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馬來西亞機電產品競爭力再度提升和越南工業化加速,2015年之后兩國出口占中國的比重顯著高于其他亞洲國家。申萬認為,中國應聚焦提升制造業企業的研發能力并促進產業升級,以應對可能持續的亞洲競爭性出口國的挑戰。
圖片來自網絡
【編者按】近年來亞洲鄰近國家(非發達國家)競爭力的提升,成為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背后的另一推手,而制造業企業的研發創新能力,將成為應對長時間內可能持續的亞洲競爭性出口國帶來的挑戰的方式。
本文轉自申萬宏源宏觀,作者秦泰、王健、余子珍、李華磊、蔡璐婧、湯瑩,原文標題:《越南、馬來西亞出口競爭力持續提升,或與我國展開競爭——宏觀周報第9期(2019.1.19)》,本次對此有所刪減,經億歐編輯,供業內人士參考。
主要內容:
亞洲出口競爭格局整體趨穩,越南馬來西亞異軍突起。加工貿易在我國貿易方式中占據重要比重,構成我國出口的重要特征之一。與我國出口結構較為相似、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出口競爭國,主要集中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等之中。2015年之后其出口占我國的比重上行幅度達到1.9-2.5個百分點,顯著高于其他亞洲國家,顯示出其強勁的出口競爭力。
貶值是否越馬兩國出口高增的原因?并非如此。對于新興市場出口高增的經濟體,大家第一直覺往往是:該新興貨幣是否剛剛經歷大幅貶值,從而對出口形成促進?而從16年以來越南、馬來西亞的匯率表現來看,可以說是相當穩健,貶值并非促進兩國出口的主要原因。
馬國機電產品競爭力再度提升,越南工業化加速。與其他主要出口國相比,馬來西亞機電產品的出口增速16年以來亦持續走高,顯示其機電產品出口競爭力近年來有所提升,這一點或對我國相關產品形成一定競爭壓力。越南則呈現出一種工業化、機械化加速的普遍特征。電子產品和機械產品占比快速提升,電話、手機及其零件、計算機電子產品及其零件、以及機器設備工具和儀器三大類出口占比分別提升1.6、2.4和1.7個百分點,占出口額的比重由33.1%大幅上升至38.8%。
我國政策手段應聚焦提升制造業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促進進一步的制造業產業升級,以應對更長時間內可能持續的亞洲競爭性出口國帶來的挑戰。
馬來西亞、越南出口競爭力持續提升,或與我國持續展開競爭
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我國出口中長期競爭優勢是否會逐漸弱化,而逐漸轉移至其他出口競爭國?我們對中國主要出口競爭國的出口情況進行分析。
1、亞洲出口競爭格局整體趨穩,越南馬來西亞異軍突起
加工貿易在我國貿易方式中占據重要比重,構成我國出口的重要特征之一。“加工貿易”是指企業進口全部或部分原輔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包裝物料,經過加工或者裝配后,將制成品復出口的經營活動。90年代以來,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不斷細化深化的大背景下,我國憑借基礎設施、土地和勞動力成本、勞動力技術水平等比較優勢,迅速形成了以加工貿易為主的貿易特征。2001年我國加入WTO前后,我國加工貿易占全部出口中的比重,一度高達55%。
與我國出口結構較為相似、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出口競爭國,主要集中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等之中。亞洲各國中,除已經是發達經濟體的日本之外,韓國是傳統的加工貿易大國;新加坡一度以電子產品加工貿易顯著促進了80-90年代自身經濟增長;而近年來,印度、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國家,由于同樣具備與我國過去出口高增長時期類似的部分經濟結構特征,因而正在部分相關加工貿易產業方面,逐漸形成與我國的競爭關系。在亞洲主要國家中,出口規模達到我國5%以上的新興市場國家主要是韓國(17Q4-18Q1出口規模占我國的24.1%,口徑下同)、新加坡(16.5%)、印度(13.0%)、泰國(10.2%)、馬來西亞(10.1%)、越南(9.6%)和印尼(7.3%)8個國家。
我們基于競爭國出口占我國出口規模的比例,對亞洲各國出口競爭力進行一個簡要的對比。數據顯示,15年之后,亞洲各國出口競爭格局總體趨于穩定,而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異軍突起,顯示出更強的出口競爭力。我們的研究關注亞洲主要出口國相對我國的出口競爭力變化。
1)由于我國直至2015年均處于出口高速增長時期,在全球出口中的占比直至2015年均不斷提升,因此這段時間內可以說全球各主要出口國相對我國的競爭力均有所弱化,在亞洲國家中表現為普遍的出口規模占我國出口的比重的不同程度的下滑。
