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圍觀,拿假絕對值概念搗漿糊忽悠用戶,寫到編碼器電纜的文章抄別人的,再塞上自己電纜產品的圖片,還要標榜是原創,看看這都是誰在干?
我做編碼器的工控教育二十年了,看到這股歪風邪氣搗漿糊的,還是忍不住要把它拉出來涼快涼快,讓大家警惕。
已經使用絕對值編碼器了,在使用上電第一次以后,機械位置一旦與絕對值碼“對上眼了”,掉電后位置就不再會丟失。這叫絕對值編碼器。
如果再有零點位置丟失,要么就是這個驅動器的程序本身是錯誤的,跑丟了,要么就。。。不是絕對值編碼器!這兩個選項,難道是遇上了“假絕對值”了?
怎么還像煞有介事的“教育”用戶,“這是你手冊沒學好,程序不會用”?
絕對值編碼器掉電后位置不會丟失,絕對值編碼器抗干擾更好,絕對值編碼器比增量編碼器數據更加可靠放心,帶上“絕對值編碼器”的伺服更好賣。
但是,絕對值編碼器當然成本也更高。
于是就有一些“偽絕對值編碼器”的出現,于是就有一些已經喪失了“絕對值”功能的用法,也繼續標榜成用了“絕對值編碼器”的,似乎讓用戶覺得高大上“很不錯”的,靠忽悠用戶推銷產品而獲益。
我原本以為這些都是小品牌為了容易出貨干的事,想不到原來也有西洋大品牌在帶著壞樣,行業里帶出了歪樣子,把行業里的“絕對值”的概念搞亂了,亂了。。
拿出兩把刷子,看把這一桶漿糊怎么擦。
用絕對值編碼器還會出現零點丟失問題嗎?
還需要用第二次第三次的找回零嗎?
使用絕對值編碼器最大的好處,就是絕對值編碼器內部已經預先有在測量行程中全程的每一個位置的唯一性絕對值編碼了,這個編碼是在編碼器內部早已形成,與外部是否通電無關。在第一次使用初始化位置后,以后就不再會改變,因為每一個位置編碼是固定在絕對值編碼的內部的唯一性編碼的。
奇葩的是,既然已經有前一次回零后的移動位置正確了,說明每一個固定位置的唯一編碼已經“對上了眼”,怎么停電后還會再有零點位置丟失?還“經常呢”?
這還是個“絕對值編碼器”嗎?這跟用沒用回零程序有什么關系??
我們再往下看,露出了一些端倪,原來是“單圈絕對值編碼器”被“虛擬多圈”了。
“虛擬”的用了,那還能叫“絕對值”嗎?人家都叫“電子多圈”技術,這邊偏偏還留戀這“絕對值”三個字,什么意思呢?當然是有意思的咯。
為了說明這個“虛擬”怎么回事,我要翻出這家公眾號原先的“技術”宣傳文章,看看
漿糊是怎樣煉成的。
單圈絕對值編碼器“虛擬”成多圈用,還可以再出現“絕對值”這樣的文字嗎?
原來,它是把一個原先的一個絕對值單圈編碼器,通過一個所謂的大小圈“邏輯”判斷的方式,計算出進一圈還是退一圈,“虛擬”出一個多圈來。
這不就是增量用法嗎?還用“虛擬”成了高大上了?
用了“虛擬”就不可以再用“絕對值”這三個字,這兩個是沖突,不管是不是寫了“單圈”,不要“虛擬”的與“絕對值”的兩個便宜都占了。
我們先不說這個大小圈看似的“邏輯”用在這里是有錯誤概率的,我們先看到它文字中已經提到了停電后只能移動半圈內。但是即使停電移動在半圈內就不會丟零點位置嗎?
這個虛擬多圈是絕對值編碼的還是增量值編碼的?那么這個電機是給用戶只能用半圈或者一圈的嗎?它沒有做任何注明這只是個半圈或者一圈電機?
