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關于提高工人待遇,兩會代表們想說

時間:2020-05-29

來源:中國傳動網

導語:在今年的兩會上,有一些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提高技術工人社會地位和待遇”的相關建議,以下摘錄了10位代表的聲音或建議。我們感謝他們站在一線技術工人的視角為大家發聲,也希望社會予以高度重視,希望我們的技術工人能有更好的未來。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其中自然離不開制造業做出的巨大貢獻,其幕后英雄是一群兢兢業業、默默無聞的技術工人。與之不平衡的是,技術工人社會地位偏低,待遇偏低,人才流失嚴重,且這種現象愈來愈突顯,是我國在經濟轉型時期需要面對的一個社會性問題。

  在今年的兩會上,有一些全國人大代表提出了“提高技術工人社會地位和待遇”的相關建議,以下摘錄了10位代表的聲音或建議。我們感謝他們站在一線技術工人的視角為大家發聲,也希望社會予以高度重視,希望我們的技術工人能有更好的未來。

  全國人大代表李征:“多形式提高技術工人的政治待遇”

  國家出臺《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兩年多了,社會對技術工人地位的認知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變。在很多人的眼里,技術工人收入即使再高,仍然得不到社會的充分尊重。只有技術工人的政治待遇和社會地位提高了,才可以激勵更多的人加入到技術工人的隊伍中去。

  近年來,雖然輿論一再呼吁消除學歷歧視,但是目前相當多的用人單位在招聘時,還是提出越來越高的學歷要求,這令我國很多學生的求學規劃都圍繞學歷而展開,因此我建議大力改革教育評價和人才評價體系。

  要打通技術工人晉升的渠道,允許技術崗轉為管理崗。要延長首席技師、首席專家的評聘年限,對于連續在幾個周期內評為首席技師、首席專家的技術工人,要終身保持待遇。對于技術高超、群眾基礎好、政治素質高的技術工人,要給予晉升管理崗位的機會,并且適當降低學歷要求和技術職稱要求。

  全國人大代表鄭裕財:“倡導“工匠精神”,實實在在地提高技術工人社會地位和收入”

  企業發展少不了科技創新人才,只有幫科技人才解決顧慮,他們的心思才會在企業發展上。

  高薪吸引優秀技術工人立足本職崗位,讓他們有強烈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成就感。優秀技術工人工資應該高于全國平均工資,有些特殊的高精密制造行業的技術工人工資還應該高于普通公務員,甚至大學教授。在制定人才政策時要充分尊重技術工人的地位,從制度上激勵技術工人,讓這類實干者人才輩出,以技術工人們精湛的工藝技術創造享譽世界的“中國制造”和“浙江制造”。

  無論是工程師還是普通技工,只要具有一手絕活,具有精湛的技藝,無論是祖上傳承,還是高等職業學校、技工學校、甚至應用技術大學培養出來的,都要視為技術人才并一視同仁。

  高等職業教育通道對任何人、在任何時候均要暢通。應尊重高級技術工人,高級技術工人同樣也應該獲得很高的收入,他們是企業之寶,一點也不比大學畢業生差,從高等職業學校畢業出來的同樣是人才,而且更好找工作。

  技術工人如果想“轉換跑道”,也可以通過招生考試進入應用技術大學繼續深造,畢業后拿到國家承認的學士、碩士文憑。當然也可以通過補習,申請并通過招生考試去綜合大學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全國人大代表鹿新弟:“打通高技能人才職業發展“最后一公里””

  國家、地方都出了政策,就是難執行。高技能人才職業貫通發展的‘最后一公里’有待打通。

  好的政策環境將對培養技術人才起到積極作用,要想打通技術工人待遇的‘最后一公里’,培養高精尖技術人才,環境是前提也是長久之計,好的環境需要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

  全國人大代表趙峰:“提高技術工人收入和保障,使更多年輕人愿意學技術”

  要進一步提高工人特別是技術工人的社會地位,希望政府采取多種方法,例如加大宣傳力度、加大職業院校投入等,來提高技術工人的收入和保障,讓他們老有所歸、老有所養,能夠安心工作,這樣能使更多的年輕人愿意從事制造業,愿意學技術。”

  全國人大代表楊祉剛:“傳承工匠精神為一線工人發聲”

