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無人自主船舶需求強智能技術 航運走進智能時代

時間:2017-12-06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以前的船舶沒有‘大腦’,現在可以自己思考了。”智能集成系統技術負責人、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海洋智能技術中心主任邱伯華評價,智能系統為船舶注入了靈魂。

日前,中國船舶工業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船集團)建造的世界首艘智能船舶——中船“海豚”38800噸智能散貨船結束了為期一周的試航,回到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碼頭。中船黃埔文沖船舶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毅7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按照計劃,該船將于12月初交付給船東。

有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這標志著我國即將迎來智能船舶、智能航運時代。

“以前的船舶沒有‘大腦’,現在可以自己思考了。”智能集成系統技術負責人、中國船舶工業系統工程研究院海洋智能技術中心主任邱伯華評價,智能系統為船舶注入了靈魂。

邱伯華介紹說,在集成船上已有信息的基礎上,通過添加的少量傳感器,智能船舶實現了全面感知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利用工業數據分析方法,船舶學會了分析,可評估設備健康狀況;會思考,能分析環境和自身狀態變化對運行能力的影響,同時預測變化趨勢;會決策,融合自身狀態信息、環境、群體信息進行決策優化分析;會學習,與岸基進行信息交流,自動獲取所需知識,與集群進行協同優化。

值得一提的是,該船是全球第一艘申請LR智能船符號的船舶,也是第一艘按照CCS智能船舶規范建造并申請CCS智能船符號的船舶。入級雙船級社,也意味著船東對船舶建造質量和精度的要求更加嚴格。

放眼全球,目前智能船舶研究進入百家爭鳴階段。邱伯華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面向未來船舶智能發展,科研人員在兩個領域同步開展了實踐探索,一是利用更先進的感知技術和通信技術,開展以人在遠程操控為主要形式的無人船舶研究;另一種是逐步構建以船舶自主的感知、認知、預測和決策能力為主要形式的有人智能化船舶。

“這兩個看似不同的實踐過程最終會殊途同歸,具有自主意識與能力的無人自主船舶,以及各類無人自主船舶形成的群體智能,不僅將改變我們熟悉的船舶設計、形態,更深層次的意義是,將改變航運模式和組織。”在邱伯華看來,船舶與航運的智能化革命已經拉開了序幕。

邱伯華同時表示,要真正走向無人自主船舶,還有較長的路要走,“無人自主船舶需要的是強智能技術,此外,它將帶來制度、模式等更深層次的變革。”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