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京東要自營快遞柜了,第一批快遞柜已經完成投放,接下來還要進行大面積鋪開,可謂來勢兇猛。其實這已經不是京東第一次投放智能快遞柜,不過相較于前幾年試探式的投放,京東此舉是在向大眾證明已經下定決心正式進入智能快遞柜領域。
在物流末端需求多樣化的當下,送貨上門仍然是主流,不過隨著快遞業務量的增加,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智能快遞柜產生并且擁有非常大的市場潛力。對于整個快遞柜行業而言,2019年也意味著更激烈的競爭,如何營造更優質的用戶體驗、完善業務布局、形成完成的成長模式成為各企業需要面臨的一大重要問題。
快遞柜是近幾年來崛起的新興業態,應快遞企業與電商發展的需求誕生,同時它也是被譽為解決快遞最后一百米的主要渠道之一,京東此舉也是看到了智能快遞柜的無限潛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扒一扒被譽為可解決物流末端痛點的“智能快遞柜”。
物流末端配送難,發展智能快遞柜省時省力
眾所周知,隨著互聯網電商的火熱發展,我國的快遞業務也一直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根據國家郵政局統計數據,“十二五期間”,國內快遞業務量連續5年保持50%左右的高速增長,短時期內完成從小到大的歷史性跨越,這給快遞末端配送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在快遞員派件過程中,很多消費者不在家,放在門口就容易產生丟件的風險,再次配送又會增加配送成本及時間成本,也增加了貨物運輸過程中潛在損壞和丟失等風險。同時在一些高檔寫字樓以及企事業單位大院,出于安全和環境等多種因素考慮,物業公司保安往往不讓快遞人員進入,降低了快遞配送效率。
此時打通物流配送鏈條,推出智能快遞柜,解決快遞末端交付的痛點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快遞員和消費者之間的摩擦,提高配送效率。同時因為智能快遞柜的便利性和安全性也使其受到很多快遞員和消費者的信賴和歡迎。
智能快遞柜行業快速發展,眾多玩家入局
我國的智能快遞柜行業大約是從2012年開始起步的,并在2013年進入快速發展期,到目前為止,智能快遞柜已經成為非常具有市場潛力的項目之一,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8-2023年中國智能快遞柜市場前景及投資機會研究報告》可以預計,2018年智能快遞柜市場規模將達169億元,到2020年,中國快遞柜市場規模將達近300億元。
因此眾多玩家開始入局智能快遞柜,經過多年的探索、洗牌,燒錢無數,智能快遞柜玩家也從百家爭鳴殺到了三強爭霸,形成了以豐巢、速易遞、菜鳥驛站為主的三巨頭格局。布局有物聯網接口屬性的智能快遞柜,對快遞物流的最后一個環節至關重要,當前智能快遞柜已經成為物流企業人手必備的基礎設施。
快遞柜看似賺錢,卻始終難以實現盈利
雖然當前越來越多的巨頭開始布局智能快遞柜,快遞柜市場漸變藍海,但是目前布局智能快遞柜仍然處于燒錢階段,想要實現盈利還相當困難。
一是因為布局智能快遞柜成本較高。當前一個智能快遞柜的成本大約為1.8-6萬元,除了智能快遞柜本身的成本,在入駐小區和寫字樓時還需要繳納物業費和租賃費用,這還沒算運營和維修的成本,因此想要在個小區進行全面鋪開布局,需要非常強大的資金支持。
二是因為無人愿意為智能快遞柜買單。雖然智能快遞柜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多年的歷史,卻始終沒有找到完善的盈利模式。智能快遞柜方便了快遞員和消費者,但這二者卻始終不愿意為快遞柜掏錢,因此大多數快遞柜仍處在免費使用階段,曾有用戶表示自己在購買商品時已經支付過費用,不愿意再出錢,快遞員也表示自己工資本來就低,再扣除快遞柜的費用會使自己的收入大打折扣,因此也不愿意出錢。
結語:目前,智能快遞柜市場仍然屬于一片藍海,等待挖掘。不過,各企業在布局智能快遞柜時也不能一味的燒錢,還需要探索更多快遞柜的盈利模式,只有這樣企業才能走的更遠。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