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由中國自動化學會主辦,山東大學、山東省自動化學會承辦,山東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山東師范大學、青島大學等多加單位協辦的2017中國自動化大會(CAC2017)暨國際智能制造創新大會在山東省濟南市舉行,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2000多人參會。本次大會的榮譽主席為中科院院士戴汝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優賢,大會主席為現任中國自動化學會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和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本次大會的主題為“智能自動化改變世界”,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王飛躍主持本次會議的開幕式。
鄭南寧院士在致辭中表示,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和“中國制造2025”的推進,自動化技術如今已經進入萬物互聯、高度智能的新格局,人工智能的突飛猛進、大數據的爆炸法增長,推動智能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掀起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工業創新的浪潮。本次大會的主題為“智能自動化改變世界”,這充分展現了自動化技術與人工智能相結合的鮮明的時代特征,也充分展示了我國自動化領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本次大會設有女科學家論壇、青年學者論壇、齊魯論壇——國際一流期刊主編與您面對面等分會場活動,內容豐富。此外,本次大會接受的投稿數量超過2200篇,創下歷次自動化大會的新高,這也充分展現了我國自動化領域的活躍與發展。
樊麗明校長在致辭中表示,在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之際,很高興與海內外自動化領域的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商智能自動化發展大計。在此,向2017年大會提供幫助的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表示真心的感謝。自動化領域博大精深,在人類經濟社會發展中作用重大。自從上世紀美國科學家創立“控制論”以來,控制及自動化學科的影響力就跨越了學科疆界,成為人類文明進步和現代化的重要條件和顯著標志。特別是近年來,隨著現代工業的不斷進步,人工智能的水平得到飛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引發一場深刻的產業變革,自動化和智能化正是這一產業革命的最強助推力。樊麗明還介紹,山東大學的主體是1901年創辦的山東大學堂,歷史悠久,建校116年來,山東大學創造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眾多傳奇。同時,山東大學的工科有著優良的歷史傳統,控制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山東大學建立最早的綜合性學院之一,已發展成為高水平研究基地。本次大會規模最大、參會人數和投稿數量最多,山東大學有責任、有義務,也有信心為辦好此次大會貢獻力量。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相關領導表示,自動化是人類文明進步和現代化的重要標志,基金委信息科學部非常重視該學科的發展。近五年來,資助自動化學科的項目達4000多項,經費達30多億,相近學科也有8000多個項目,獲得資助,經費達60多億。通過這些資助,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有力的支持了自動化學科的發展和人才培養。在今后的發展中,還將繼續圍繞自動化的學科特點進行布局,繼續在經費方面進行支持。希望自動化領域的專家學者不忘初心,以加大科技創新為使命,做出更多的貢獻。
隨后,本次大會進行中國自動化學會會士頒獎活動。據介紹,2017中國自動化學會的會士包括王子才、王巍、尤肖虎、寧濱、孫長銀、李力、李伯虎、李德毅、何友、何積豐、張紀峰、陸元九、房建成、封錫盛、胡啟恒、姚建銓、錢鋒、徐宗本、高文、戴浩等28人。
頒獎活動后,本次大會進入大會報告階段。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優賢以“四論工業信息物理融合系統”為題進行了精彩的演講。他表示,工業互聯網、工業4.0和“兩化”深度融合是解決工業生產困境的主要途徑,它們的理論和技術支撐就是信息物理融合系統CPS。CPS是繼互聯網之后的又一項革命性技術,其所孕育的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新應用,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方式。
鄭南寧院士隨后以“受腦認知和神經科學啟發的人工智能”為題進行了精彩分享。他認為,當前,當前我們需要發展強人工智能,而這樣需要我們在相關的基礎研究和理論做出更多的努力,或許來自腦認知和神經科學的啟發可以為之提供參考。
隨后,來自德國弗勞恩霍夫生產設備與技術設計研究所總監霍格.科爾與來自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的教授埃貢.穆勒也分別就“工業4.0介紹、現狀與展望”、“論數字化如何改變生產”進行了分享。
此外,上午會議期間,活動組委會還進行了高教成果獎、ABB杯全國系統工程師論文大賽、CAA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CAA科學技術獎的頒獎活動。
本次大會為期兩天,在22日上午的活動中,中國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桂衛華、錢鋒和中科院院士吳宏鑫等知名專家還將分別作大會報告。楊嘉樨科技獎、中國自動化學會企業創新獎等諸多獎項也將于22日頒發。另據介紹,從明年起,中國自動化大會將由兩年一次改為每年舉辦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