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成立近35年來,半導體制造事業的重心一直集中在中國臺灣地區。然而,這種情況如今正在發生轉變。日前,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股東常會上首度松口,表示德國確實是公司下一站投資設廠考慮的地點。與此同時,臺積電在日本的設廠計劃也進入深入討論階段。再加上臺積電于2020年底獲準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建廠。短短數月時間,臺積電的海外制造基地建設幾有全面開花之勢。而這甚至可以看成是臺積電在發展策略上的一大轉變——生產基地由集中化轉向全球布局。臺積電為何要做出這樣的策略調整?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的發展產生何種影響?
全面開花投建生產基地
近來,臺積電將在日本、德國投資建設晶圓廠的消息受到半導體業界的廣泛關注。該事件目前又有了新的進展。在日前召開的股東常會上,劉德音表示,日本設廠計劃正在盡職調查過程中,將確保在日本投資貢獻能打平成本,進而回饋股東投資。早前已有消息稱,臺積電新廠將設在日本九州島熊本縣,建設規模為月產能4萬片晶圓,主要采用28nm工藝,最早將于2023年運營。據了解,臺積電之所以有意將九州熊本縣作為候選地之一,一方面是因為當地的水資源豐富,符合半導體工藝需求,另外該地區的相關產業集中,索尼集團的圖像傳感器工廠也設在熊本,有可能向臺積電新廠釋出代工訂單。
至于臺積電在德國設廠的計劃目前處在早期評估階段。臺積電在海外設廠時曾經采取過與客戶合資的模式,即在一個新的區域初期布局制造工廠,臺積電大多尋求當地客戶伙伴的支持,在確認客戶需求的同時,共同拓展海外制造。因此有專家預計,臺積電在德國設廠的方案會傾向采取這種模式。
自1987年成立以來,臺積電的半導體制造基地除少數設在美國和中國大陸之外,大多集中于中國臺灣地區。目前,臺積電在中國臺灣地區擁有4座12英寸晶圓廠、4座8英寸晶圓廠和一座6英寸晶圓廠,在中國大陸有一座12英寸晶圓廠和一座8英寸晶圓廠,在美國有一座8英寸晶圓廠。此外,在中國臺灣地區還有4座后段先進封測廠。這樣的布局規劃與半導體產業集聚可以有效降低制造成本密切相關。這也是半導體產業發展至今能夠取得如此驕人成績的主要因素之一。臺積電作為全球代工龍頭,正是這一發展模式的最大受益者。
然而,隨著臺積電密集地展開海外投資建廠計劃,似乎與此前的發展理念背道而馳。
肇因地緣政治OR企業內需?
有分析認為,臺積電之所以會進行這樣的策略調整,與當前國際地緣政治的影響脫不開關系。墨卡托中國所(MERICS)科技分析師約翰·李就指出,近來國際上掀起半導體制造回流的趨勢,實際上都是由一些國家政府所推動。如此一來臺積電和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的共生關系勢必會生變。目前,美國、日本與歐盟都在積極推動芯片的在地化制造,這勢必會影響半導體業的發展布局。日前,美國參議院投票通過了《美國創新與競爭法(USICA)》的審議。該法案將授權國會投入約1900億美元加強美國技術實力,包括用于加強半導體實力的520億美元投資計劃。歐盟委員會則在一項名為《2030數字指南針》計劃中,提出生產能力沖刺2nm的目標。日本政府也于日前表示將出資420億日元,聯合日本三大半導體廠商——佳能、東京電子以及Screen Semiconductor Solutions共同開發2nm工藝。臺積電作為全球最大的代工企業勢必成為美歐推進半導體制造本地化發展的主要拉攏對象。
當然,臺積電海外設廠也有貼近客戶的因素。中國臺灣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研究總監楊瑞臨表示,臺積電未來可能赴日本和德國投資設廠,主要還是以貼近客戶為考量。從臺積電2020年營收來看,北美區域的營收占比最大為62%,但是歐洲、日本等市場也存在新機會。楊瑞臨認為,臺積電未來若在日本和德國設廠,應以特色工藝為主。日本設廠將供應索尼等廠商傳感器,有助于臺積電深入日本汽車供應鏈。若在德國設廠,應該也是瞄準當地的車用市場商機。
半導體專家莫大康認為,臺積電在海外設廠也有企業內部的因素。隨著臺積電越來越強大,僅在中國臺灣地區一隅發展,有許多不利之處,比如中國臺灣地區地震頻發,缺水缺電,人才的供應也到了一個瓶頸。市場更不用說,中國臺灣地區原本就不是一個大的半導體需求市場。“隨著臺積電的企業實力不斷增強,向其他地區擴展生產基地是遲早要走的一步。只是這個步子邁得有點大,策略轉變的太快,讓人有些看不明白。”莫大康表示。
三強之爭更加激烈
從集中于中國臺灣地區一隅轉向全球布局設廠,臺積電此次的策略轉變勢必面臨更多挑戰。首先就是與三星、英特爾之間的半導體三強之競爭將變得更加激烈。與臺積電一樣,英特爾與三星都在加大投資擴產力度。英特爾近期宣布大規模投資計劃,計劃在美國和歐洲興建大型先進工藝的晶圓廠,并宣布已獲得高通與亞馬遜的支持采用,預計其晶圓代工事業將在2023年逐步展開,2024年量產。此前,歐洲內部市場專員蒂埃里·布雷頓曾在布魯塞爾與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會見,就英特爾對歐盟的投資計劃進行商談。基辛格表示,英特爾愿意在歐盟建立半導體工廠,但為了與在亞洲建廠相比更具競爭力,希望獲得80億歐元的歐洲政府補貼。三星在美國建廠的步伐也在加快。近日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獲假釋出獄。這將加快三星在半導體等方面的重大投資并購決策。三星在今年4月便已向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主管部門提交文件,希望投資170億美元建設一家芯片工廠。
成本則是臺積電在海外建廠的另一個挑戰。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報告顯示,在美國擁有一座晶圓廠的總成本,比在亞洲高出25%到50%。英特爾全球法規事務副總裁史雷特也表示,在歐洲制造芯片會比在亞洲有30%-40%的“成本劣勢”。對此,有專家表示,臺積電制造雖然轉向全球布點,但是能不能真正做好全球化布局布局將是一個挑戰。此前,臺積電在中國臺灣地區深耕數十年,在當地有著得天獨厚的競爭優勢??墒桥_積電能否在美歐、日本繼續獲得當地政府的足夠支持,是需要打一個問號的。
莫大康則指出,目前臺積電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制造企業,走在了整個產業的最前列,其在全球半導體代工市場中的份額已經達到55%,想要繼續保持原有發展勢頭有著極大壓力。前面已經沒有可以模仿的對像,需要自己進行探索。在制造基地布局上的策略調整或許正是緣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