2021-10-13

來源:

導語:別被車企的宣傳誤導,也別被搶樁的段子嚇跑。

  今年國慶假期,有人開著電動汽車,在高速服務區為“搶充電樁”大打出手,讓電動車又出圈了一把。

  一些段子在流傳,比如車主抱著充電槍躺在地上不走;為了不讓其他車插隊憋著不敢上廁所;排隊四小時,充電一小時;為了給車省電,一家人坐在高速路邊乘涼。

  滿屏的尷尬讓吃瓜群眾覺得:敢開電動車出城的人,都是真的勇士。

  不過,對于搶充電樁這事,大可不必杞人憂天。問題確實是存在,但沒你想的那么嚴重。那些假期開電動車跨省回家的人,沒你想的那么慘。

  其實這不是什么新現象。過去幾年每逢假期,開著電動汽車跑長途的朋友,總會有一些人遭遇充電樁的“毒打”,而且基本集中在高速服務區。但合理規劃路線和用電,或許可以避免這些尷尬時刻。而排除國慶假期人們集中出游的極端情況,搶充電樁這事,并不普遍。

  現在的充電樁到底夠不夠用?假期爭搶充電樁,怪誰?這鍋究竟是該甩給電網公司、電動車企,還是充電樁運營商?買了電動車、想要買電動車的朋友,能避免尷尬嗎?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充電樁,深途帶你看清其中的門道。

  是車太多了,還是樁太少了?

  出現充電樁不夠用的情況,首先肯定是因為電動汽車增多了。

  多到什么程度?有一個指標,叫純電動汽車保有量。根據公安部統計,2019年底,我國純電動汽車保有量是310萬輛,2020年底達到400萬輛,今年6月底,這個數字是493萬輛。按照這個速度,今年底有望沖擊600萬輛。

  電動汽車越來越多,而且增速很快,這是充電樁緊張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我們還要看充電樁的建設情況。

  2015年,國家印發《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計劃在2020年建成480萬個充電樁。定這個目標的依據是,主管部門當時預計,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500萬輛,一輛電動車配置一個充電樁,車的數量比充電樁稍微多那么一點點。

  這480萬個充電樁,又細分為公共樁和私人樁,2020年的目標分別是50萬、430萬。公共樁一般是在商場、高速服務區等場所,私人樁一般是在小區里。

  五年時間跑下來,實際的數據是,純電動汽車保有量和充電樁數量都低于預期。這里有一個關鍵的數據——車樁比,計劃目標是1:1.結果實際差得很遠。這其中差得最多的,是私人充電樁,2019年底私人充電樁完成率不到20%,而公共充電樁在2019年就已經提前完成目標了。

  所以從總量上來看,現在缺的其實不是公共充電樁,而是私人充電樁。也就是說,很多人買了電動汽車,但沒有安裝私人充電樁,只能去找公共充電樁充電。

  這背后的原因,是私人充電樁在建設過程中有很多現實的困難。比如小區物業不讓安裝;車主沒有自己的停車位,沒有地方安裝;自己的停車位不符合安裝條件,無法安裝等等。這跟美國近八成都是私人充電樁的情況截然不同。

v2_d431188c1f324fc48f0c6615f8ae48a4_img_000.jpeg

  業內有一個流傳甚廣的段子,2014年特斯拉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發現很多物業公司不讓用戶安裝充電樁,而且很多車主連固定停車位都沒有,馬斯克對此感到震驚,為了討好物業公司,他表示愿意用自己的Twitter來幫物業公司做宣傳。

  即便是到了今天,這個局面并未得到太大改善。理想汽車在招股書中稱,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國一線城市家庭擁有可安裝充電樁停車位比例僅為四分之一。

  一個在成都售賣私人充電樁的公司老板對深途說,現在充電樁要賣出去很難,成都的電動汽車沒那么多,而充電設施配備齊全的一般是高端小區?!肮烫焯齑螂娫拞栆灰洝!?/p>

  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局面。一方面私人充電樁數量缺口大,但充電樁賣不出去;另一方面公共充電樁總量夠了,但搶充電樁的事往往發生在公共充電站。

  問題究竟出在哪了呢?

  為什么一到節假日就“搶樁”?

  首先要強調的是,搶充電樁的這種極端場面,大多發生在高速服務區,而且是在假期,這并不是常態。而高速服務區,又是一個特殊場景。

  電動汽車現在主要還是城市日常代步用,跑出城上高速還不普遍,這意味著服務區的充電樁用戶分散且不確定性極高。平日里閑置,一到節假日就不夠用,“旱的旱死,澇的澇死”,這是服務區的困境。

  國內一家充電樁公司的市場經理劉宇鴻對深途說,今年國慶出現搶充電樁現象有兩個原因,一是電動車越來越多,滲透率提高了,二是疫情恢復后,國慶假期人們的出游熱情高漲,導致人流車流在高速路上集中。二者綜合導致服務區的充電樁不夠用,而且供需矛盾比較突出。

  根據交通運輸部有關負責人在今年9月底公布的數據,全國高速公路充電樁保有量有10836個,配置充電樁的服務區有2318個,這樣算下來,每個配有充電樁的服務區平約擁有充電樁4.6個。如果一輛電動汽車充滿電需要一小時,那么每個服務區每小時只能為4.6輛車充電。

