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最大的工業盛世,2020年上海工博會正式開幕。一直以來,工博會所展現的內容,都被視為國內工業自動化產業發展的風向標。如今疫情尚未結束,本次展會的舉辦,傳遞了一個積極的信號:即工業自動化產業雖在疾風驟雨中,但依然求真務本地砥礪前行。正如武漢邁信許強教授面對采訪時所言,“我們還在,我們回來了,并且我們的未來更精彩!”
2020是特殊年份,好在國內疫情防控得力,各行各業逐漸復蘇。如果再談疫情對自動化企業的影響,已經意義不大。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技術的融合創新是行業以及企業發展的永恒動力。那么,本屆工博會中,廠商帶來了前沿科技和理念,未來自動化產業趨勢在哪里?
由單品到集成 提高附加值
雖說自動化市場份額逐步提高,但企業間的競爭激烈,企業憑靠賣單品的利潤空間較低。不少業內人士表示,每一次產品的迭代提升,都需要投入大量財力、人力,而現實的市場競爭激烈,利潤空間的確有限。推究其原因,在于單品本身的附加值不高。
一位歐洲展商告訴記者:“許多終端客戶對自動化知識的了解有限。我們作為自動化部件提供商,產品由系統集成商組成生產線交給終端客戶。因此,售后服務存在許多待優化環節。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要把不同產品集成在一起,更好的幫助本土系統集成商、終端用戶解決生產制造的問題。”
展會上,來自國內的減速機廠商坦言:“一條工業生產線里面,由眾多不同領域零部件組成,我們減速機性在里面只是其中一環。即使性能提升了,也未必能與生產線相匹配。因此,減速電機是一個很好案例,將減速機與電機集成一起,為傳動一個領域提供整體方案,更好的釋放減速機和電機的價值。
聚焦數字化落地 探討未來工廠
回顧2019年工博會,日本、歐洲等老牌自動化大廠均展示數字化、智能工廠方案。今年的工博會,企業在數字化主題上,更側重于實際的應用。以西門子為例,本次展會中集中展示了位于成都數字化工廠——西門子工業自動化產品成都生產及研發基地(SEWC)在產品質量、排產交貨、生產效率等工廠運營核心要素上的持續創新。
根據現場了解,西門子與大峘集團有限公司、鹽城市電子設備廠有限公司、吳忠儀表有限責任公司分別簽署協議,將基于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西門子預測性維護系統(SiePA),進一步加速前沿技術在工業場景下的落地。
西門子展區
博世力士樂此次展現“未來工廠”虛擬展區。工作人員表示,全新的ctrlXAUTOMATION是工業4.0背景下應運而生的產品。它跨越了機器控制系統、IT和物聯網之間的傳統界限,借助可擴展平臺、開放的標準和應用編程技術等,能夠幫助設備制造商減少30%-50%的工程調試時間和工作量。
博世力士樂未來工廠展區
C2M概念再度出現 打造柔性生產線
C2M被業界稱作“短路經濟”,即消費者根據需求,向工廠下訂單。這種模式既解決消費者需求,也緩解制造商庫存壓力。不過,這種模式在自動化工程師眼里,的確有“理想豐滿、現實骨感”之意。
過去,C2M模式飽受爭議。實際中,通過互聯網技術收集C端用戶的消費數據不難,難在M端的生產制造。畢竟自動化技術是極具復雜學科,沒有敬畏之心不可。以口罩機為例,這種看似簡單的設備,結果調試中“難倒老師傅”。不過在記者看來,消費者多樣化需求有增不減,C2M模式并非是謬論,只是需要一點時間,來實現真正的柔性制造。
工博會中,錢江機器人展出電飯煲C2M線,該配裝先由11個工作站組成,包括自動上下料,螺絲的自動供料與力矩配裝技術、配裝是否到位檢測、產品配裝在線檢測、AGV自動物流等。錢江機器人工作人員表示,C2M配裝先是將智能制造技術在傳統行業的嘗試,是從模型展示到真實生產的跨越。
愛仕達錢江機器人電飯煲C2M線
此外,利元亨也展示了數字孿生技術演示平臺,該平臺集成機器人控制技術、移動APP、邊緣計算、機器視覺識別、數字孿生技術、AR技術等。實現了讓客戶可以試用電腦或移動設備,遠程向工廠下達訂單需求,同時讓客戶能夠遠程看到定制產品的整個生產過程,了解產品生產情況和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