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器件寒冬要來了?小心壞賬和庫存】前兩天我們在文章《STM8S003要涼了?》底部發起了一個8S003的投票,結果顯示,有49%的人覺得8S003會跌。不止是8S003,整個市場都在拋貨,大家對明星元器件MLCC信心也變得不足了,據說最近是市場上也在降價,還有些終端高價買的MLCC想退貨。
芯片超人用戶群聊天記錄
同時,因為貿易戰加稅,很多相關企業也搬去了東南亞等一些國家。
風華高科股價
電子元器件股票方面,國內最具代表的風華高科股價坐了個過山車,短短一個月幾乎回到了原點。
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發布報告稱,受周期性風險日益提高的影響,如今是時候從市場寵兒芯片類股票中撤離了。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約瑟夫·摩爾在報告中稱:“周期性指標已亮起紅燈,高庫存和生產周期的延長致使半導體廠商沒有絲毫的容錯空間,因為無論是交貨時間的調整,還是需求的下滑,都可能給市場帶來顯著的影響。”為此,摩根士丹利將半導體板塊股票的前景評級從“與大盤持平”調低為“謹慎”,并將這一半導體子類的前景評級從“有吸引力”下調至“與大盤持平”。
1
制造業
虧損逃離破產
上半年,環保清算、去杠桿、擠泡沫…
實體經濟首先被壓垮,紛紛上天臺看風景,金融市場緊隨其后。
P2P跑路破產集中爆發,制造業訂單持續減少,房地產苦苦支撐。經濟危不危機不知道,但是由于貿易戰加劇,很多企業的日子真得有點不好過。
人民幣連續貶值,四個月累計貶值將近百分之十,美元兌人民幣大幅走高,美元回流美國制造業,國內實體疲軟,中美貿易戰,資本外流……沉郁、頹喪、焦慮的氣氛籠罩社交網絡。
近兩年電子制造企業先后“逃離”蘇州,2018年7月16日,歐姆龍蘇州廠宣布永久關閉。
歐姆龍蘇州工廠貼出《關于關閉歐姆龍精密電子(蘇州)有限公司的公告》,成立于2003年的歐姆龍蘇州工廠在運轉了15年之后,于走到了盡頭。
而這,卻僅僅只是“中國制造之都”蘇州制造業“逃離潮”的一個縮影,或者說是一個過程。作為媲美深圳的另一個中國制造之都,蘇州曾經是世界五百強企業的聚集地。
今年一季度,深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虧損率為39.8%,四成的企業處于虧損狀態,這已經不知道該怎么形容了。這個數據必須對比一下。全國今年一季度未的虧損率為22%(82058家虧損企/372197家),這個數據當然本身也不好看,然而身為一線城市的深圳,工業企業虧損率居然比全國的平均水平高出一倍。此外,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去年同期下滑19.9%,而總虧損額同比去年同期爆漲54.3%。
7月31日,容一電動宣布解散,目前的公司債務合計約為8225萬元。其中:供應商貨款為3115萬元(共有223家供應商)。
作為全國民營經濟的先發地——溫州,實體企業資金脫實向虛涌入地產,企業家聯保互保“跨界轉型”資產暴跌,民間借貸爆雷老板跑路,地區金融危機與信用危機共振,溫州民營企業家一時間正在“赴湯蹈火”。
而隨著近幾年溫州大規模拆改違建、原料人工等成本一起飆升、個體戶轉企業(以下簡稱“個轉企”)等政策來回“折騰”,溫州中小民營企業利潤已經“薄如刀片”,甚至有老板表示企業已經是在零利潤“空轉”。
“2008年金融危機時,制造業在最困難的時候凈利潤還在12%~15%左右,但這幾年凈利潤卻只有1%~3%,可以說薄如刀片。”民進中央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溫州市工商聯副會長周德文感慨道。
蘇州、深圳、溫州只是全國的一個縮影,企業虧損、倒閉、破產遠遠不止這些。
7月初,富電綠能被新三板終止掛牌。
7月30日,明星機器人創業公司——上海棠寶機器人有限公司由于資金鏈斷裂被迫倒閉,其創始人王明高出逃美國。棠寶的結局一如王明高所言:“創業是永遠無法預測未來的”。
8月2日,中山市蘇格美電器有限公司宣布:公司已無能力再經營下去,只要老板在,供應商的賬目會憑日后努力慢慢支付。
新三板公司萊盛隆8月13日發出公告,因連續拖欠員工多個月工資,公司決定正式放棄經營。
高端制造業回美國,低端去越南、印度。企業逃離、破產,老板跑路頻發。
據國家有關部門的統計數據,目前我國中小企業有4000萬家,占企業總數的99%,貢獻了中國60%的GDP,50%的稅收和80%的城鎮就業。
2016年-2017年以來,在去產能、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包括化工行業企業在內的廣大中小企業成為了去產能的對象,特別是在霧霾壓頂的情況下,中小企業被一刀切式關停,在環保的尚方寶劍下,中小制造業成為犧牲品,加劇中小實體企業的倒閉。
2
大公司
日子其實也不太好過
中小企業日子不好過,很多大企業過得也不算太好:
去年凈利潤9.42億的海信如今股價暴跌25%,市值蒸發50億!
