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超】在國產AGV的發展歷程上,有兩家外資品牌繞不過去,一家是明電舍,一家是科爾摩根NDC。明電舍主做磁導航,所代表的硬件車體為主的路線已經破滅,但是科爾摩根NDC所代表的軟件時代正在昌盛。
軟件時代的主要技術分為:車載控制、導航技術、調度系統這三項,具體來講,控制器的功能涵蓋了地圖構建、定位、繞障、自動充電、貨架識別、反光板識別等各種功能,第一代磁導航AGV對導航和調度并沒有過高要求,第二代二維碼產品和第三代AMR產品除了車載控制之外,也更加注重導航技術和調度系統的積累。
雖然說軟件的門檻遠遠高于硬件,但是在中國,軟件算法的發展可謂日新月異,科爾摩根正在面臨大量國產廠家的挑戰,未來,軟件市場的紅利究竟被誰掌控,還乾坤未定。
NDC正在面臨挑戰
1996年,以底層算法起家的科爾摩根NDC將激光導航AGV帶入中國市場,自此引領了AGV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而當時中國市場大多數企業僅專注于移動機器人產業鏈的某個環節,如移動機器人車體制造廠商、集成商等。一時間科爾摩根NDC在中國市場鮮有挑戰者。
經過多年的耕耘,科爾摩根NDC在中國市場已發展了許多的合作伙伴,包括傳統AGV廠商、新興電商與傳統叉車廠商。
但是近年來,科爾摩根NDC面臨的競爭壓力正在逐步加大。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表示:“科爾摩根NDC的優勢在于長時間的積累,來支撐自家產品進行迭代。”
但是國產廠家正在迎頭趕上,且在很多方面要更勝一籌。例如,激光SLAM移動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除了最核心的控制器以外,還有激光、舵輪、驅動器、電機、各種傳感器等等,所以控制器的適配能力至關重要。而相比科爾摩根NDC8 AGV控制系統,仙知機器人SRC-2000(S)系列核心控制器做到了全方位的適配。
從車體形狀來說,也可以適配雙輪差動、單舵輪、雙舵輪、麥克納姆輪等多種車體,保證了車體制造商可以生產包括工業用AGV、商用AGV和自動叉車在內的各類移動機器人的可能性。
而仙知更為聰明的一點就是立足于中國市場,仙知并沒有將自己定位為單純的控制器提供商,而是通過軟件+硬件+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幫助移動機器人制造商更快速、更便捷的打造更具柔性、功能更加強大的移動機器人。
除了與NDC相似的軟件系統,在硬件方面,仙知放棄了車體的設計與生產,而專注于機器人的核心控制系統,基于仙知SRC系列核心控制器的各類AGV,滿足了從運動形態、負載大小、應用領域等多方面特異性的需求,各種AGV形態應有盡有。
除了仙知,賓通智能(BITORobotics)的BANS單機控制系統包括全面的基礎功能和豐富的選配功能,客戶可根據自己的生產環境實際特點選擇適配的功能來滿足實際應用,無需額外開發,模塊化的特點,可為客戶實現快速部署,高效完成智能化物流改造。
初創企業的立身之本
除了仙知、賓通智能(BITO Robotics)、科聰等專門對外出售的控制器廠家之外,近年來涌現出來的新勢力很多都是采用自研控制器的方式,例如斯坦德、優艾智合、海柔創新等。
從整個產業來看,老玩家主要受限于當時國內的技術人才不足,再加上當時的NDC發展了新松、昆船、機科這三大國企,所以基本都會外購。而等到自己有意識去自研的時候,一是人力成本投入過大,二是船大難掉頭,已經沒辦法去做,這種情況對于新近玩家可以說截然相反。
斯坦德CEO王永錕講到:“近年來,移動機器人涌現出許多的初創企業,這類企業的共通點就是從上游核心算法做起,再一步步向下到本體,并不像傳統的AGV和叉車企業從應用端做起,所以對于我們來講,核心控制器是必須要去做的,這是我們的立身之本。”
優艾智合CEO張朝輝講到:“我們給自己的定位是機器人的本體制造商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更想做場景閉環,所以我們選擇自己選擇做控制器的,這樣做的難點在于自己搭建完整的控制、建圖與導航系統,然后要考慮其API的接口,提升使用的便捷性。”
而對于自研控制器的難點,王永錕的回答很直接:“有實力的企業才會自己做控制器,因為控制器的門檻是很高的,需要大量的研發人員,與機械臂行業對電氣工程師的需求不同,移動機器人摻雜了大量AI的屬性,所以對軟件工程師的需求很高。”
單純的從市場來看,現在無論是對于NDC還是仙知、賓通等國產控制器廠商來說,下游工業AGV的市場還遠沒有釋放,AGV的發展紅利究竟何時到來,又會被誰拿走,都還是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