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自動駕駛仍需謹慎之余 未來前景依然光明

時間:2017-10-24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當前,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熱度不減,各大公司紛紛發布商用計劃,展開宣傳動作,一時間仿佛自動駕駛時代已經來臨。

當前,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熱度不減,各大公司紛紛發布商用計劃,展開宣傳動作,一時間仿佛自動駕駛時代已經來臨。但是從現實出發,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仍然存在許多短板,商業宣傳絕對不能夠有夸大的趨向,以避免對消費者造成誤導。‘

近日,英特爾邀請了NBA球星勒布朗·詹姆斯為其開發的自動駕駛汽車拍攝宣傳片。其實,在此之前,寶馬、Waymo等也已經相繼展開宣傳活動。在自動駕駛競爭日趨激烈,商用進程日益臨近的關鍵時刻,加強宣傳已經成為各大企業的主要選擇。

自動駕駛商業宣傳不宜夸大

雖然加強自動駕駛汽車宣傳有利于向公眾推廣自動駕駛技術,讓大家對這一新興領域產生更多的了解和興趣,同時也有利于宣傳自家品牌,在公眾中提升品牌認知。但是,關于自動駕駛汽車的商業宣傳不宜夸大,而是應該根據事實來進行。

此前,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曾發生一系列事故,雖然調查結果顯示與汽車系統無關,但是仍然給人們敲響了警鐘。由于人們對于“自動駕駛”概念的主觀認知比較模糊,因而習慣于把汽車控制權交給自動駕駛系統,放松對于汽車駕駛的注意力。

但是根據SAE(美國汽車工程師協會)和NHTSA(美國高速公路安全局)對自動駕駛技術的分級,目前市面上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自動駕駛汽車,特斯拉汽車所配置的自動駕駛系統也僅僅達到L2級別,一般只能稱之為輔助駕駛。

因此,德國政府為了防止消費者誤以為電動車能夠安全地實現自動駕駛,而在高速公路上放松警惕,對特斯拉公司進行了警告,要求其不得在汽車廣告中使用“Autopilot”字樣。最近,德國汽車運輸管理局也向所有特斯拉電動車的用戶發出警告,表示其自動駕駛功能僅僅是一個輔助性的設備,駕駛員必須隨時關注車輛行駛狀態。

自動駕駛發展存在的主要障礙

從具體方面來說,自動駕駛汽車發展還存在著諸多障礙和不足,下面大致列舉幾條:

首先,法律體系依然滯后。雖然自動駕駛汽車發展十分迅猛,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全球各國在自動駕駛相關法律的制定與完善上都相當滯后。當前美國國會正加快自動駕駛法案的審議,德國也針對自動駕駛對交通法案進行了初步修改,而其他國家也還處在前期調研、準備的過程中。法律體系建設非一日之功,恐怕還需多年時間逐步推進。

其次,技術水平有待提升。自動駕駛汽車想要實現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就需要像人一樣對周圍的環境產生正確的反應,因而在感知、控制和決策三個關鍵層面不能出現絲毫差錯。但是在目前的技術水平下,自動駕駛汽車對于突然出現的動物或是標識被修改等狀況仍無法有效應對,因此在技術的突破與完善仍然需要持續推進。

此外,路面信息數據不夠完善。由于自動駕駛汽車離不開高精度的路面數據,因此完善的信息數據以及高精度地圖的發展相當關鍵。但是現實路面情況相當復雜,而且存在許多不確定性,而且數據收集的工作量十分龐大,眼下在這方面的工作還在進行當中。

最后,道德問題也相當棘手。當自動駕駛汽車發生交通事故時,其責任歸屬以及保險賠付等問題不僅牽涉到事故雙方,還因為技術問題而與廠商脫不了關系,屆時的處理將頗為麻煩。特別是在自動駕駛汽車面對涉及到人類的交通事故時,一旦面臨對不同生命群體的選擇,這會涉及到幾乎難以解決的交通道德問題。

仍需謹慎之余未來前景依然光明

從低級別自動駕駛汽車當前的市場表現,以及其存在的諸多短板來看,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仍需秉持謹慎態度,特別是在推動商用上,不能夸大商業宣傳,也不能將不成熟的產品推上市場。

目前,特斯拉對于自動駕駛技術的態度也變得有所保守。該公司已經修改了汽車的軟件系統,要求開車人即使是在開啟Autopilot功能時,雙手也不能離開方向盤。此外,特斯拉也開始研發第二代自動駕駛系統,其將會采用更多的傳感器設備,收集更多信息,安全性將會比第一代明顯提升。

日本豐田公司在發布了新款自動駕駛汽車的時候,也變得更為謹慎。其在介紹新車時僅稱“使用了先進的駕駛輔助技術”。該公司一位研發安全技術的高管表示:“我們并不希望消費者錯誤地認為,司機可以不用做任何事情實現自動駕駛,或是太過于依靠自動駕駛技術。”

雖然謹慎的態度十分必要,但是我們也不用因此對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產生悲觀情緒。從全球前沿科技發展的主流趨勢來說,自動駕駛技術的應用將是不可逆轉的,未來的所有交通工具都有可能朝著無人駕駛的方面發展。所以,我們仍然可以對自動駕駛汽車抱持期待,畢竟其帶來的積極意義更值得關注,對于社會、經濟發展也更為有利。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