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的話題最近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華為、諾基亞和愛立信等通信設備制造商爭分奪秒競爭的同時,各大電信運營商也沒閑著。隨著韓國、美國等地的電信運營商紛紛推出5G業務后,國內三大運營商也在積極的推動各自的5G產業鏈盡快成熟,近日,中國聯通率先公布了首批5G手機陣容,其中包括中興、華為、OPPO、vivo、小米等主流國產品牌,這也意味著5G和我們的距離已經越來越近了。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作為全新一代的網絡通訊技術,5G的網絡數據傳輸速度相比4G必將會有大幅提升,并且隨著流量需求的提升,5G網絡流量資費也會迎繼續下調。眼看著5G一天天逼近,但在筆者看來,5G的全面商用和完善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因此我勸你暫時別急著嘗鮮,至于為什么,主要考慮到以下三個原因:
資費標準
雖然到目前為止,三大運營商均已表態稱,5G套餐資費會更便宜,但話雖如此卻并未公布詳細的收費標準。據中國移動推出的旗下首款5G套餐顯示,流量資費低至1TB=100元,折合算下來每GB也只有1毛錢,乍一看確實很便宜,但由于網速快、流量損耗也將顯著提高,單價雖然有所降低但由于消耗更高,所以最終算下來,5G套餐和流量資費標準必然是要高于4G的。并且,5G在正式商用后的收費標準是否會向運營商宣傳的那么“低廉”,現在還是謎。
網絡質量
為搶占全球5G的市場先機,美國、韓國的當地電信運營商在爭分奪秒的激烈競爭中,率先正式面向普通消費者開啟5G商用服務。不過雖在時間上搶占到優勢,但當地媒體和用戶對5G的評價卻差強人意,“5G肯定比4G網絡要快,但前提是你能找到信號。”這是目前韓國、美國首批5G用戶普遍認可的一句話。
5G網絡的理論網速峰值可達到每秒數十GB,這前提是需要有較強的信號覆蓋才能夠實現。據目前外媒的報道稱,5G信號對通訊基站的依賴性遠高超過4G,由于毫米波傳輸的5G信號穿透能力偏弱的特點,經常出現信號不穩定、掉線斷網,同時出于成本考慮,運營商目前僅在主要的一線城市布局建立5G通訊基站,而二三線城市的5G信號覆蓋率仍處于薄弱環節,至少在短時間內,5G的網絡質量和用戶體驗還位于萌芽狀態。
5G手機較少、售價普遍偏高
在電信運營商如火如荼的拓展各自的5G商用戰略時,提供硬件供應的手機廠商卻慢了半拍。目前全球范圍內已經發售的5G手機寥寥無幾,在韓國僅有5G版的三星GalaxyS10一款手機支持5G網絡,蘋果的5G版iPhone目前還沒有任何明確消息,華為的首款5G手機MateX也尚未正式發售。對消費者而言,若想嘗鮮5G網絡首先就必須具備一部5G手機,而目前市面上在售的5G手機卻十分稀少,價格普遍偏高,導致消費者的選擇面受到局限性。
同時,大多數普通用戶對于5G并沒有硬性需求,相比于技術完善、信號覆蓋穩定的4G網絡,5G缺乏吸引消費者的競爭力。5G是技術和時代進步的必然產物,但是距離真正的全面商用和普及,仍需要漫長的過程去完善,因此嘗鮮5G不妨再等等。那么對于目前的5G,大家認為有必要盡早跟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