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機器人市場國產品牌占有率和產量增速的下降,業內人士表示只是暫時的】近期,隨著國內機器人市場國產品牌占有率和產量增速的下降,不少人開始唱衰國內機器人發展的寒冬已來。不過,拋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形勢和關系不談,長期內機器人發展的熱情和態勢依然高昂,未來市場發展前景依然光明。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口紅利日漸消失,在愈發強勁的自動化需求下,我國機器人產業迎來了快速發展。
2013年以來,我國連續五年成為全球工業機器人最大需求市場,不僅市場增長保持著高速向上態勢,市場規模也常年居于世界前列。同時,國內企業數量和相關專利數量也迎來不斷增長,技術研發熱情高漲,資本活動火熱異常,國家政策利好不斷。
在資本、企業、政府的三方促進下,如今,我國正逐漸成長為全球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重要帶動點。
短期內增速和市場份額回落明顯
8月15日,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在2018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式上表示:“5年來,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年均增速接近30%”,這個數字和全球16%的平均增速相比要遙遙領先。同時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機器人產業規模達到近70億美元,其中工業機器人銷量超過11萬臺,占到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一。
在產銷雙增、增速喜人的情況下,似乎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勢頭正強勁而不可阻擋,然而近期,隨著一片飄紅的數字中兩項數據的明顯回落,驟然引起了行業不小的擔憂。
其中一項數據體現的是國產品牌占有率的下降。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國產品牌市場占有率下降六個百分點,作為連續五年高速增長期后的出現的首次下滑,這不僅打擊了國產品牌的自信心,展現出國內企業競爭力的不足夠,也讓政府提出的2020年品牌產量超10萬的目標變得更加艱巨。
另外一項數據反應的事實則更加嚴峻,據了解,今年進入二三季度以來,國內機器人產量增速從5月份的35%陡然下降到6月份的7%和7月份的6%,機器人產量增速的突然回落無疑大大縮減了我國機器人的保有量和輸送量,進而引發對整個國內機器人市場的連鎖反應。
可以說,國內品牌占有率的驟減和國內機器人產量增速的突降,實時反映出了當前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所遇到的阻礙,在原有技術、行業等問題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美國新增的關稅政策無疑又給我國機器人的發展送上迎頭一棒,按照現實經濟環境和發展表現來看,短期內我國機器人的發展不容樂觀。
長期內機器人市場發展依然向好
不過當前,在新技術、新產品、新生產方式的助力下,機器人已然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與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其發展在未來很長時間內都將是全球發展的主旋律。目前,機器人在全球市場上發展依然保持著穩定的增長態勢,2017年全球機器人產業規模已經超過了250億美元,今年其還將擴大到300億美元。
因此,受國內外經濟環境和貿易關系影響,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可能會短期遇冷,但在全球火熱發展帶動和國際趨勢引領下,長期內我國機器人發展仍將保持向上態勢。國家發改委秘書長通過對國內企業的觀察之后也表示,我國企業對于機器人的應用和發展熱情依然高昂,我國機器人市場前景和潛力依然巨大。
而據15日開幕的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情況來看,當前機器人發展的困境也并未對企業造成太大影響。據不少報道顯示,本屆機器人大會不僅聚集了眾多國內知名企業展商,還出現了大量機器人新技術和新產品,相比于往年企業在質量上也有了顯著提升,原有借風口和噱頭發展的企業基本退場,國內企業的技術實力、行業競爭和發展信心都有了良好反饋。
再加上近年來,我國企業、行業和政府間也在不斷加強融合協作關系,針對核心技術缺失、專業人才匱乏、市場秩序標準不足等問題進行逐一攻關,各省市和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了系列扶持政策,保持著對產業發展的積極引導和高端化升級,通過長期的發展目標和規劃,推動著行業發展走向穩定和繁盛。
不管是時代發展趨勢的風口、國際發展態勢的帶動、國內市場發展的熱情,還是企業、政府、行業三方做出的不懈努力,都可以看出我國機器人產業發展的未來將是無限光明的,雖然短期內可能偶有陰云蔽日,但長期而言終會守得云開見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