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攜手AI創新,共助產業加速】“我們常說人工智能處于嬰兒期,還在非常初期的階段。未來,還有非常多的工作需要做。”李德勝如是說。
近日,2018雷克大會(2018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大會)在天津濱海高新區拉開帷幕,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第二屆成員大會同期召開。作為當前最熱門的研究領域,人工智能的技術創新、應用落地等方面成為此次大會討論的熱點話題。其中,英特爾中國戰略合作與創新業務部董事總經理、英特爾創新加速器總負責人李德勝,立足當下人工智能的發展態勢,分享了對于人工智能的看法,英特爾對AI的布局,以及如何攜手合作伙伴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生態。
英特爾中國戰略合作與創新業務部董事總經理、英特爾創新加速器總負責人李德勝
現在是一個全面創新的時代,AI是其中的核心元素
可以說,每一個時代都有其獨特的標志,二十年前大家談論的是桌面互聯,十年前大家談論的是移動互聯,而如今的時代,不再是單一的產品、類別進行創新的時代,而是在智能制造、虛擬現實、無人駕駛、智慧城市、精準醫療、機器人等諸多領域,都需要科技創新的時代。但這并不意味著僅想出一個創新的模式,就可以在某個領域內取得突破,成為行業領軍。在李德勝看來,“現在是在任何領域里面,都需要有真正的科技創新的突破,才有可能把這個行業往前繼續推進”。
“而在所有這些創新領域里面,有一個核心且共通的元素,那就是人工智能。”李德勝補充道。
李德勝在雷克大會現場演講
人工智能處于嬰兒期,距離真正學業有成還有很遠
從“互聯網的下一個風口”到“奇點來臨,人類是生存還是毀滅”,長期以來,有關人工智能的討論一直處于話題的中心,而隨著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技術的出現與進步,人工智能這團“火”也已經燒到了越來越多的領域,“AI+汽車”、“AI+醫療”、“AI+零售”,幾乎所有的行業都開始進軍AI,仿佛一夜之間“萬物皆可AI”時代已經到來。但從更為專業的角度來說,現如今的人工智能更大程度上還是存在于科研和學術界,距離人工智能技術的真正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而人工智能技術只有真正落地,才能給人們帶來最大的福利。
對此,李德勝認為,人工智能,顧名思義,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賦予了它極其美好的期望或是需求。而每個人對于人工智能所能達到的滿意程度都有不同的理解。“以人工智能的應用之一機器人為例,如果是機器人達到一個很滿意的場景,那基本上能夠和人類進行正常、自然的交流,能夠理解人類的思想”。
實際上現階段的人工智能,更多的指的是人工智能的算法學習和相關技術。可以說,人工智能還處于初始階段,大幕才剛剛揭起,“嬰兒期也好,幼兒園期也好,并不能真正達到和我們人類一樣的智能,”而之所以大家會認為人工智能已經達到非常高的“高度”,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有一些公司,或者在宣傳他們產品的時候,可能會沒有把最真實的情況反映出來”。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在過去的一兩年的時間里,人工智能確實在很多領域里面有加速落地的趨勢,而且有很多技術已經得到了應用,比如人臉識別、圖像識別和語音等。
中國有句諺語,叫做“活到老,學到老”,而對于人工智能來說,也同樣如此。人類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在為人工智能賦能的道路上也是充滿無限可能的。李德勝解釋道,正如自然語言一樣,現如今的語音識別已經可以很好地理解自然語言的表面意思,可是對于其中所蘊含的更為復雜、深層的意思可能很難進行理解,而要達到這樣的狀態,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在談到未來人工智能發展的理想狀態時,李德勝表示,未來,“人工智能可以替人類做不想做的事,同時又對人類很友好。人類可能擁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設計和規劃未來,然后去享受生活,這個可能是一個很美妙的場景。而這個未來不是很輕易可以得來的,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
英特爾該如何將傳統優勢“移植”到AI布局
一直以來,大家對于英特爾的印象就是全球最大的以個人計算機為中心的CPU制造商。而如今,作為一家數據公司,英特爾也開始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力,那么,面對在人工智能這一新領域的發展,英特爾又該如何利用傳統的優勢呢?對此,李德勝表示,在過去的十幾年里,英特爾做的最多也是最成功的就是計算的芯片,而不管是人工智能領域中所用到的CPU、GPU、XPU,又或者是前端用到的決策芯片,都離不開其中最為根本性的一點,那就是計算。因此,“在人工智能時代,英特爾將計算優勢,芯片設計、生產優勢,繼續延伸到人工智能中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而在這個基礎之上,對于人工智能智能,英特爾還有許多需要部署的事情。總的來說,在人工智能時代,在以數據為中心的時代,英特爾的戰略部署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把設計和生產芯片的計算領域的優勢延續;第二,提供更多的端到端的平臺和解決方案;第三,要開展更廣泛的生態和產業合作,來推動人工智能往前的發展。
在談到生態時,李德勝表示,“在如今這樣一個全面創新的時代,我們應該更加重視生態合作,而僅僅依靠若干家公司是不能夠將創新做好的。”例如,在醫療領域,即使創業團隊里有精通算法的傳統IT人才,也還要吸納大型醫院里面的眼科專家,諸如眼球這樣的圖像數據是需要專家標注的,傳統IT人才看到這個圖像并不知道它代表的是什么,團隊中必須要有這些專家參與才能做成這樣的事情。因此,生態在廣度上會有一個極大的擴展。
而在推進人工智能產業生態方面,英特爾也一直在不斷努力。在去年6月份的雷克大會上,由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聯合包括英特爾在內的近200家機構,組成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在聯盟中,英特爾作為主任委員積極推進“開源開放平臺專業委員會”和“智能服務機器人專業委員會”的工作,聯合聯盟成員共同尋找創新新模式,推動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的創新發展,搭建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合作與對接平臺,提供產業公共服務。包括英特爾人工智能開源云架構,基于ROS/ROS2機器人操作系統開源平臺的生態合作等。
“今年英特爾獲得了‘2018年中國最具聲望公司,’我相信這是業內的很多專家、企業對于英特爾的肯定,我們做的很多事情是得到大家的認可和信任的,所以我相信接下來我們還要持續做這些事情,讓產業和生態能夠進行很好的合作,大家一起推動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李德勝表達了對于未來的期待。
到今年,英特爾公司已經走過了50周年,同時,今年也是英特爾進入中國的第33年,這是一個相對比較長的歷史。在中國的33年當中,“我們和中國的整個產業已經在深度融合,共同創新”。
而在這樣一個時代,這樣一個全面創新的時代,“我們將攜手AI創新,共助產業加速”。談及未來,李德勝有著美好的期待,英特爾一定會和中國的企業一起,攜手加速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