小時候常用的兩面針,已經連續12年虧損,每年靠著減持手上的9200萬股中信證券,“賣血”續命。
前段時間,大唐電信發布2018年半年報,公司2018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11.30億元,同比下降60.46%;半導體及元件行業平均營業收入增長率為24.7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66億元,同比下降13.64%,半導體及元件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6.75%,公司每股收益為-0.41元。曾與華為匹敵的大唐電信,如今落魄要13.5億賣掉科研大樓!
小米港股IPO,但是從小米CDR招股書可以看到:小米累計虧損1352億元,有利息負債1280億。可能這也是為什么雷老板非要稱自己是互聯網公司的原因吧。
制造業有自己的發展邏輯與產業規律,沒有一家產業公司能夠逃脫這種規律。為了獲得資金而不斷地造故事,也許在互聯網業界行得通,但在制造業絕對不行。
現如今的實業,小的難以生存,在風雨中搖搖欲墜。大的看似堅實,實際上有苦難言。操著賣白粉的心,賺著賣白菜的錢。
前段時間《公司收入200萬,稅后到手2.14萬》的文章刷屏。文章中舉例說明,在國內開公司如果收入是200萬,稅后到手是2.14萬,其實是謠言。后來,財經網辟謠說:咱們的企業生存環境其實沒那么差,稅后到手應該是3.62萬!
中國的經濟危機到沒到來不知道,但到處是中小企業倒閉和老板跑路,全行業不景氣。
過度緊縮型的去杠桿。這是非常糟糕的去杠桿,去杠桿當然會帶來金融緊縮,但措施不當,金融過度緊縮,造成了極其嚴重的經濟簫條、企業倒閉、金融壞賬、經濟崩盤等局面。
房價不斷下跌、實業瀕瀕關停、老板被迫跑路、聯保信貸受困、財政嚴重滑坡……多米諾效應、蝴蝶效應和“城墻起火,殃及池魚”的事實正在趨向嚴峻。經濟危機已經演變成信用危機,借款不還、金融詐騙已是屢見不鮮,人際之間日趨緊張;緊接著即將迎來一場信心危機。當下現實,值得警醒!
國家崛起之間的利益之爭,全球經濟缺乏新的增長動力,經濟全球化的弊端和國家阻撓凸顯,資本導致的貧富太大的差距,我國由中低端制造業向高端的轉型,以及每十年一次的經濟危機。
我國長期高速發展留下的后患,民眾危機意識的淡薄,無論是擔心國家,還是擔心自己家,從中美貿易戰開始焦慮更明顯,不知是黎明前的黑夜,還是傍晚最后的光芒,也不知你我在其中的命運,在見證歷史的時刻,不知是幸運還是不幸。
希望大家在以后的交易中,把控好,盡可能避免壞賬發生。無論寒冬來還是不來,給自己提前備條棉褲,總不會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