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政策法規 > 資訊詳情

迎接智慧城市3.0時代 幾個方面需要注意

時間:2017-11-27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創新是永恒的主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構建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著力點。

創新是永恒的主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構建數字中國、智慧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著力點。

信息化總是梯度式發展的。如果說,當年IBM提出的智慧城市是1.0版本,2013年我國開始的側重部門業務的智慧城市是2.0版本,那么最近提出的新型智慧城市應當是3.0版本。據了解,我國已有95%的副省級以上城市、76%的地級市,總計將近600多個城市提出或正在創建智慧城市。“十三五”規劃還將分級分類建設100個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可以想象,宏大的智慧城市群必然對數字中國建設產生巨大的影響力。

新型智慧城市就是以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絡空間安全清朗為主要目標,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改革創新,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實現國家與城市協調發展的新生態。它與傳統概念相比,新就新在,加強了技術與人的互動,加強了信息化與城市有機整體的協調,加強了對信息孤島、數據煙囪問題的解決;新就新在,倡導開放、共建、共享,政府開放數據資源、開放智慧城市規劃、整合公共資源,增加企業、百姓參與度;新就新在,突出服務均等化,消除信息鴻溝,讓更多信息技能不足的用戶也能享受信息紅利,突出城市發展的特色化、多樣化。按照這樣的頂層設計,建設新型智慧城市,需要注意幾個方面。

首先,堅持智與慧并進。當下,智而不慧的問題還很突出,就好比智能卡片,每一張都好用,但就是通用難。新型智慧城市提出建設一個開放的體系架構、一張天地一體的柵格網、一個通用功能平臺、一個開放共享的數據體系、一個高效運營的管理中心、一套統一的標準體系,可以促進智與慧融為一體,改變智而不慧的窘境,破解“城市病”難題。

其次,堅持創新驅動。智慧城市的發展無論是管理的體制、運行的機制還是技術的實現方式都是在創新中完成的。沒有創新,要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是不可能的。新型智慧城市不僅是互聯網高度發達的城市,更是物聯網深度應用的萬物互聯的城市。無數的應用需要無數的創新,只有構建創新生態,促進大眾創新、開放創新、協同創新,才能形成強大的智慧之源。要發揮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示范引領作用,把周邊的城市、城鎮、農村都帶動起來,互動發展、聯動發展、統籌發展,形成更大范圍的智慧經濟、智慧社會。

最后,堅持以人為本。智慧城市最終要服務于人,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滿足每一個城鄉居民的需求上,比如,還“數”于民,實現精準服務,增強百姓的體驗感、獲得感。要更加注重城市功能的提升,包括面向人的生活、教育、經濟、環境等城市能力的增長,善于找到最大的公約數,找到百姓的剛性需求,集中發力,重點突破。也只有真正滿足了公眾的需求,智慧城市才有可能帶動需求水平的提高,老百姓才更有幸福感,才會更熱心地參與到智慧城市建設中來。

(作者為全國政協委員、福建省物聯網產業聯盟理事長)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