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交通系統電氣化轉型將在2020年后期加速,中國將主導這一轉變】據外媒報道,《彭博新能源財經》發布最新報告稱,交通系統電氣化轉型將在2020年后期加速,而電動巴士將引領這一趨勢。得益于電池成本下降和制造規模擴大,電動車輛的銷量將大幅增長。
報告中稱,到2025年,電動車輛的銷量將達到1100萬輛,到2030年將達到3000萬輛,因為它們比汽油和柴油車售價更低。而在2017年,電動汽車銷量僅為110萬輛。
到2040年,電動車輛的銷量將再翻一番,達到6000萬輛,占汽車銷售市場份額一半以上(55%)。到2030年,電動車輛將在汽車市場上占比達到28%,而84%的巴士將使用電動驅動。
這一轉變將由中國主導,其電動車輛銷量將在2025年占全球總銷量的半壁江山,到2030年回落至39%。電動巴士將會在更早的時候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到本世紀20年代末,中國甚至會占據更高的主導地位。今天運行的30萬輛電動巴士中,99%都在中國。
電動巴士之所以迅速占據主導地位,是因為其商業用例非常成功。與傳統巴士相比,電動巴士的總成本最早將于明年早些時候變得更便宜。
這一快速增長意味著,載人車輛的石油需求最早將在2022年達到峰值(每天2420萬桶),但這種情況只會持續4年時間,之后就會開始下降,到2040年會降至每天不到1600萬桶。
在本世紀20年代中期,內燃機車的銷量也將開始下降,因為它們的成本優勢將會消失。與此形成對比的是,電動汽車的電力需求將在2030年達到2000TWh,這將導致全球電力需求增加6%,并取代每天700萬桶的石油需求。
這也將導致對鋰和鈷等稀有金屬的需求大幅增加,它們是電池生產的重要原材料。這兩種金屬的供應受到限制,以及充電基礎設施的推出速度放緩和共享車輛的增加,可能會減緩電動車市場的增長。
資深交通分析師薩利姆·莫西(SalimMorsy)表示:“盡管我們對未來幾年的電動汽車需求持樂觀態度,但我們看到兩個重要的障礙。在短期內,我們會看到在本世紀20年代初出現鈷短缺的風險,這可能會減緩我們最近看到的電池成本快速下降趨勢。展望未來,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仍是一大挑戰?!?/p>
BNEF高級運輸部門首席分析師科林·麥克拉徹(ColinMcKerracher)評論道:“這一預測的最大特點在于電動巴士。中國以驚人的方式引領著這個市場,占了去年全球市場99%的份額。世界其他地區將緊隨其后,到2040年,我們預計全球80%的巴士將使用電動驅動。”
麥克拉徹還說:“過去12個月的發展,例如制造商的新車推出計劃和應對城市污染的新規定,都增強了我們對電動汽車前景的樂觀看法?!?/p>
BNEF智能移動部門首席分析師阿里·伊扎迪-納賈法巴迪(AliIzadi-Najafabadi)補充道:“我們預計,到2040年,全球共享車輛將從目前的500萬輛增加到2000多萬輛。到那時,由于運營成本的降低,90%以上車輛將是電動驅動的。高度自動化的車輛將占到共享車輛的40%?!?/p>
歐洲的交通電氣化步伐將是最快的,到2030年,那里44%的輕型車輛都將是電動車輛,緊隨其后的是中國(41%)和美國(34%),而日本(17%)會被落在后面。印度市場將因缺乏充電基礎設施和廉價車型而受阻,到2030年,其電動汽車所占份額僅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