換句話說,對電機用戶使用而言,這個編碼器在這個電機上用的功能,已經放棄了它“絕對值編碼”的功能,所謂絕對值只是在驅動器內部的算法用的,為何還要對用戶出現這“絕對值”這三個字,意欲如何?
這就是搗漿糊,而且還可能因此而獲益了,而且用戶可能是看到大品牌這“絕對值”三個字以為與眾不同的可信度而采購,卻被搞混了“絕對值”的概念了。
拿出一把刷子,理一理邏輯關系:
1,對于電機與驅動器而言,這個單圈絕對值編碼器,只是在這個伺服電機的一個零部件,用戶不是買這個零部件的,而是買這臺電機與驅動器。
2,這個單圈絕對值編碼器零部件放在這臺電機上用,因為要“虛擬”多圈,對于最終定位功能不可能是只用半圈或者一圈,說明是被當做增量編碼器用了,放棄了它原來“絕對值編碼”的功能(對電機的用戶場景而言)。
例如增量編碼器的AB信號在一個周期里也是四個位置“絕對值的”(相位角90度分配),但增量編碼器仍然是增量編碼器,從來不會被叫成“4個位置的絕對值編碼器”的。
3,面向用戶場景,這臺電機不可能只用單圈,或半圈(停電后),也就是這個編碼器面向用戶使用場景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過“絕對值”的功能。
4,在面向用戶宣傳上,用戶并沒有真正得到過“絕對值”功能,卻出現了“絕對值”這三個字,悄悄地將“單圈絕對值編碼器”這個“絕對值”三個字保留了,這是夸大了這個零部件部分的所謂“絕對值”的功能宣傳,并可能從中獲益。
5,用戶是否就是沖著這“絕對值”三個字來購買的?或者代理商銷售是否就是利用了這“絕對值”這三個字推銷的?
這里就有國家早已規定的:嚴禁通過夸大產品功能的虛假宣傳,并從中獲益,否則就有商業欺詐地懷疑。
6,用戶如果確實是被偷換概念后“絕對值”被迷惑了,上當購買后的危害性:零點丟失問題
用戶是否清楚這個所謂“單圈絕對值編碼器”只是驅動器內部在用,對于他需要的定位功能,根本就不存在“絕對值”這三個字?
而關于用“絕對值”編碼器怎么會發生零點丟失問題,已有證據用戶確實就是這么來問的。如果用戶早就理解這就是增量編碼器的用法,也就不會來問這樣的問題了,增量編碼器停電后位置丟失太正常不過了,誰還會來問嗎?但是卻有用戶經常的來問,這已說明了什么。
在多軸同步控制中,如果有一個軸發生了零位丟失,請問如何回零點?這會造成用戶損失多少時間與自動化的效率?
如果是用戶對于控制系統還不知道已經有一個軸位置丟了,還在繼續做“同步控制”,恐怕是要拉壞龍門了。
看下面這一位,還在問“單圈絕對值編碼器”怎么回零,對你而言,這就是個增量編碼器啊,增量編碼器怎么回零的,就怎么回零。
。。。。。。
小結:絕對值編碼是在編碼器內部預先每一個位置的唯一性編碼,是真實的每一個機械位置存在的。而“虛擬”是在驅動器里依賴所謂算法的增量,依賴“電”與“記憶”,這已經是典型的增量編碼器意義。用上了“虛擬”功能,就不再可以出現用“絕對值”這樣的文字,不能兩個便宜都占了,否則就有誤導用戶,借助“絕對值”作為賣點而獲益的有商業目的,這是有忽悠欺騙的嫌疑。
在沒有裝上這個電機之前,它確實是一個“單圈絕對值編碼器”。但是,這個部件在裝上了這個電機,并且與驅動器連接后,這個編碼器對于用戶場景而言,它已經失去了“絕對值”的身份,它僅僅是電機與驅動器部分在內部使用了原有部分的絕對值功能,并虛擬成增量了,而對用戶開放的是增量的功能,因為用戶是不會只用一圈電機(幾乎不存在的可能),所以對用戶而言“單圈絕對值”也不存在。在宣傳文字上繼續用“絕對值”不是嚴謹的所謂“技術特征”,而是商業企圖。
關于對行業的危害
實際上大量用做伺服編碼器的增量編碼器,本身就是單圈絕對值的,或者1/3圈絕對值的(UVW)。例如伺服正余弦編碼器,正余弦信號中ABCDZ中的CD信號就是單圈絕對值的:
邏輯反推理:那么原先這些更早的伺服增量編碼器使用廠家,他們怎么不用“單圈絕對值編碼器”作為賣點來宣傳?他們怎么也不會用上“虛擬多圈”的技術?原來是他們“笨”嗎?看來只有你家大官人夠“聰敏”啊?
