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一支圓珠筆,劃開“中國工廠”的真實面紗

時間:2019-09-11

來源:參考消息

導語:有人做過一個計算,如果把每年中國生產的圓珠筆全部首尾相連,長度可以繞地球一百多圈,看起來是一個大產業。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圓珠筆的利潤非常低,低到生產商每天都恨不得扣算一遍成本的地步,而更多人不知道的一個事實在于,圓珠筆之所以利潤如此之低,原因在于“筆頭卡住圓珠的球座體的鋼材”很昂貴。

前不久刷屏互聯網的紀錄片《美國工廠》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引起了廣泛關注:美方管理人員到福建福耀廠“取經”如何提高美國工人效率時“大開眼界”,中國工廠高效的背后是對工人“軍事化”的管理——每天連續工作12小時、每月只休息一兩天……

有網友開始一邊倒地定性:這就是“中國工廠”的真實面目,規范、高效,卻極其“殘酷”。自然地,人們再次加重了對“中國制造”的刻板印象,即核心競爭力是依靠廣大藍領工人整齊劃一的流水線組裝,歸根到底還是離不開人口紅利帶來的優勢。

但事實真的如此嗎?在中國確實有著大量的高效工人,但還有一類核心人群卻或多或少地被輿論忽視掉了。這類人為中國工廠、乃至中國制造創造出指數級別的生產力,他們就是中國工程師。

缺少了他們的中國工廠故事并不完整,而多了他們的中國工廠故事則更能真正詮釋我國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的事實性邁進。

與日本的科技較量,還要從一支圓珠筆說起

沒人能想到,在我國已經實現自主研發衛星、航天器等高精尖技術的今天,人人手中都有的那支價格不足3元錢的圓珠筆卻還要依靠進口零部件才能完成生產。

就在前不久,由西瓜視頻聯合小蟲影視出品的紀錄片《中國工夫》在西瓜視頻獨家上線,首期節目中就講述了一個關于中國工程師攻克圓珠筆筆尖鋼核心技術的曲折故事。

有人做過一個計算,如果把每年中國生產的圓珠筆全部首尾相連,長度可以繞地球一百多圈,看起來是一個大產業。但多數人不知道的是,圓珠筆的利潤非常低,低到生產商每天都恨不得扣算一遍成本的地步,而更多人不知道的一個事實在于,圓珠筆之所以利潤如此之低,原因在于“筆頭卡住圓珠的球座體的鋼材”很昂貴。

這個小小的、不起眼的“筆尖鋼”蘊含了非常難以突破的高精尖技術。在2016年以前,這項技術基本被日本“壟斷”,所以始終在圓珠筆的“國際貿易”中享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地位。

市場是很現實的,“我有你也有”的時候叫做“競爭”,而“我有你沒有”的時候就叫做“壟斷”。不可否認,技術壟斷帶來的是外界難以撼動的議價能力。

2010年,日本就把這種議價能力發揮到了極致,把筆尖鋼的價格上漲了15%,國內3000多家制筆企業沒有選擇,只能勒緊褲腰帶咬牙接受。面對這樣的情形,國人“恨鐵不成鋼”:“為什么小小的一支圓珠筆都不能實現自主生產?

生產小小的“筆尖鋼”,到底難在哪?

關于這個問題,在西瓜視頻出品的紀錄片《中國工夫》給出了答案:“筆尖的世界,遠比我們想象中復雜得多,最復雜的部分其實不是圓珠,而是圓珠背后的那個球座體,這個加工精度高達千分之一毫米的碗口,需要恰到好處地包住半個圓珠保證筆頭可以在不同角度連續書寫八百米。在這個距離內,要求筆尖吐墨不緊不松,圓潤自如?!?/p>

節目中介紹到,用來制造筆尖的鋼材,最終要通過一個高速度、高精度的設備,經歷24道工序進行完全自動化的切削。所以其中的難點在于,這種鋼既要能被削鐵如泥,但同時又不能軟爛如泥。就像山西的刀削面,太軟了容易粘刀,太硬了又容易開裂,要想手起刀落,必須軟硬適中。

對鋼材軟硬度很高的要求,導致工程師們難以掌控鋼料的配比,而這份日本人手握的配方不可能輕易地交到我們手中。

于是,2011年,太鋼集團開始啟動筆尖鋼研發項目,一步一步摸索配方,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材料開裂”的失敗,元素加多了、溫度太高了、工人失誤了、設備不適合了……每一次原因都各不相同,反復排查推倒重來,研發團隊完成這個項目,用了整整五年時間。

故事的結局是圓滿的,2016年,太鋼集團終于自主研發出了能夠替代日本現有技術的“筆尖鋼”,彼時研發團隊負責人王輝綿謹慎小心地給這個成品打出了成績,“目前,從穩定性來說,能打個80多分吧。”

而截至紀錄片上線時,太鋼已經開始研發新一代筆尖鋼,“這次我們與日本在同一起跑線上?!?/p>

不是面子問題,基礎研究打開了通往未來的一扇窗

節目中有一個細節值得注意,太鋼集團筆尖鋼研發團隊工程師車德會在介紹摸索鋼材合適配比的過程時,這樣談到鋼材的消耗程度,“最嚴重的時候,可能有一半的鋼材都廢了。比如一爐鋼有60噸到80噸,可能有30噸在軋制的過程中就會全部廢掉?!?/p>

