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一年一度的貝加萊用戶會議——“機器智能與創新論壇”( Machine Itelligece & Innovtation Forum) 在蘇州舉辦,來自印刷、包裝、塑料、新能源(風電/光伏)、3C制造等領域的100多名貝加萊用戶參加,同時開通了線上直播平臺,吸引逾萬人次在線觀看。
論壇以“‘簡 · 易’自動化”為主題,從設計規劃、學習培訓、軟件開發、數字化調試、虛擬維護等方面闡述貝加萊如何讓自動化做到簡單、易用。論壇還圍繞貝加萊機器智能案例、ABB協作機器人、風電機組的發展與創新三個方向進行了分享。此外,貝加萊為機器智能、智能工廠、運動控制領域的用戶單獨設立專場,以促進交流。
為什么自動化要“簡·易”?
會議伊始,貝加萊大中華區總裁肖維榮博士簡單地闡述了“簡·易”自動化的概念。他認為,當前,裝備制造業面臨復雜局面。柔性電驅技術、機器視覺、機器學習、數字孿生、工業互聯網、云計算等概念已經讓產業的機器開發、制造生產變得越發復雜。因此,“簡· 易”,是新時代的自動化使命。簡單來說,就是把制造過程中遇到的復雜問題簡單化,困難事情容易化,利用自動化系統的高效、智能,讓客戶保持長期、持續的盈利能力。
貝加萊大中華區總裁 肖維榮博士
隨著個性化消費需求日益增長,企業面臨的環境也日益復雜。企業應如何面對這一變化?ABB(中國)董事長顧純元博士認為,設備和企業應變得更加柔性、更加智能,把人的智慧賦予機器,通過自感知、自決策、自執行實現高效協同生產。在技術的跨界與融合時代,自動化系統往往涉及機械、電氣、傳動、行業工藝等各方面技術,把復雜系統變簡單,是智能制造、自動化及機械設備制造商、產線集成商共同的使命和任務。一套系統無論功能多么強大,對每個用戶來說,都應該做到簡單易用。
中國市場是貝加萊戰略重點
ABB機器人業務中國區負責人梁銳在致辭中表示,ABB機器人在中國落地生根,二十多年來始終堅持“創新、本土化”的發展策略。全球疫情的爆發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同時也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會。自動化、柔性制造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2019年,貝加萊正式加入ABB機器人及離散自動化事業部,雙方的良好合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月初,ABB 收購荷蘭并聯機器人供應商Codian Robotics,加速ABB在持續增長的并聯機器人領域布局的同時,也為ABB 和貝加萊攜手合作創造更多價值。ABB將繼續堅持“創新、本土化”策略,為生態伙伴帶來更好的合作,創造更多的效益。
貝加萊全球銷售總監 Luca Galluzzi 表示,幾十年來,中國市場始終是貝加萊全球的戰略重點。作為ABB集團的成員之一,貝加萊將持續在中國進行投資,支持貝加萊大中華區的發展。不僅通過創新的技術和產品,而且通過不斷的擴展方案來支撐客戶的業務增長,為客戶提供最好的自動化系統解決方案。
貝加萊戰略經理-大中華區 Wolfgang Esterbauer 表示,在當前特殊形式下,創新顯得尤為重要。只有自動化解決方案具備可擴展的合適硬件、易于使用的軟件、拿來即用的方案和行業能力,才能使機械制造業在動態的市場上變得更具競爭力。因此,在基于對中國客戶實際需求的深刻理解上,貝加萊已經將軟硬件方面的規范轉移到總部的研發部門和中國的貝加萊機器人智能研究院(MITC),從而確保能夠提供面向未來的合適的方案和產品。
據貝加菜自動化學院院長Franz Enhuber介紹,除了在奧地利的研發部門外,兩年前,貝加萊在中國成立了貝加萊機器人智能研究院(MITC)。為響應客戶需求和順應技術趨勢,MITC將專注于三方面的任務:建模和仿真、行業模板的開發以及智能算法的應用。除了內部研發之外,與中國大學之間的精密合作也將賦予貝加萊進行技術進步和創新。獎學金,交流項目和研究聯盟的成果,將匯集成為新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和基于機器智能的軟件解決方案。
自動化如何做到“簡·易”?
