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第十五屆(2021)SNEC全球光伏大會在上海拉開帷幕。全球綠色能源理事會主席、亞洲光伏產業協會主席朱共山在本次大會上表示,根據全球“碳中和”步伐,同時結合能源變革趨勢來看,未來30年間,電力將是最主要的終端能源消費形式,而九成以上的電力,將由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來供應。
“其中,風電和光伏發電將占據“半壁江山”或者六到七成,甚至更多。全球光伏裝機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10%以上,總裝機容量將達到現在的20倍以上。
在綜合實力連續多年領跑全球的基礎上,中國光伏產業將在‘碳中和’時代繼續引領世界。當中國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之時,中國光伏裝機容量有望達到現在的70多倍或者更多。”朱共山預計。
以中期視角來看,到2030年,中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 千瓦以上。
根據相關官方數據推算,屆時中國光伏累計裝機將達到1000GW左右。“十四五”期間,中國每年新增裝機也將在80GW左右,累計新增400GW左右。全球每年新增光伏裝機將在250GW左右,累計新增1000GW以上。
隨著全球主要經濟體逐步邁入負利率時代,相關政策利率和存準率下調,光伏發電的經濟性越來越強,再加上零碳經濟對光伏的呼喚,光伏全面告別補貼、需求全球共振、從平價走向低價,助推“碳中和”的“黃金三十年”已經到來。
對此,他羅列一組業內數據:過去十年,光伏度電成本下降了90%,現在中國近80%的區域,拋開非技術成本,光伏發電在供給側的實際成本已低于煤電。平價上網已經不是問題,穩定可持續的平價,以及低價上網才是重點。
去年5月份,青海的光伏上網電價達到了兩毛二。在全球范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光電價格已低于火電。阿聯酋、卡塔爾、印度等國家,光伏中標電價不斷打破最低紀錄。今年4月,沙特爆出1.04美分的光伏新低價。
“年初以來,我跟不少行業同仁也進行了交流,大家普遍認為,光伏電價普遍到達1毛5左右,儲能到達3美分左右時,將意味著我國在能源供給側和用戶側,同時實現轉型替代的一個‘拐點’。現在看來,這個‘拐點’很有可能在‘十四五’期間就將實現。”朱共山談到。
截止目前,中國光伏產業為全球市場供應了58%的多晶硅、93%的硅片、75%的電池片、73%的組件。在光伏低價上網時代,中國仍將依靠技術、材料、市場等優勢,在全球扮演“硅能源”產業的領軍角色。
展望未來,朱共山表示,對光伏產業來說,科技的意義在于孵化出好產品,讓制造成本更低、應用效率更高,尤其是在“碳排放大數據”方面表現更優異的創新方案,更好更快地助推“碳中和”目標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