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5G
E2四化八大方向,共贏雙碳未來
E2,即能效評估體系。此次發布的《綠色5G白皮書》深化業界能效定義,首次將網絡能效理念演進為可應用的能效評估體系。根據實際網絡建設目標差異和場景化差異,將目前單一的流量能效拓展成為容量、覆蓋、體驗等多維因素能效評估體系,從而準確反映網絡能效變化,牽引5G網絡向綠色節能方向演進。
白皮書從“四化”——設備高集成化、站點極簡化、網絡智能化和全生命周期環保化四個方面闡述了綠色5G網絡的關鍵特征,并首次給出了“四化”特征下的八大綠色5G網絡技術方向。
方向1:射頻走向多天線,大幅提升設備比特能效和能量傳輸效率
方向2:設備走向超寬頻,多頻合一降能耗
方向3:硬件休眠機制走向精細化,持續降低中低負載能耗
方向4:站點走向極簡,去機房去空調
方向5:整站走向聯動,綜合能源高效利用
方向6:網絡走向智能,節能和網絡性能雙優
方向7:業務承載走向高制式,充分發揮5G高能效優勢
方向8:全生命周期走向循環經濟,減少自然資源依賴
華為持續引領
開辟5G Massive MIMO綠色新賽道
作為通信設備供應商,華為一直通過技術創新引領綠色節能產業方向。早在2014年,華為率先將Massive MIMO引入4G網絡,在5G時代更是將Massive MIMO與大帶寬相結合,實現了與LTE 4T4R相比20倍以上比特能效的提升。
從移動網絡綠色節能的發展規律來看,通過突破式創新,可實現比特能效的階躍式提升。當前,Massive MIMO的節能方式是對中射頻、功放等有源部分的持續優化,使能比特能效的漸進式提升。華為通過對基帶算法、天線等軟硬件創新,實現超大規模天線陣列,最大化天面利用、綠色節能和體驗覆蓋,開辟5G Massive MIMO綠色新賽道。
天面利用最大化。傳統MM的迎風面積只有0.3平方米,遠小于0.7平方米的存量低頻天面迎風面積,現網站點天面空間沒有充分利用。在滿足天面工程規格對迎風面積小于0.8平方米的基礎上,新型綠色版MM可以實現無障礙部署,充分利用空間,最大化天面資源利用率。
綠色節能最大化。超大規模天線陣列實現更窄的業務信道波束,在終端接收相同功率的情況下,基站可以配置更低的發射功率,降低基站能耗。比如,新型綠色版MM配置160W的發射功率,即可達到傳統MM 320W的覆蓋范圍。根據理論分析,在邊緣用戶覆蓋體驗相同的前提下,新型綠色版MM可以降低50%以上能耗。
體驗覆蓋最大化。在不增加基站發射功率的前提下,新型綠色版MM能夠提升下行覆蓋3dB,與此同時,因為基站的接收性能的增強,上行覆蓋也會相應增強3dB。根據仿真數據,新型綠色版MM的邊緣用戶平均體驗可提升30%。
上面分享的僅僅是Massive MIMO與綠色節能需求相互融合的一個例子, 5G技術還將持續發展,應用場景從5G的三角形擴展為5.5G的六邊形,而產業也在不斷提出新的需求,除了綠色節能外,還包括個人體驗的不斷升級、toB行業新能力等。在接下來十年,技術演進和產業需求將持續融合創新,釋放5G無窮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