那么這家西洋大品牌這么的帶了個頭,把“絕對值”概念“虛擬”了其實就是偷換概念了的玩法,后面會不會有一群小品牌的、沒品牌的就可以堂而皇之的跟著學了,反正有大官人在前面擋著,做個大榜樣的,都可以把通過虛擬后已經不具備絕對值編碼功能的,都可以標榜上高大上的“絕對值”,當作產品賣點來賣產品?市場競爭搞亂了,那些還在真正做絕對值編碼器的廠家,和在用真實絕對值編碼器的伺服廠家,他們是老實人,不都是要被更低價的假絕對值的“市場經濟”競爭擠出去了,去吃西北風去了嗎?
這就是國家明令禁止的通過夸大功能的虛假宣傳,而有對同行的不正當競爭獲利可能。這就是有行業危害的害蟲了,哦,還是個大老虎。
打這個大蟲!
錯誤判定
那么,這個拿單圈絕對值編碼器虛擬成多圈用的半圈大小圈“技術”是不是新玩藝,是很牛逼的嗎?
笑話了,這個用法二十多年前在水閘自動化控制上就用過了,就是個爛主意。在三峽水利閘門編碼器選型前的技術討論中,早已被批判過了,“投機取巧”“偷換概念”“出錯害人”的。
這種大小圈比較的算法,是刻舟求劍的思想,編碼器動與不動是不一樣的(有沒有方向邏輯),當停電后再通電,方向邏輯條件沒有了,只能靠大小圈判定;
編碼器輸出的角度是有誤差的,讀取與算法是有串行的時間差的;
當斷電與通電前后的兩次讀數就在0度和180度附近區域的時候,電機上電的瞬間的抖動,強電磁干擾、讀取編碼器數據的時間差,編碼器自身的角度誤差,這個大小圈很接近的時候并有誤差了,大小眼斗雞眼難以判斷這個大小了,轉動方向的邏輯也沒有了,怎么還能再準確比出大小?
也就是即使停電后移動沒有超過半圈180度,它仍然還是存在數據出錯的可能。
如果這是在多軸同步控制中使用,用戶是否知道這個有出錯概率?如果用戶不知道這個風險,在出現使用上的損失,這個損失誰負責?
這還不如用增量脈沖編碼器呢。增量編碼器如果有錯也只是幾個脈沖錯,而且還可以有一個Z相來修正。
而這個大小眼的斗雞眼的讀錯了,要錯就是錯一圈了,而且沒法判斷是錯了,驅動器也沒法自動修正,只有當用戶使用中發覺錯了(損失出現),手動用程序強制回零點。
如果碰到多軸同步控制的,那就是會造成用戶損失!時間效率的損失,甚至拉壞機械軸的損失。
我們都知道德國企業都是標榜“誠信”與“嚴謹”的,我們都相信德國公司,尤其是大公司,我們都學習德國公司這種“誠信”而“嚴謹”的工作態度。
哦,在這里大約我批評的不是德國公司。
他們不僅僅有漿糊桶,他們還有大剪刀,文章還敢于抄。不是從產品手冊上抄,就是從別人網上的文章拿來抄。
再拿出一把刷子,刷一刷了
這段寫電纜線的文章是我一個個字打出來的,“傅立葉分解”“疊加后”電磁場“貢獻為零”,是指兩個完全相當的A+和A-信號只是相位差相反的,這段文字我太熟悉不過了。問題不是這段文字的被人“引用”抄襲了錯了,而是“一字不漏”的被抄后,卻把電纜圖片換成了他家自己的產品綠皮電纜。并且在最后還要附上一句“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暈倒。
我寫的這段電纜線文字,是照著圖片里這個綠色的電纜線寫的嗎?這個是什么信號電纜?這些文字介紹怎么證明就是符合這個綠電纜的?你綠電纜自己的文字沒有嗎,怎么知道或者確定我的文字與你的圖片里的電纜是完全對應的?這么文字與圖片的張冠李戴搭配,“誠信與嚴謹”的態度哪里去了?這不是在忽悠讀者嗎?