  根據國家電網的統計,從高速公路充電設施單日充電量來看,10月1日高速公路充電設施充電量達到142.92萬千瓦時,接近平時日充電量的4倍,創歷史新高。所以,遇到國慶這樣的節假日,一些服務區出現充電樁不夠用的情況幾乎是必然。

  但是,這只是在特定的一個時間段,以及特定的場景下,才會發生的問題?!耙驗榧倨诘脑?,車流集中爆發,把本來一個不是很嚴重的問題給放大了?!眲⒂铠櫿f。

  也就是說,日常開電動汽車,即便是跨城跑長途,也不一定就會出現搶充電樁的情況。

  然而公共充電樁緊缺,確實是一個現實的問題。除了總量還是相對較少,另外充電慢、質量差、位置偏僻,以及公共充電樁停車位被燃油車占領,是此前已經存在很久的老問題。

  劉宇鴻認為,當前比較突出的問題是需要提高充電樁的使用效率。據他介紹,一根充電樁達到15%的使用率,就已經是行業里相對比較高的水準了。這意味著,一根樁一個車位,一天能充4個小時就已經很不錯。而靠節假日的集中式需求,難以提升充電樁的使用率?!斑@是一個細水長流的事情?!?/p>

  很多車主發現,大部分時候不是充電樁不夠用,而是好用的充電樁不夠用。尤其是在一些缺乏維護的地方,甚至出現僵尸樁的情況。這加劇了電動車主的充電焦慮。

  國內的充電樁質量也參差不齊。前文提到的充電樁銷售公司老板對深途說,充電樁設備的技術門檻不高,“在我看來就跟手機充電器一樣,只不過改了電壓和一些參數而已,很容易就能生產?!?/p>

  “在很多城市內部,充電樁公司早期盲目擴張拿補貼,擴張之后不重視運維,壞了之后沒有人修,導致出現一些僵尸樁?!眲⒂铠櫿f。

  那么,究竟是誰在建設充電樁?誰決定了市場的供應?

  誰在建設運營充電樁?

  充電樁行業是公認的萬億市場。從產業鏈分工來看,充電樁行業可以分為三大環節——設備制造商、建設運營商、整體方案解決商。其中最關鍵的,是建設運營商。

  私人充電樁大多由車企在賣車時搭售,或房地產開發商配套建設,由于是一樁一用,不涉及公共供應,建設運營商們跑馬圈地爭搶的,主要是公共充電樁。

  公共充電樁現在是三足鼎立的格局,特來電、星星充電、國家電網位列前三,占據市場過半份額。目前它們的盈利模式也很簡單,通過給電動汽車充電收取服務費。

  這是過去十多年行業洗牌的結果。最早的時候,中國充電樁的建設完全由國家電網這樣的國家隊主導,后來才逐步放開,允許民間資本進入,而且國家也開始補貼。

  跟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類似,在政府補貼下,大量的充電樁企業入局,后來補貼退潮,行業快速洗牌,中國充電樁公司的數量從巔峰時的1000多家,降至不到100家,市場向頭部集中。

  正是過去的野蠻擴張和無序競爭,帶來了上文提到的那些問題,充電樁的使用率不高,很多樁成了擺設。

  這其中的難點在于,不太好把握充電樁建設的節奏。因為充電樁是電動汽車的配套設施,完全依賴于電動汽車的數量增長情況。樁多車少會閑置,樁少車多又不夠用。這是一個類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困局。

  如果我們將視野拔高,會發現充電樁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就像鋪設一張網,合理的規劃布局是關鍵。更多的充電樁數量,其實跟更好的充電體驗沒有必然關聯。充電樁的行業重點,已經慢慢從投建向運營轉變。

  盲目擴建公共充電樁會有很多風險。一是電動汽車的續航里程在不斷提高,會在某些場景降低對充電樁的依賴;二是公共充電樁和私人充電樁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互補替代的關系,如果未來私人充電樁的規模跟上來,會替代掉部分公共充電樁的使用。

  而在當下,對于電動汽車車主和準車主來說,完全沒必要杞人憂天式地擔心搶不到充電樁、充不了電,更沒必要嘲笑那些被困在服務區的電動車主。這是電動汽車發展浪潮中必然會經歷的陣痛,全國范圍的充電樁建設需要時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一些耐心。

  搶樁是節假日用樁高峰的特殊情況,就像北京的早晚高峰,不能因為人流擁擠就拒絕出行。

  車主們能做的,是在出行高峰的節假日,提前做好規劃。比如提前把車的電量充滿,提前規劃充電站點,不要去車流集中的站點湊熱鬧等等。

  深途接觸的多位電動車主,今年國慶期間從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出城,并未經歷新聞中在服務區爭搶充電樁、在半路“趴窩”的情況?!皩囕v的真實續航有準確的預估”、“提前一天避開人流高峰”、“找一些小的充電站充電”是他們給出的建議。

  當然,如果你想開著電動汽車去大西北自駕,則需要做更多準備工作。一些車企在宣傳片中展示的,依靠沿途的充電站,開著電動汽車環游大西北、穿越沙漠草原的故事,可能并不適合大部分人,更不適合當下。

  所以,不要被車企的宣傳誤導,也不要被搶樁的段子嚇跑。

  了解了這些,你還會開電動汽車出游嗎?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