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無“自主創芯”不科技巨頭,國內自研芯片仍處于“國產化率”階段

時間:2018-04-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科技巨頭紛紛“自主創芯”,押注自己的芯片研發,除了可以幫助其更好地運行、降低成本;最重要的還是為了減少它們對供應商的依賴。

【無“自主創芯”不科技巨頭,國內自研芯片仍處于“國產化率”階段】“中興事件”之后,讓芯片再次成為了焦點。該事件不僅給中興敲了警鐘,更是對其他企業有深遠影響。

阿里巴巴宣布研發AI芯片,并全資收購中天微;Facebook加入自主研發AI芯片陣營;京東公布AI全景圖,周志華加盟京東AI研究院。

科技巨頭紛紛“自主創芯”,押注自己的芯片研發,除了可以幫助其更好地運行、降低成本;最重要的還是為了減少它們對供應商的依賴。

巨頭扎堆進入自研芯片

無“自主創芯”不科技巨頭

4月20日,阿里巴巴宣布研發AI芯片,并全資收購中天微。此前,阿里已經投資了寒武紀、BarefootNetworks、深鑒、耐能(Kneron)、翱捷科技(ASR)等多家芯片公司。

阿里收購中天微只要是為了正研發一款神經網絡芯片——Ali-NPU。據了解,該芯片將運用于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按照設計,該芯片的性價比將是目前同類產品的40倍。該AI芯片旨在解決圖像、視頻識別、云計算等商業場景的AI推理運算問題,提升運算效率、降低成本。

阿里巴巴收購中天微

對此業內人士指出,阿里自研人工智能芯片不僅僅是為自身業務的發展提供長遠動力,此舉對于國內企業核心技術自主研發,有著極大的引領效應。更是對美方設限的一種積極表態。

除了阿里巴巴之外,騰訊和百度也在芯片研發方面有自己的布局。騰訊曾領投了一家可編程芯片公司BarefootNetworks,該公司開發了世界上第一個可編程芯片,能以6.5MB/s的速度處理網絡數據包。

百度則大力部署自動駕駛和智能語音領域,曾領投中科慧眼億元Pre-B輪融資,該公司致力于自動駕駛系統及三代ASIC芯片等方面研發,而芯片研發方面,百度則與主要與ARM、紫光、漢楓電子合作,開發了集成RDA5981(紫光)、mbed(ARM)、HF-LPB200U模組(漢楓)的DuerOS芯片。

可以說“中興事件”的發生,更加堅定了國內BAT公司投入自研芯片的決心。另外,也對國外的一些互聯網廠商起到了警示作用。如Facebook也宣布自主研發芯片。根據消息人士說法,Facebook正在打造自己的芯片設計團隊。據科技圈人士透露:Facebook自己設計芯片,降低對英特爾、高通等芯片巨頭的依賴程度。

Facebook自研芯片

除了Facebook,蘋果也早在2010年開始自主研發的芯片,這里主要是蘋果想擺脫對于高通基帶芯片,以及對于英特爾處理器的依賴。據了解,一部iPhone需要向高通支付40美元的專利費,僅僅2016年蘋果向高通支付的專利費用或高達80億美元。目前,iOS設備上的A系列處理器,以及AirPods上的W1芯片等都是蘋果自主研發。

Google也在積極的開發自己的處理器,在去年推出的GooglePixel2上,就已經用上了一顆自主研發的芯片,不過這顆芯片是專門為處理繁重的圖像運算而設計的,當然,Google還自主研發了AI芯片——TPU。

科技巨頭為什么自主研發芯片

BAT也好,華為也好;美國的谷歌、Facebook、蘋果等都紛紛投入巨資和人力搞自研芯片,主要是出于以下三點考慮:

第一點是,他們希望突破芯片廠商的技術封鎖,提高自己的話語權。芯片廠商對于手機和互聯網企業來講是絕對的且繞不開的上游供應鏈廠商.這就決定了上游公司給你什么貨,你就要消化什么貨。如2015年年初,高通發布的驍龍810芯片因為發熱嚴重,將所有國內使用這款芯片的手機廠商拖下水。

另外還牽扯著大量的專利授權費用,讓很多廠商苦不堪言。如果專利費用沒有談妥,上游芯片廠商就會斷供。如早前魅族就因為跟高通沒有談妥專利費用,導致魅族旗艦手機僅能使用MTK芯片或者是三星獵戶座處理器。

第二點是完善產業鏈節約成本。以手機為例,目前手機的核心元件都是進口產品,只要成本上漲,下游手廠商就要跟著漲價。自研芯片的成功,將會減少對于上游廠商的依賴,提要議價能力。最重要的是,由于是自家開發,這樣在后期產品體驗優化上又能夠做到縮短開發時間。

第三點是“自研芯片”本身就自帶光環,會一定程度上提高品牌知名度。推出自研芯片,不僅意味廠商在技術上得到了巨大進步,也將大大提高廠商的品牌價值以及提高消費者的信任度。如華為的海思麒麟處理器,目前已經在市場上成功打開了知名度。

自研芯片不會一蹴而就

芯片的自主研發,在這里首先要明確一個觀點,即自主研發不等于自己“從零做起”,通俗一點說就是,我們現在要做的只是把別人已經研制出來的東西自己再做一遍。這里一個名詞大家肯定很熟悉就是“國產化率”。

就拿高鐵來說,在高鐵建設初期(2004年),國內幾乎全套引進的德國和日本的技術和專利,其中就包括核心的IGBT芯片。而直到2015年,我國才實現了IGBT芯片的量產,該芯片真正被大規模應用其實是到了一年后的2016年,相比較早前高鐵車組全部進口,現在高鐵國產化率已經提高到90%。

從以上發展看,芯片是一個長期投入的產品,高鐵芯片從引進到正式量產商用就經歷的12年時間,才進入回報期。這就需要除了研發,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以及制度和金融支持。這就需要國家意志保證。

另外,當前來說想要獲得核心技術要么研發,要么購買。根據高鐵的事例可以看到,市場化解決方案是符合當前大環境的。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