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作機器人的設計初衷是為了讓人類能在有機器人的環境下安全作業,它們比傳統機械更具協作性、更小、更敏銳。協作機器人近幾年才開始獲得廣泛關注,但實際上協作機器人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上世紀90年代。隨著機器人技術的逐漸成熟,協作機器人發展方向將會朝不同細分領域拓展。
近年來,制造業企業,都有面臨著以下兩大挑戰:一是企業以前依賴于勞動密集型的成本勞動紅利優勢已經消失殆盡,企業急求機器人替代人工方案。二是規模化生產定制產品,需要供應商們需要更靈活、周期更短、量產更快的生產和設計方案。
“協作機器人”作為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在2014年左右才興起,不過其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當時并沒有很多的協作機器人產品出現。而現在有很多機器人廠家都紛紛推出了協作機器人產品,主要原因是企業看到了市場的需求。
據預測,協作機器人從2015年到2020年會增長十倍,市值從2014年的9500萬美元漲到10億美元,而輕量級機器人會在兩年內大受歡迎,價格降到1.5到2萬美元。分析公司TechNavio預計,到2019年全球協作機器人高值的年復合增長率會是50.88%。
市場上在人機協作安全設置的方法上普遍存在這兩個問題:一是為保護人身安全需要設置安全光柵,加大了設備及成本投入;二是操作復雜,不熟練操作的人員無法操控機器人。
目前,在協作機器人領域做得比較好的品牌除了RethinkRebotics之外,還有知名的“四大家族”在協作機器人市場也有了很好的發展。比如,ABB推出了Yumi機器人,發那科在推出了負載達到35kg的機器人之后,也推出了一些輕量級的協作機器人。此外,丹麥的優傲(Universalrobots)推出了一系列協作機器人。與此同時,沈陽新松等也推出了一些新的協作機器人產品。
在此前的2017世界機器人大會上,琳瑯滿目、不同品類的機器人展品不禁令人感覺應接不暇。其中,不少企業展示的機械臂形態的協作機器人是其中的亮點之一。
在展會上你既能看到很多機械臂可以像阿法狗那樣,與人對弈圍棋或五子棋,也可以發現他們非常聰明地根據人所下達的指令,精準的搬運各種物體,完成3D打印任務,或者進行書寫和繪畫,甚至為你端茶送水。
作為國內最早從事機器人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哈工大機器人集團(HRG)是本次世界機器人大會上難得一見的學院派。雖然其旗下的機器人自帶一股中規中矩的科研氣息,但可別小看這家展商,至今,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已擁有逾300項機器人領域核心科技及發明專利,其“仿人型靈巧手”“空間機器臂”“醫療機器人”等標志性成果都曾引起行業內外的廣泛熱議。
協作機器人體積更小,擁有更多的傳感器,如果在運行時有人類或者其他物體靠近,這些特點使得協作機器人可以做出更快、更智能的反應。因此,相比于傳統機器人,協作機器人的市場前景將更加廣闊!
在國內市場中,除了諸如中國航天、哈工大機器人集團、沈陽新松機器人等國內大型專業機械與機器人企業展出協作機器人之外,隨著市場需求的潛在推動,越來越多的初創機器人公司也注意到協作機器人廣泛的市場前景,并致力于將相關的產品,推向不同的細分領域。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