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空調能做到極品,我相信自動化設備一定也能做到極品。”這是近期董明珠在公開場合說的一句話,這個一直將“讓世界愛上中國造”作為口號的女強人,在她的多元化布局中一直踐行著“擁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的使命,這個使命也伴隨著格力進入智能裝備領域。
“進軍高端裝備不是為了賺錢”
9月16日,董明珠自媒體發布一段長達五分鐘視頻,首度揭開了格力地處安徽,投資超過4億元,占地10萬平米的“智慧工廠”的內部場景。
格力電器方面表示,該工廠建立了自動化生產、智能化物流、信息化管理的智慧工廠體系,系我國熱泵熱水器領域的先行者,擁有500余項自主技術專利。
董明珠表示,過去,高端裝備依賴進口的現象普遍存在。很多企業認為,從國外引進工業機器人,不用人工參與生產,自己就是擁有了先進的自動化生產工廠。但核心技術買不來,要真正實現“黑燈工廠”,需要企業擁有創造這些高端裝備的能力。
“在國家提出2025的時候,大家在講‘黑燈工廠’,認為沒有工人,這個企業就是現代化的。但是我認為這是一種表象,真正支撐‘黑燈工廠’的,是要擁有創造這些設備的能力。格力開始走自動化的時候,我們的設備也是來自于進口。我們做工業機器人,是為了從一些繁重的崗位上把這些員工解放出來,讓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再上一個臺階。所以在2013年我們下定決心,一定要進軍高端裝備,目的不是說裝備業有錢賺,而是要改變這個現狀。”這是董明珠的原話。
在2013年開始組建智能裝備研發團隊的格力,于2016年正式對外宣布進入智能裝備多元化時代,格力智能裝備產品開始逐步向往推廣、銷售。如今,格力智能裝備自主研發的產品覆蓋了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伺服機械手、智能倉儲裝備、智能檢測、大型自動化生產線體等10多個領域,產品規格超過百種,已為家電、汽車、食品、3C數碼、建材衛浴等眾多行業提供服務。
在智能裝備板塊,格力累計申請專利1886項,已授權393項。目前,格力已具備伺服電機、控制器、減速機三大關鍵核心技術,具備數控機床、智能物流倉儲、智能檢測、自動化集成等領域的關鍵技術。
自2013年起,格力電器進行了全面智能制造升級,累計投入了50億元的改造資金,自主研發8000多臺高端設備,解決了22000多個崗位優化。同時,自2014年起,格力電器開始帶動其上下游產業智能改造,涉及8個領域、共500家企業,優化升級8000多個崗位。
在工廠里,格力工業機器人是助力智能化生產的一把好手,可代替人工完成焊接、裝配、篩選、排列、碼垛、分揀等多項工作。它們不僅結構緊湊、工作半徑大、關節速度高,還具有較高的重復定位精度和軌跡跟蹤精度,被應用于不同的工作場景和領域之中,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董明珠談智能制造近日,董明珠做客由網易科技和楊瀾聯合推出的致敬“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訪談節目——《致前行者》,與知名媒體人楊瀾暢談中國智能制造。
當楊瀾問及在中國的制造業利潤普遍非常低的情況下,為什么格力還能夠達到百分之十幾的利潤的時候,董明珠談到了將互聯網應用到工業領域和生產自動化兩個方面,她表示,我們以前每個螺絲都是靠工人去打,現在我們機器人、生產流水線全部自動化了。2011年時格力電器才800億,那時我們10萬人。我們現在做到2000億,但員工數量是過去的一半,勞動力結構發生了改變。我的這個銷售指標已經翻了1.5倍,但人減了一倍。
“其實我最認同的就是,我們的傳統制造業它就像一個老虎,但互聯網像給老虎增加的翅翼,讓它飛起來,這就是顛覆。我們企業是從十年前,就開始有意識地做互聯網在工業上的運用。”董明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