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投資對經濟的短期拉動作用有限,但是,對改善供給結構、提高供給質量有重大影響。新基建可以為傳統基建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實現傳統基建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新基建的關鍵作用在于推動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全方位提升企業生產、運營、管理能力。新基建的發展應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配置的決定性作用,發展哪些產業、如何組織生產流程等,都應該由企業做主。對于新基建企業來講,想獲得可持續的收益是一個復雜和長期的過程,遠非一時熱情能夠獲得。新基建的發展要防止布局重復、規劃趨同,避免“揠苗助長”式、不計條件、不計成本的盲目發展。
在“新基建”的藍圖中,數據中心被認為是扮演推動大數據、物聯網以及人工智能的重要角色,被稱為“基建中的基建”。據預測,2020年中國數據中心IT投資規模將增長12.7%,超過4100億元,而到2025年,這一投資規模將超過7000億元。
在疫情影響的半年中,人們也見識到了這個“信息樞紐”的重要性。無論是遠程復工、直播帶貨還是網課教學,都需要它的平穩運營作為支撐。因此,不管是行業現狀還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都告訴我們,數據中心的建設不容忽視。
不過,在加速發展的同時,要如何妥善處理隨之而來的數據安全、設備穩定以及能耗問題呢?不妨來聽聽小編帶來的數據中心管理解決方案吧。
綠色節能高效管理
就像電腦需要散熱一樣,數據中心同樣需要大量的電能用來冷卻設備。數據顯示,制冷系統的能耗一般占比35%,緊隨IT設備能耗。早在2018年,我國數據中心的總用電量就超過了整個上海市的社會用電量,而2019年,中國數據中心數量將進一步增長至約7.4萬個。
面對日益增長的能源壓力,霍尼韋爾選擇通過能源管理的產品組合集成于機房環境控制系統,幫助監控消耗設備和制定能源策略,從而減少能源浪費,讓數據中心逐漸擺脫“能耗巨獸”的發展掣肘。
精確環境可靠穩定
數據中心全年日夜不停運行,一旦發生系統故障后果將是災難性的。霍尼韋爾擁有業內領先的智慧運營管理平臺系統,能夠助力客戶維持精確的環境條件,并確保關鍵基礎架構處于穩定狀態,即使面對數據中心架構復雜、管理困難的問題也沒在怕的。
霍尼韋爾機房環境控制系統不僅能夠滿足客戶合規性要求,同時可以交付嚴格的服務水平協議。此外,霍尼韋爾動環管理系統還能通過雙機熱備冗余設計構架及配置,使得系統具備優異容錯能力,從而幫助實現高效穩定的冷源數據中心。
綜合管理安全放心
霍尼韋爾期待為數據中心打造成7x24小時全天候無人值守的自動化計算環境。但這也為數據中心的綜合安全管理帶來了考驗。如何能夠在第一時間發掘安全隱患并迅速采取行動?
霍尼韋爾綜合安全防范系統申請出戰,它包括綜合安全管理平臺、高清視頻監控系統、門禁控制管理系統、防盜報警和資產保護系統、人臉識別身份認證系統,結合霍尼韋爾傳感器,以及業內領先的吸氣式煙霧探測報警系統,能夠實時識別事件并快速應對以降低風險,從而保障數據中心的人員、財產及客戶的信息安全。
新基建受到政府支持、輿論關注和市場追捧,但是,對于企業來講,想獲得可持續的收益卻是一個復雜和長期的過程,遠非一時熱情能夠獲得。目前,工業互聯網平臺企業盈利手段較為單一,廣告競價、應用分成等其它互聯網領域常見的商業模式應用較少。物聯網自身的碎片化現象嚴重,平臺之間互聯互通存在障礙,上下游合作風險大,對于一家平臺而言,難以輕易享受豐厚終端回報。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和路徑有待進一步明確,各行業、各環節所需的解決方案差異較大,導致開發難度大、成本高,與形成可復制和整體解決方案的通用人工智能差距較遠。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如何將各種應用場景轉化為支付意愿面臨巨大挑戰。目前,很多應用還不成熟,不管是投資建設還是維護,需要投入大量成本,但是能夠掙錢的場景卻屈指可數。
積極推進人工智能在市政管理、公共安全、醫療健康、能源管理、社區服務等領域的應用,鼓勵將人工智能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優先納入政府采購目錄。有效整合產品設計、生產工藝、設備運行、運營管理等數據資源,匯聚共享設計能力、生產能力、軟件資源、知識模型等資源,強化平臺企業的資源集聚能力。加強跨部門、跨地區協調,強化OEM、ODM、獨立軟件商、服務商之間的協同,推進集成式創新。不斷探索商業模式創新,通過資源出租、服務提供等手段,拓展平臺盈利空間,實現長期可持續運營。推動低成本、模塊化工業互聯網設備和系統在中小企業中的部署應用,提升中小企業數字化、網絡化基礎能力。提高物聯網企業自助式利用數字化平臺的能力,根據應用需求對數據進行計算和傳送,降低進駐物聯網領域的門檻及業務運營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