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浙江經信廳廳長徐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 大力推進新智造

時間:2021-04-14

來源:中國電子報、電子信息產業網

導語: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會議強調,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健全法律法規,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2020年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會議強調,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健全法律法規,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多次強調,要做好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這篇大文章,推進智能制造,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浙江高度重視制造業融合發展,連續兩年召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持續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制定出臺《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推進新智造的實施意見》,以融合帶創新、以創新促轉型、以轉型助發展,努力推動制造業邁向價值鏈中高端,增強制造業競爭優勢。

  一、準確把握新智造的內涵要義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深改委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為我國制造業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新智造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一種新型制造范式,已成為全球產業競爭的制高點。

  (一)新智造推動數字賦能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深度融合。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運維服務等全環節應用的逐步深化,制造業不斷從流程驅動向數據驅動轉變,兩化融合也不斷從單項應用向綜合集成、協同創新發展,加速推進以軟件定義、數據驅動、平臺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為特征的新智造發展,對增強制造業競爭優勢,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智造推動制造業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數字化。新智造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賦能和滲透作用,對制造業形成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的數字化支持,以生產要素的數據化為依托,通過信息流帶動技術流、資金流、人才流、物資流,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產業鏈組織、商業模式、企業形態全方位重構,催生全新的數字化技術、數字化場景、數字化企業,培育智能化生產、個性化定制、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數字化管理等新模式新業態,形成新的價值創造、價值獲取和價值實現模式。

  (三)新智造推動制造業從局部調整向全局優化轉變。傳統制造業由于整體技術供給碎片化,導致系統封閉,形成數據孤島,進行離散的局部調整并不能帶來最佳的全局效果。新智造基于工業互聯網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連接優勢,建立一種新型制造體系,通過生產端到端、全鏈路的數字化,對生產全過程、產品全生命周期、供應鏈各環節的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分析和挖掘,可以從封閉體系走向開放體系,從內部資源協同走向產業鏈協同,實現基于數據驅動的全局調度優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協作效率和價值水平。

  二、積極開展新智造的探索實踐

  習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間,以極具前瞻性的戰略眼光提出“數字浙江”建設,強調“‘數字浙江’的內涵要充分體現信息化對工業化的重要帶動作用......以信息化推動工業化”。浙江省委省政府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勇于創新、大膽探索、狠抓落實,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制造業融合發展之路,獲批全國唯一的兩化深度融合國家示范區,產業數字化增加值占數字經濟增加值比重約80%,產業數字化指數居全國第一。

  (一)以平臺為支撐,打造“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發揮龍頭企業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工業控制等領域的技術實力,協調集聚優勢資源,推動IT與OT深度融合,做強做優基礎性平臺,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supOS工業操作系統入選國家2020年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按照“廣泛創建—嚴格認定—重點扶持”的思路,建立行業級、區域級、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梯度培育模式,做專做精“N”類平臺,其中企業級平臺重點推動企業生產方式、服務體系和商業模式重構,行業級平臺重點為行業輸出全場景解決方案,區域級平臺重點為域內企業提供能耗管理、優化資源配置與協同等服務。目前,已創建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210家,基本覆蓋標志性產業鏈、17個重點傳統制造業行業和主要塊狀經濟產業集聚區。

  (二)以企業為中心,加快形成以“未來工廠”為引領,以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為主體的新智造體系。實施智能化技術改造行動,推進智能制造,認定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263家。探索建設“未來工廠”,貫通消費與制造、打通全環節數據鏈路,首批認定12家,成為引領新智造發展的第一梯隊。如犀牛智造,作為專為中小企業服務的數字化智能制造平臺,以淘寶網百萬商家、海量消費數據為引擎,以supET工業互聯網平臺技術優勢為基座,逆向從消費端向制造端進行改造,打通“消費—零售—制造”環節,服務中小商家、賦能中小企業,重構完整的服裝制造行業生態體系,實現傳統制造業從“0”到“1”的突破性創新,實現消費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疊加和倍增。

  (三)以應用為牽引,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發揮大企業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大型制造企業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破解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據共享難、協同效應差等難題。如春風動力從事大排量摩托車的制造銷售,為滿足用戶的個性化定制需求,基于平臺打通產品定制、研發、制造及運維等數據,實現了300多家核心供應商的協同調度,近600道制造工序全調度周期縮短至7天內,個性化訂單比重超過70%。梳理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訴求,分行業組織開展推廣活動,拓展“工業互聯網平臺賦能服務商、服務商服務中小企業”的業務模式,創新服務定價機制,大規模推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如新昌縣定制開發了一套低成本、易應用的微型智能制造系統,為300多家軸承企業、1.8萬余臺設備提供遠程控制、異常分析、故障診斷和維護等服務,行業綜合成本降低15%,勞動用工減少50%,有效解決了量大面廣中小微軸承企業缺資金、缺技術、缺人才等數字化改造難題。

  (四)以創新為引領,構建融合發展新生態。立足杭州灣產業帶優勢,打造中國(杭州)工業互聯網小鎮、長三角(杭州)制造業數字化能力中心,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創新推廣中心,打造基礎設施完善、應用場景豐富的產業創新平臺。依托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等科研資源,成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和重點實驗室,推進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浙江分院建設,培育重量級的技術創新機構。舉辦“工業互聯網的創新與突破”世界互聯網大會浙江分論壇、中國工業互聯網大賽、中國工業互聯網大會、中國工業大數據大會·錢塘峰會等重要活動,搭建工業互聯網理論創新、產業融合創新、賦能技術創新的平臺。

  三、大力推進新智造的重點舉措

  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的決策部署,加快推進數字化改革,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實現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在更廣范圍、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融合發展。

  (一)加快推進數字化改革。數字化改革是浙江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具體行動,是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探索。圍繞數字化改革,充分發揮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作用,以“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為核心架構,以“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為方向,推動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融合應用,實現資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經濟社會的高效協同,形成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的數字經濟運行系統。

  (二)創建工業互聯網國家示范區。持續提升“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推進“雙城”聯動(杭州打造“國際工業互聯網之都”,寧波打造全球工業互聯網研發應用基地)、“雙鏈”暢通(產業鏈與供應鏈暢通),打通需求與供給,貫通消費與制造,打造環杭州灣工業互聯網產業帶,創建工業互聯網國家示范區。

  (三)分行業探索新智造發展路徑。聚焦高端裝備、電子信息、汽車制造、紡織服裝等離散型行業,重點鼓勵開展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加快建設標準化信息采集、自動化診斷、故障預測、遠程運維等系統,開展關鍵技術裝備和先進制造工藝集成應用。聚焦綠色石化、生物醫藥、食品加工、原材料等流程型行業,重點構建生產全流程運行數據模型,實現工藝改進、運行優化、質量管控、能耗管理和安全生產。

  (四)強化新智造發展保障。推動工業設備數據接口開放,加快工業數據的全面采集、高效互通,加強工業數據要素資源開發利用。做強工業信息工程服務機構資源池,培育專業化服務隊伍,創新多元化服務模式,提升工業信息工程服務能力。實施工業技術軟件化行動,開發應用工業APP。加快5G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構建由組織管理、制度規程、技術手段組成的安全防護體系,提升工業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