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國內AI醫學影像平臺商業模式探索

時間:2018-10-2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AI有望在醫學影像領域率先落地,因此,醫學影像+AI也是目前醫療人工智能領域最為熱門的領域,到底有多熱門呢?

【中國傳動網 行業動態】 AI有望在醫學影像領域率先落地,因此,醫學影像+AI也是目前醫療人工智能領域最為熱門的領域,到底有多熱門呢?

AI醫學影像領域資本相當活躍

數據來源:火石創造整理

技術、場景以及數據,是企業在形成商業模式過程中最主要的三大要素。如果技術是一臺發動機,那么數據就是汽油,一家AI醫學影像企業的商業化,光有強勁的發動機是跑不起來的,因此,掌握優質海量醫療數據的醫療機構資源和渠道,則成為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為此,我們對比了幾家國內在AI醫學影像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希望從應用場景和數據資源的角度看一看AI醫學影像目前在中國的落地情況究竟如何。

國內典型公司對比

總體來看,AI醫學影像的商業模式在逐漸清晰,產品不斷落地,并且與醫療機構在合作不斷深入。從變現的角度來看,目前尚未有企業能單純依靠AI業務實現盈利,并且主要還是以“軟件費用收取”為主要模式,比如匯醫慧影和健培科技等都有依靠云系統、云存儲等服務作為收入來源。可見,AI醫學影像要真正論成功實現商業化盈利,還為時尚早。當前許多創新性中小企業依然要依靠其他業務銷售或者融資的支撐,與醫療機構的合作依然還是以免費或者低價提供系統和服務以獲取優質數據資源為主。

表典型企業商業模式對比

大醫院還是基層醫院?

具體來看,二甲以上醫院依然是國內企業重點開拓的重要陣地,主要原因在于:一、大量的高質量醫療數據集中在這部分醫院中,是企業用來訓練和完善算法的最優選擇;二、大醫院更有能力、資本和規模來為人工智能產品買單。如果不論需求的滿足程度,大醫院的醫生更能接受這類前沿產品;三、可以通過大醫院輻射到其相關基層醫院這一渠道,打開產品在基層醫院的布局。

誠然,目前主打大醫院這條線也存在著一些障礙,原因在于大醫院有更好的醫生、設備和技術,對AI產品的需求不是那么強烈,甚至一些產品并沒有搞清楚醫生的真實需求,導致醫生不買單。

其中我們看到翼展科技這一特殊的例子,從公開資料來看,翼展科技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探索聚焦在了基層醫院,2016年與昌都地區人民醫院達成試點合作,推行“1+1+10”模式,即一個數據私有云,一個區域影像中心,10家縣級醫院和影像醫生支持。通過圍繞影像設備服務、信息化產品及服務、遠程診斷、醫生集團等打造完整的線上線下智慧影像服務生態鏈,翼展科技希望能在基層醫院這一場景下快速實現人工智能輔助診斷。

醫院付費還是患者買單?

匯醫慧影多款產品已開始收費,其電子膠片就是由患者買單的,并且公司在盈利模式的布局上也正在往多元化方向發展,比如布局保險相關的產品。今年6月完成了C+輪2億美元融資的依圖科技同樣在做一些商業模式上的探索。根據報道,依圖醫療并不一定采用“軟件費用收取”這種業內普遍采取的主要模式,而是在探索讓保險公司、體檢中心、藥廠等潛在付費方為智能醫療買單的模式,只是目前還沒有成熟的市場環境可以落地。

小結

1、總體上看,AI醫學影像產品不斷落地,商業模式逐漸清晰,但是短期內單純依靠AI產品實現盈利的模式尚不可行,還需依靠配套產品和服務實現收入支撐;

2、技術創新仍是發展的核心,決定了產品的應用場景和準確率,技術難題的攻克是商業模式突破的基礎;

3、產品設計還需契合實際醫療需求,只有真正解決實際剛需的產品,才是用戶愿意買單的產品。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