材料的巨大損耗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這是可見成本。而更重要的隱形成本,是以王輝綿、車德會為代表的數位工程師的心血。

節目中介紹到,車德會的日常工作就是夜以繼日地不斷排查錯誤、檢驗成果,而可見的失誤往往要從最底層、最微觀的細節查起,猶如大海撈針。這樣的工作事實上繁瑣而枯燥,極考驗耐性。

也可以這樣說,五年來車德會和同事們的主要工作,就是“經歷失敗”。

“我們需要把這個材料劈開,每一點的元素都要報一個數出來。”車德會在節目中介紹,有的是因為組織結構不均勻影響切削性,“就像做豆漿必須攪拌,否則就會在鍋底出現細小的豆渣和粘膜,就像煉鋼過程中出現的成分不均勻、偏析一樣?!?/p>

各種各樣的原因,都會導致失敗,而失敗往往才是科研的常態。

與多數鋼材不同,筆尖鋼的研發總是需要通過上百倍上千倍的顯微鏡來觀察糾錯,而車德會的主要工作,就是在每一個加工環節之后都得觀察來料的組織結構有沒有發生病變。

“這就需要你潛下心來,有更多的耐心去埋頭苦干,可能一兩年、三五年(成果)都出不來,也可能在第十年、第十二年就出來了。”這番話從車德會的口中說出來沒有濃重的雞湯味,反而透出舉重若輕之感。

都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但很多時候研發就是一項極其苦悶且沒有最終回報的工作。

尤其是在“筆尖鋼”這件事上,這個讓中國工程師付出巨大心血的小小零部件,事實上在全球的總需求量都并不高,且由于利潤過低無法獲得直接的經濟收益,日本人幾周的產能就能滿足全球一年的訂單。

為此,一些收看過《中國工夫》的網友也提出了這樣的質疑:“中國要做的事太多,為什么一定要為研發一個非重大核心技術,去浪費人力、物力和時間?”

我們為什么還要這么拼?

“一直給外國、國人的印象都是這樣的,中國是一個‘裝配大國’,從技術到機器都不是自己的。我們需要從量到質產生轉變,來提高國家的工業競爭力?!?/p>

面對日本,我們不想輸在一支小小的圓珠筆身上,但“想要贏”的這種心態,絕不僅僅基于“面子”問題。

車德會所在的團隊看似在研究小小的圓珠筆尖,實則是在攻克其背后“極易切削鋼”的技術難題,前者只是這種鋼材廣泛應用中的一顆塵埃,但正是這種基礎研究打開了一扇通往未來的窗戶。

從中國工程師反觀“中國工廠”里創造“中國智造”奇跡

和筆尖鋼技術難點的不同之處在于,磁懸浮的技術原理從來都不是秘密,重要的是教訓和經驗積累,而這一點無法靠“學習”獲得。

“我們也有和我們也能做之間,可能要30年;而我們也能做和我們也能做好之間,可能還得要30年?!睘榱诉@一個“好”字的距離,“鄧江明們”付出了難以想象的代價。

很多人都不明白,既然自主研發這么費勁,為什么還要堅持?

一個事實在于,除了德國和日本之外,俄羅斯還計劃用磁浮技術在雪地區域搞貨運,而美國則準備結合真空管道和磁懸浮研究時速超過一千公里的膠囊列車?!坝幸惶炷憧赡軙l現,飛機都跑不過地面的軌道交通。如果我們沒有前期的技術積累,就會像我們現在一些關鍵的核心技術落后發達國家很多年一樣,他們如果制裁,我們就會很難受。”鄧江明一語道破。

在研發這件事上,除了時間,沒有捷徑。

如果仔細觀察《中國工夫》節目中的工程師們,可以清晰的發現,在他們眼中沒有對枯燥工作的厭倦和不耐煩,有的只是沉靜如水、按部就班的超然態度。

因為,每一個工程師都深諳科研的道理:經驗的代價,本來就是時間。

為此,進行“圓珠筆突圍”的工程師,五年不過周末不休息,材料來了就干活?!拌F軌尋針”的主人公,中車株機公司磁懸浮牽引系統工程師鄧江明,連續用四個月的時間拿著一個小噴壺,在一整列磁懸浮列車數以萬計的線路中,排查一枚螺絲釘那么大的短路點。

“我們一定不是最聰明的,但我們一定更勤奮?!泵鎸υ诖艖腋×熊嚿洗蠛漆槹愕呐挪?,鄧江明投入著超乎常人的耐心和堅持,為的就是不讓十年的研發成果付諸東流。

時間就是一切,和時間賽跑,早一點攻克難題,就早一點讓中國突破那些卡脖子的技術,讓中國擁有更多的話語權。從中國工程師的兢兢業業,重新反觀“中國工廠”里創造的“中國智造”奇跡,在嚴格的工廠管理之上,堅守、耐心、堅韌,不甘人后的國人品質才是真正的動力。

正是有了諸如鄧江明、車德會這樣將科研工作視做國家利益的工程師們,我們更有底氣不受制于人,更有底氣堅持獨立自主的科技發展之路。

與其說這背后是節省了一些進出口上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中國在國際貿易各領域中的議價能力。況且,簡單地以眼前的功利性去衡量科研顯然是遠遠不夠的,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從錢學森到鄧稼先,科研帶給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利益是難以預見和估量的。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