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國務院出臺《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那么,隨著利好政策出臺,工業互聯網將如何更好地賦能制造業?
新一輪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工業互聯網如何賦能制造業?
日前,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工業互聯網體系。工業互聯網被推上了“史無前例的高度”,躍升為“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之一。
《意見》明確提出,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在境內外各層次資本市場開展股權融資,積極推動項目收益債、可轉債、企業債、公司債等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應用,引導各類投資基金等向工業互聯網領域傾斜。
當前,全球范圍內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工業互聯網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日益成為新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和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的重要基石,對未來工業發展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影響。
2017年11月在上海舉辦的工業博覽會上,吸引了五十多家投資機構上百位投資人參加,包括真格、IDG、順為、星河互聯、明勢、華創、德聯等知名投資機構專程而來,在智能制造的風潮吹動之下,工業互聯網蓄勢待發。
從2015年國家發布2025智能制造發展規劃以來,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主要呈現兩類變化。
一類是龍頭企業開始主動進行智能制造改造。企業基礎信息開始采用云計算大數據平臺,企業設備設施開始物聯網化。部分龍頭企業建立了自己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服務本領域的中小企業,開始向賣服務的模式開始轉變。這類企業是工業3.0向工業4.0發展的典型。
另外一類是服務于這些龍頭企業的創業企業。一種企業為原來服務工業行業的企業進行迭代,發展出更適合的產品,如協同設計云平臺。另一種為互聯網創業者,將互聯網+產業的方式去,服務產業。這類企業為工業2.0,甚至工業1.0企業如何發展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對于“工業互聯網怎么做?”中國工程院院士余少華概括為“生產方式的大變身”。他說,“經過這些年的努力,工業互聯網首先考慮的是面向企業內部的生產提升,也就是能不能滿足解決工廠生產的問題。通過工業互聯網打通設備的產線、生產和運營系統,獲取數據,提質增效,這是數據驅動的智能生產能力”。而中國現實的國情是中小企業眾多,且信息化基礎較為薄弱,這就需要在工業互聯網發展過程中,也能照顧到這些企業的需求。
當談到中國發展工業互聯網的現狀和優勢時,樹根互聯技術有限公司CEO賀東東表示:跟GE和西門子等國際公司相比,大家起步差不多。樹根互聯做工業互聯網,在中國是最早的,快十年了;美國GE也只有十幾年的相關實踐。
用好工業互聯網這一創新性工具,已經成為工業生產模式升級與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所在,成為提升中國制造業競爭力的關鍵所在。眾多工業互聯網企業的發展,將為中國建設制造強國提供更有力的支撐,開啟中國制造業再度驚艷全球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