  隨著85后、90后年輕人逐步走上工作崗位,企業對于技術工人的培養,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

  當今一線的年輕工人頭腦更加靈活,思維也更加發散,發展的潛力更大。但與此同時,他們對于學技術的熱情程度和鉆研程度沒有老一輩技術工人那么深,而且越來越注重職業成就感和獲得感。

  建議改革企業人事管理和工人勞動管理相區分的雙軌管理體制,拓寬產業工人發展空間,把產業工人中的技能型人才和專業技術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人才引進、公共服務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建議完善技術工人技能評價制度,打破“唯身份,唯出身”的傾向,不把身份、論文等作為技能人才等級評定的限制性條件,而是關注技術工人執行操作規程、解決生產難題、完成工作任務和參與技術改造革新的能力。

  要逐步形成技能人才政治上有榮譽、經濟上得實惠、社會上有地位、創新上有平臺、發展上受重用的良好風氣。

  技術工人是企業發展的基石和靈魂所在,大力培養技術工人是刻不容緩的時代所需。

  全國人大代表楊飛飛:“幫助產業工人提升職業技能水平是社會和企業的雙贏”

  這次兩會,我既關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也關注制造業轉型升級、產業工人權益保障等問題。廣東是制造業大省,是農民工輸入大省,我們產業工人,也是推動‘雙區驅動’戰略的生力軍。

  當前,年輕人不愛進工廠,出現了制造業產業工人年齡斷層的現象,建議一方面國家提升個稅起征點,為員工減負提薪。另一方面,政府、企業和高校有針對性地對農民工進行有效培訓,讓他們適應產業轉型升級,為他們搭建職業上升的階梯,有更多的發展機會。

  全國人大代表邢京龍:“讓技術工人有更多獲得感”

  建議企業健全技能人才培養、使用、評價、激勵制度,讓企業成為高技能人才培養的基地。還要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在全社會弘揚工匠精神、勞模精神,讓技術工人獲得更多獲得感,引導更多的技術工人留在工人隊伍中。我會繼續發揚工匠精神,對工作孜孜以求、對產品精益求精,不斷提高自己,帶動更多人成為高技能人才,為現代制造業發展做出努力。

  全國人大代表郭銳:“國家制造業的未來離不開工匠人才”

  我就是來自一線,我清楚一線工人的所思所想,他們最關心個人成長,包括工資待遇、技能培訓和職業晉升這些話題。

  建議將技術工人的表彰納入國家級榮譽體系,為技術工人在樹立職業理想,讓更好地推動“尊重勞動、崇尚技能、渴望成為技術工人”的氛圍更加濃郁,只有讓技術工人成為一種榮耀,中國制造業的明天才會發展得更好。

  全國人大代表劉加軍:“產業工人是創新驅動發展的骨干力量”

  高級技能人才的培養不僅需要時間的沉淀,更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關心關注。

  在社會層面,建議加大對高技能人才先進典型的宣傳力度,營造尊重勞動、尊重創造、尊重高技能人才的濃厚氛圍,讓“知識改變命運、技能成就未來”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國家層面,建議加快發展職業技能教育,加大對職業技術學校的投入力度,讓更多的青年能夠接受系統的職業技能培訓。同時,需要進一步強化激勵,加強政策扶持、配套措施,幫助高技能人才解決后顧之憂,特別是在工資薪酬、人才安居、子女入學教育等方面優先考慮解決,使各項優惠政策落小落細落實,激勵廣大高技術人才更好地立足崗位建功立業。

  全國人大代表梁兵:“提高技能人才地位,完善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目前,社會存在的技能人才地位偏低現象,無形中造成了人們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度低,對職業學校依然存在偏見,受傳統觀念影響最嚴重的是家長,他們認為腦力勞動才是體面的工作,普遍認為技能工人臟累,待遇低,社會認可度低,很多年輕人不愿意從事技工崗位,即使去當外賣小哥,也不愿意當工人。

  為了更好地提高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由國家出臺高技能人才激勵配套政策,提高技能工人工資待遇,對高技能人才就醫、住房、子女教育、療休養等方面予以傾斜與保障。對取得國家技能最高榮譽的“中華技能大獎”,應該在退休時給予一定的待遇,這樣才能體現出有著工人院士之稱的“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的價值和社會地位。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