會上,貝加萊技術專家分別從設計規劃、學習培訓、軟件開發、數字化調試、虛擬維護等方面闡述貝加萊如何讓自動化做到簡單、易用。
貝加萊(中國)技術總監于蓉蓉博士分享了貝加萊通過先進的設計手段、智能的產線優化、優秀的項目規劃將設計化繁為簡,實現“簡·易”。在設計手段上,貝加萊的 Automation Studio 集成開發平臺打通了與 MATLAB/Simulink 、 MapSim 、 Industrial Physics 的軟件接口,可以實現機器建模仿真、軟件測試、開發可復用的軟件組件等功能,具有多學科融合、縮短迭代周期、降低開發成本、驗證新算法/控制方法四大優勢。
在產線優化方面,貝加萊的柔性電驅輸送系統 SuperTrak 、 ACOPOStrak 顛覆了離散自動化生產方式,并推出了產線仿真與節拍優化器(Cycle Time Optimizer,簡稱CTO),具有無需編程、布局優化設計、仿真與現實1:1、3D動畫顯示等特點,能夠節省設計時間,節約成本,提高產能,實現現場快速調試。
貝加萊(中國)技術支持與培訓部門的樊惠芳以“化零為整——遠程知識傳遞”為主題,講述了貝加萊順勢而為,建立起從ETAL單元到遠程實驗室、再到虛擬實驗室的逐步遞進的實驗培訓。ETAL單元是一個最基本的機器控制系統最小單元,可以滿足機械行業整體任務的開發與測試;在“遠程實驗室”模式下,貝加萊的物理測試驗證裝置可以部署在學員自己公司的辦公室,通過在線會議和遠程桌面系統,來進行動態交互;虛擬實驗室則可以實現特定功能的測試驗證、現成的仿真對象,以及真實應用場景的模擬。
貝加萊(中國)應用技術經理周靖分享了機器軟件的開發之道,利用模塊化可復用軟件思想讓機器系統開發更為簡單。通過“巧搭架構”——機械部件按功能分拆,根據功能創建軟件模塊,以及“巧用資源”——使用成熟軟件的功能如軟件通用功能、基本控制功能加快機器研發,實現“巧能成事”——降低開發風險、開發速度加快、增加機器可用性、降低軟件的開發維護成本。
驗證調試是設備開發和項目實施的關鍵環節。如何實現簡單、高效的調試過程?貝加萊(中國)柔性制造行業經理郭譞瑀的答案是:數字化調試。貝加萊在Automation Studio平臺構建了虛擬仿真環境,能夠實現程序仿真、機械仿真、整體仿真。在實現數字孿生的基礎上,還可以在虛擬環境中進行數據調整。數字化調試不僅能夠節省物理測試成本,縮短開發時間,同時還能降低風險。
貝加萊(中國)北方大區經理王曉鵬從系統快速診斷、預測性維護、安全遠程維護三個方面分享了貝加萊的遠程服務與診斷技術。系統快速診斷工具能夠通過采集硬件拓撲、狀態和錯誤信息、軸信息和示波器數據及其他信息,實現廣泛的自我診斷。并且該診斷工具適用于各類控制器,可以從PC、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終端設備進行訪問,無操作系統限制。遠程運維安全模塊則可以連接市場上通用的控制器。
貝加萊(中國)機器智能研究院院長陳妮亞博士則從機器智能發展趨勢、關鍵技術、算法應用,以及貝加萊的建模仿真與實際案例等方面來闡述“機器的智能學習與優化”這一主題。以燙金工藝為例,貝加萊的機器智能新方案將設備溫度控制在一個精確、穩定的范圍內,使燙金工藝的精度、速度得以提高,出廠配置由1周縮減為2天,燙金效率大幅提升。不僅如此,貝加萊還提供集軟件、硬件、智能算法于一體的整體解決方案。
ABB機器人中國區客戶體驗營銷及數字化推廣部負責人劉珺梳理了當前中國機器人市場以及ABB在中國的發展情況,并對ABB的雙臂協作機器人YuMi,以及單臂協作機器人作了介紹。
湘電風能總工程師宋曉萍則結合自身從業經驗,分享了風力發電機組的智能化發展之路。她表示,目前,風力發電機組運維嚴重依靠人工,且風險極高,機器人運維的需求極其廣闊,風電技術智能化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