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股票名稱已經更名“*ST沈機”的沈陽機床股份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在重整期間與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簽署共益債借款協議,并且該協議已經獲得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的許可。
然而,相較于沈陽機床178.9億元的債務總額,2.8億元的借款實在是杯水車薪,但應該足以讓沈陽機床解決當前的資金困境,讓沈陽機床有更多的時間去跑通其創新的業務模式。
從國企改制到輝煌十年,再從世界銷量第一到負債累累,沈陽機床走過了一路的風風雨雨,最終將突圍之路押寶在新產品i5智能機床和“5D智能制造谷”的共享經濟模式之下。現在看來,這些產品和業務都有其創新性,沈陽機床需要時間去證明其正確性。
當機床企業嘗試共享經濟
在2018年的上半年,沈陽機床的營收達到33.39億元,同比增加48.59%,凈利潤0.25億元,同比增加105.08%。已經在盈虧線上掙扎了數年的沈陽機床,似乎還能將現狀維持下去。實際上,沈陽機床還本付息的壓力頗重,不得不嘗試新業務模式、主動應對產業的變化。
一方面,經過十幾億的研發投入,沈陽機床研發出了i5智能機床。據悉,該機床搭載了自研系統,并且克服了五軸技術,其銷售在機床銷售業務占比中逐漸提升。另一方面,沈陽機床積極與資本合作,于2017年開始打造名為“5D智能制造谷”的項目
“5D智能制造谷”中的“5D”分別指“Dnc數字系統、Data工業數據、Digital數字化、OnDemand即需即在、Diconomy數字經濟”。該項目的理念脫胎于“共享經濟”,類似于工廠版的“共享辦公空間”。通過與地方政府和產業基金合作,沈陽機床提供設備,共同完成智能工廠的建設。
有制造需求的企業可以“拎包入住”——機床等生產設備由制造谷提供,操作工人來自項目與當地職校合作成立的實訓中心,設備的檢修工作有駐谷的工程師完成,數字化的生產過程能讓企業即使掌握生產狀況。
在資金來源上,“智能制造谷”主要由沈陽機床和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如2017年底,沈陽機床就和國銀金融租賃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國銀租賃將采購沈陽機床旗下的i5智能機床等產品,通過沈陽機床及其子公司以經營性租賃的方式為其他企業提供服務。該合作的期限為3年,合作規模為人民幣50億元。
在成本上,“智能制造谷”通常接手其他生產企業的舊工廠,地方政府則給予政策上的優惠和扶持。如江蘇省南通市的如東高新區,就被認為能盤活原法雷特江蘇有限公司的場地。
從理論上看,這樣的項目不僅解決了沈陽機床的設備銷售壓力、擴大其銷售市場,而且能為“制造谷”所在地的中小企業降低開展工業生產的門檻,為當地政府解決職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為產業基金提供投資項目,簡直是“一箭多雕”。
在向“工業服務商”轉型的道路上,沈陽機床除了研發出i5機床上的智能控制系統,還和神州數碼聯合推出iSESOL平臺。在iSESOL云平臺的生態體系中,i5智能控制系統如同蘋果iOS系統;i5機床相當于iPhone、iPad等智能終端設備;iSESOL云平臺類似蘋果iCloud;WIS車間管理系統、ERP等則像各類APP應用。
資金壓力漸重,突圍路在何方
盡管做出了產品上的創新和業務模式上的探索,沈陽機床的經營狀況在2018年下半年極速墜落。盡管產品銷售和服務的毛利率沒有明顯變化,但是凈利潤為-7.88億元。到2019年上半年,沈陽機床的營收進一步惡化,相較去年同期驟降78.3%,僅為7.2億元,虧損則達到14.1億元的歷史極值。
迫于資金的壓力,“5D智能制造谷”推進速度也在放緩。在2018年6月末,已正式簽約智能制造谷項目12家;2018年年末,簽約的智能制造谷項目20家;2019年,累計簽約項目達到22家,半年時間內僅新增兩家。目前尚無信息披露智能制造谷項目的營收狀況,不過就各地政府和中小企業主的反饋來說,對該項目的熱情較高,也確實解決了中小企業生產難點和痛點。
至于其核心產品i5智能機床,在網上的口碑也褒貶不一。有些評論認為其技術水平距離外國廠商差距明顯,缺乏市場競爭力;也有人認為其通過有競爭力的價格有效地對進口機床構成競爭,像小米拉低智能手機一樣,將中國機床市場的價格維持在生產制造企業可以承受的范圍。
在中美貿易爭端和實體經濟下行的背景下,市場環境對沈陽機床的生存和發展并不友好。從2018年開始,機床下游的汽車和消費電子產業都出現了今年來的首次下滑,機床市場的需求環境進一步惡化,增加了沈陽機床跑通新業務的難度。
回想2003到2011年,經歷了國企改革陣痛的沈陽機床曾迎來“黃金十年”。伴隨著政策扶持和工業崛起,沈陽機床通過擴大生產搶占機床市場,滿足日益擴大的市場需求,最終在2011年坐上了世界機床行業銷量的第一把交椅,并且一坐就是四年。但其實從2012年開始,沈陽機床的利潤就開始大幅下滑,一味擴大產能隨著市場形勢的變化轉為沉重的負擔。
2019年7月12日,沈陽機床收到遼寧省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通知書》,稱沈陽美庭線纜銷售有限公司以沈陽機床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符合重整條件為由,向法院申請公司進行重整。2019年8月16日,沈陽中院依法裁定受理對公司進行破產重整的申請。
2019年9月3日,沈陽機床等來了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的共益債借款2.8億元。本次借款將用于公司重整期間的生產經營費用和相關重整費用,包括維持企業生產經營的相關費用和支付職工薪酬及相關費用等。無疑,這些資金為沈陽機床爭取到了時間。
國產的機床本身在技術上就落后于國際水平,作為中國機床的老大哥,沈陽機床先后投入十幾億的資金研發出i5智能機床,并通過新的業務模式勇于突圍。目前追趕國外企業依然道阻且長,沈陽機床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資金去證明“中國智造”的實力。
無論如何,沈陽機床的經歷已經向中國制造企業證明,唯有掌握核心技術的產品才能讓企業在復雜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中國制造業也應該積極拓展新的業務模式,適應新的市場環境。傳統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仍需要更多的摸索和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