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展會報道 > 資訊詳情

AI論劍上海,人工智能如何賦能新時代

時間:2018-09-18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9月17日至19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在上海西岸舉辦。經國務院批準,大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網信辦、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中國傳動網 展會新聞】 9月17日至19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將在上海西岸舉辦。經國務院批準,大會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網信辦、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

對于這場規模空前、大咖云集、專業尖端的全球AI盛會,上海市表示:這是上海服務服從國家戰略、打造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的一次重要亮相;將對標全球最高標準、匯集世界最優資源、展現最新創新成果、提供最佳現場體驗、拿出上海最好水平,全力辦好。

上海西岸地區全景資料照片/光明圖片

未來已來,大咖云集

為了這場未來之約,上海把“英雄帖”遞向了全世界:2018金秋九月、黃浦江畔、AIShanghai、你我相約,不見不散!

不出意外,上海的這場AI論劍,將亮出一份超豪華的出席嘉賓名單,他們中,有馬云、馬化騰、李彥宏等國內互聯網“巨頭”,有谷歌、微軟、英偉達等世界知名互聯網企業的高管,還有多位諾貝爾獎、圖靈獎獲得者,包括10位全球人工智能頂尖科學家、50位中外院士、百位國內外龍頭企業CEO……

大會以“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為主題,分為高端論壇、應用體驗、AI精品展示、創新大賽四大板塊。集中式、場景式、浸入式的AI應用體驗展示,共設計了AI+交通、金融、零售、健康、智造、教育、服務等七大主題應用展,展示當下和未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生活。

上海,向世界發起了邀約;上海,為人工智能搭起了舞臺。未來已來,你來不來?AI的頂尖人才和著名企業,將用他們在上海的亮相做出回答:來,必須的!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智能交通體驗區資料照片/光明圖片

未來已來,就在上海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這是世界范圍的共識。堅定的發展認識、廣闊的市場需求、海量的數據資源以及不懈的技術探索,這使得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格局中占據了重要地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要求,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要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上海,這個定位在“當好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城市,自然應該擔當大任,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助力上海走向卓越的全球城市。

發展人工智能,上海具有良好的科技基礎、人才基礎、產業基礎和創新生態。上海市制定了人工智能領域科技發展實施方案,堅持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三位一體”,系統推進人工智能科技發展工作。目前,前瞻布局的腦科學與類腦智能、智能駕駛、智能影像等基礎共性技術研發,以及推動人工智能在經濟發展、城市治理和公共服務重點領域深度應用都取得了積極進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強調,要以舉辦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為契機,加快推進人工智能深度應用和產業發展,努力打造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使上海成為全國領先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應用示范地、產業集聚地和人才高地。

目前,上海人工智能相關產業規模達700億元,集聚了近300家相關企業、投融資機構及科研院所。微軟、亞馬遜、百度、科大訊飛等二十大海內外AI創新平臺及項目即將在大會期間集中簽約。《加快推進上海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辦法》也將在大會上重磅發布。此外,上海正在布局全市人工智能研究與轉化功能型平臺……AI賦能的新時代,上海已經準備好了。

大會公共開放空間資料照片/光明圖片

未來已來,決勝人才

人工智能,關鍵在人。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楊小康這樣認為。

人工智能競爭以頂級人才為根本。在全球AI產業人才分布方面,美國在AI基礎層占據絕對優勢,中國則在應用層與美國旗鼓相當。據騰訊研究院《中美兩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全面解讀》統計,截至2017年6月,全球人工智能初創企業共計2617家。美國占據1078家居首,中國以592家企業排名第二。其中,美國1078家人工智能企業約有78700名員工,中國592家公司中約有39200位員工,約為美國的50%。

重大原創成果的比拼,是人才的比拼;產業的比拼,實質是教育上的比拼。

作為全球高校人工智能學術聯盟發起單位之一,復旦大學校內,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類腦芯片與片上智能系統研究院、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大數據研究院……涉及AI的機構和研究人員已成集聚效應。中醫四診機器人、自動駕駛物流配送機器人、便攜式警用人車智能識別設備與系統等一系列原創智能產品不斷涌現……

上海交大在語音識別、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方面已經具有較大的國際影響力。9月13日,上海交大人工智能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通過論證。專家組一致認為:實驗室以新一代機器學習、智能感知認知、人工智能芯片、大數據智能分析為研究方向,處于該領域科學發展前沿水平。

全國有三分之一的人工智能人才集聚上海,而對標未來,人才培養仍然是關鍵。AI賦能新時代,期待人才輩出,期待高校擔當大任。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