2)而15年之后,人民幣相對美元的單邊升值過程結束,出現兩輪貶值,從而以美元計價,我國出口規模相對其他主要出口國出現小幅回落,在我們構建的指標中表現為多數亞洲國家出口規模相對我國的占比出現了1個百分點左右的回升。
3)而在這一過程中,越南、馬來西亞異軍突起,2015年之后其出口占我國的比重上行幅度達到1.9-2.5個百分點,顯著高于其他亞洲國家,顯示出其強勁的出口競爭力。
值得關注的是,盡管越南人均GDP低于中國,而馬來西亞則人均GDP較長時間內均高于我國,因此出口的高增并不能簡單從后發優勢和成本優勢的方面進行解釋。我們傾向于觀察其出口產品結構和匯率兩大因素的變化。
從各國近年來出口同比增速中,亦同樣顯示越南、馬來西亞是連續增速最快的兩個國家。18年受全球貿易環境有所惡化的影響,韓國、印尼、泰國等國家的出口增速普遍較17年有所回落。其中,18年1-9月美元計價累計出口增速來看,韓國、印度、泰國、印尼分別較去年同期下滑13.8、2.9、1.2和7.9個百分點。新加坡、馬來西亞出口增速顯著上行,分別為15.2%和19.4%,而越南盡管相對17年的較高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在相對較高水平(13.5%)。
2、貶值是否越馬兩國出口高增的原因?并非如此
對于新興市場出口高增的經濟體,大家第一直覺往往是:該新興貨幣是否剛剛經歷大幅貶值,從而對出口形成促進?而從16年以來越南、馬來西亞的匯率表現來看,可以說是相當穩健,貶值并非促進兩國出口的主要原因。16年至18年,馬來西亞林吉特有效匯率、相對美元分別小幅升值1.8%和2.6%,三年間波動范圍大致在上下5%之內,整體穩健。越南盾對美元匯率趨勢性穩中小幅貶值,3年累計貶值幅度亦僅3.9%左右。而相比之下,人民幣匯率貶值幅度更大,3年來人民幣相對美元累計貶值6.3%,人民幣有效匯率貶值8.8%。綜合來看,正如人民幣匯率在較長時期內并非促進我國出口的最主要原因,越南、馬來西亞近3年的出口高增,亦難以認為是貶值的促進作用。
那么,是什么促進了兩國的出口?我們進一步對兩國的出口結構進行分析。
3、馬國機電產品競爭力再度提升,越南工業化加速
馬來西亞機電產品、礦產品等出口增速18年以來維持較高水平。從出口產品結構看,馬來西亞出口中,機電產品占比接近一半,石油等礦產品亦占16%左右。18年以來,馬來西亞出口高增,出口占比前5大類的產品,增速均達到13%以上;其中占比最大的機電產品,前3季度累計增速高達19.6%;礦產品累計增速亦達到13.1%。
與其他主要出口國相比,馬來西亞機電產品的出口增速16年以來亦持續走高,顯示其機電產品出口競爭力近年來有所提升,這一點或對我國相關產品形成一定競爭壓力。同時,我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速近年來亦低于韓國、印度等亞洲國家。這一現象一定程度上顯示,作為我國出口龍頭產品的機電產品類別,未來需進一步增加投資和研發投入,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才能有效抵御周邊亞洲國家的出口沖擊。
越南則呈現出一種工業化、機械化加速的普遍特征。對一個出口高速增長的經濟體而言,我們可以認為,出口占比持續提升的產品品類,實際上勾勒出這個經濟體出口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對比2015年和2018年越南的出口產品結構,我們發現兩大主要特征:1)電子產品和機械產品占比快速提升,電話、手機及其零件、計算機電子產品及其零件、以及機器設備工具和儀器三大類出口占比分別提升1.6、2.4和1.7個百分點,占出口額的比重由33.1%大幅上升至38.8%。2)紡織品和服裝、鞋類兩大類商品盡管均出現于前五大類出口商品中,但占比分別下降1.5和0.8個百分點。兩大特征綜合顯示,越南出口產品正在呈現較為全面的工業化、機械化電氣化升級特征,或將在未來對我國出口形成更為明顯的替代和競爭效應。
4、小結:亞洲近鄰競爭力有所提升,我國制造業需進一步創新升級應對挑戰
簡要總結我們的分析:15年以后,我國出口競爭力持續提升的階段結束,亞洲國家出口競爭格局相對趨于穩定。受人民幣15年以后震蕩貶值的換算效應影響,亞洲各主要出口國出口規模與我國出口之比普遍上行1個百分點左右(美元計價)。而其中馬來西亞和越南兩國,出口增速進一步高于其他亞洲國家,顯示出較強的出口競爭力。其中馬來西亞出口高增主要源于機電產品的競爭力提升、以及前期的油價高漲等因素;而越南的出口高增則主要由手機、計算機及其零件、以及機器設備等所驅動,呈現出全面的工業化、機械化加速特征。對于亞洲近鄰的競爭力提升,我國應給予充分重視,政策手段應聚焦提升我國制造業企業的創新研發能力,促進先進制造業發展,促進進一步的制造業產業升級,以應對更長時間內可能持續的亞洲競爭性出口國帶來的挑戰。
聲明:本文為轉載類文章,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QQ: 2737591964),不便之處,敬請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