這里還有一個奇葩,你文章下面標注這是“原創”,轉載需要“注明出處”,那如果有讀者在我的文章里讀到了這一段文字,我反倒是侵犯了人家“原創”的權力在抄襲了,我怎么去”注明出處”是從你這里抄來的?
我做編碼器的公開教育二十多年了,別人引用我寫的東西太多了,我并不在乎這些引用多少,本來就是技術交流推廣的,大家拿過去幫助宣傳普及技術知識,擴大影響,我還要謝謝大家作了共同的普及基本知識呢。我也鼓勵別的公眾號轉發我的文章。可是,在這里奇葩的是他換上了自己的產品圖片(這不是你自己寫的,你確認文字與圖片對得上嗎?),奇葩的是他還標注了是“原創”,而我這個原創卻很有可能就會被他家官網下面的技術論壇又罵是侵權者了。
這個著名的“技術”(手冊)論壇,我作為用戶去注冊去過,作為技術交流,我也無償的去講過電纜也講過編碼器,但是被當作就是一個“賣電纜的”、“賣編碼器”做廣告的,被人罵罵咧咧的一路罵出來了。
對這家公眾號出錯文章的質疑聲,我也是先留過言的,但是被不理不睬。
正常的交流通道已被堵死。
我必須也只能在我的公眾號上來寫文章澄清,為行業風氣與生態。
自動化行業總有那樣一撮人,以賣洋品牌產品、用洋產品為洋洋得意,對外唯唯諾諾,對內趾高氣揚,推銷西洋品牌產品和“只用進口”的人,他們依賴外國的、外資品牌的吃飯,那本是他們自己的事,他們傲氣而脫離了中國底層用戶場景。他們缺少用國產的基礎資源學習,并自己親身參與基礎元器件的設計與實踐經驗,僅僅是拿著外國人宣傳資料與產品手冊當做技術與課本,只會用進口產品的,或者拿著進口產品手冊又去“教育”用戶了。
他們的技術均來自于國外的資料并失去了思辨能力,對于外國品牌可能的錯誤連質疑的勇氣都沒有了,看見有不同意見,就要用每年投入的巨額“市場廣告推廣費”去擺平了。或者祭出是“你們不懂英文”的譏笑了。
用戶已經反饋提出了問題,卻不會閉環,去檢討是不是產品沒有做好的有問題,而是“教育”用戶是“你自己手冊沒看到”。
這是這些洋品牌的企業文化嗎?你能從中感受到“誠信與嚴謹”的德國企業的風格嗎?基本的原理和基礎的元器件都在這樣搗漿糊,“數字化工廠”的基礎如果就是這樣的,不就是繼續讓我們買國外的產品嗎?
可怕的是他們打著“技術”的旗子,已經把外資品牌廣告植入還進入了高校
別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編碼器和編碼器電纜線是怎么回事。但是僅僅就是我知道的這點,看看本文看到他們對于編碼器是怎么寫的,對電纜線是怎么抄的,我要以小人之心度大官人之腹了,我不知道這50余部“教材”是怎么樣的“教材”?這種企業文化與學習態度對于這4000余名老師會是怎么樣的影響?
還有更年輕的大學生。開學了。
這就是自動化這個行業,外國大品牌每年的廣告費不是白花的。
這是小人文章,他們大官人是不會看到,或者當作看不到。
這行業需要一股東風吹過!
不然沉了。
希望你轉發,別讓這文章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