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動網 > 新聞頻道 > 行業資訊 > 資訊詳情

特斯拉“移情別戀” 英偉達布局人工智能

時間:2017-10-13

來源:網絡轉載

導語:據消息稱,特斯拉與AMD聯合開發的第一批自動駕駛芯片已經步入最后測試階段,預計將于2019年實現完全自動駕駛。

據消息稱,特斯拉與AMD聯合開發的第一批自動駕駛芯片已經步入最后測試階段,預計將于2019年實現完全自動駕駛。雖然特斯拉和AMD沒有確認也沒有否認雙方的合作傳聞,但種種跡象表明,引入AMD能夠很好地減少對英偉達的依賴,這也非常符合商業邏輯。

與此同時,又有消息傳出,特斯拉將不再使用英偉達(Nvidia)公司的芯片來支持其大規模車載娛樂系統,改而使用英特爾公司的芯片。雖然這則消息也未經確認,但特斯拉和英偉達的“蜜月期”似乎并不是很順暢。據分析人士消息,如果特斯拉真的“移情別戀”,對于英偉達明年將造成數億美元的潛在損失。

對此,近期在AI芯片領域意氣風發的黃教主(特指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不知作何感想。

事實上,對于特斯拉“移情別戀”,大部分企業已經習以為常了。去年7月,Mobileye與特斯拉不歡而散之后,英偉達“趁虛而入”,與特斯拉達成戰略合作關系。但是特斯拉有著自己的小心思,不愿仰人鼻息,也就有了后來AMD插足的情節。

作為汽車產業界的巨頭,特斯拉對于關鍵領域的布局一直沒有停止過。即使與英偉達和AMD建立合作,特斯拉也一直堅持自主研發AI芯片。據消息透漏,特斯拉與AMD合作的主要原因便是看重了AMD在AI芯片方面的知識產權。此次與英偉達的“分手”傳聞,也體現了特斯拉在AI芯片領域更希望強調自主性。

英偉達的布局

英偉達作為AI芯片制造界的“當紅小生”,可謂炙手可熱,但是在如今自動駕駛前景的驅使下,許多合作伙伴也都暗下另起爐灶,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而英偉達對此也頗為無奈,畢竟即使自身擁有較強的AI芯片制造技術,但對于汽車制造行業經驗不足,否則英偉達早已深入自動駕駛領域了。

當然,即使特斯拉三心二意,但是英偉達在通用計算型GPU領域還是非常強勢,并與多家汽車制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從市場來看,英偉達早前便以Tegra系列處理器技術進入了眾多車企的合作商名單中,他并不缺少合作商,例如一直合作的奧迪A8。在今年則采用英偉達最新研發的TegraK1芯片,增強了車輛環視影響處理能力。不久后,英偉達又重磅推出DrivePX2以及基于Volt架構GPU的SoCXavier,使得英偉達在自動駕駛領域地位再次提升。甚至全球汽車名企博世與采埃孚都與英偉達達成了合作,未來將借助Xavier平臺開發車載電腦,這將成為自動駕駛發展的一個轉折點。

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勛(圖片來源:英偉達官網)

特斯拉的后手

當然,如果特斯拉說不自主研發AI芯片,我想大多數人是持懷疑態度,這主要是基于特斯拉在AI芯片領域的人才儲備。

其中,最直接的體現便是去年加入特斯拉的AI芯片負責人:吉姆·凱勒。作為特斯拉自動駕駛硬件與軟件負責人,凱勒則擁有豐富的經驗以及強硬的技術。其早年任職于AMD,參與過X86-64架構的構建,之后加入蘋果并負責A4與A5處理器的設計。

此外,吉姆·凱勒也不是一個人在戰斗,他帶來的團隊包括:來自蘋果的頂級芯片研發人才班農(PeterBannon);AMD服務器芯片架構高級總監DavidGlasco,先后供職于英特爾、IBM、英偉達;AMD云服務架構師ThaddeusFortenberry;AMDFellow,CPU主任架構師DebjitDasSarma;AMD戰略合作副總裁KeithWitek;AMD機器學習主任工程師JunliGu。

可以想象一下,如此豪華的芯片團隊配置,你說特斯拉沒有自主研制芯片的想法,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其實,特斯拉的處境一直不妙,尤其是去年一臺使用特斯拉Autopilot功能的司機死于車禍,一度將特斯拉推上了風口浪尖,即使最終調查結果顯示為司機操作失誤,但是安全性也成為消費者主要看中的一點。特斯拉急切的尋找合作伙伴,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于對手無形的壓力以及急需新型自動駕駛車輛來改變公眾心目中的形象。如谷歌旗下的Waymo,要知道谷歌在AI方面研發實力有目共睹,其主推的TPU目前已經開發到第二代,谷歌對于AI研發主要的方向還是解決問題,其在硬件與移動軟件方面有著獨特的技術。除此之外,蘋果、Uber以及百度等自動駕駛研發企業都虎視眈眈。

自動駕駛已經成為各大車企未來角逐的重要市場,特斯拉自然也不例外。對于核心的數據處理及安全保障等問題,特斯拉自然不想長期依賴外部。特斯拉自主芯片很大可能已在路上。

更多資訊請關注汽車制造頻道

中傳動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的所有文字、圖片、音視和視頻文件,版權均為中國傳動網(www.hysjfh.com)獨家所有。如需轉載請與0755-82949061聯系。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中國傳動網”,違反者本網將追究其法律責任。

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均來自互聯網或業內投稿人士,版權屬于原版權人。轉載請保留稿件來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違者自負版權法律責任。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關注伺服與運動控制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直驅與傳動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關注中國傳動網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

最新新聞
查看更多資訊

熱搜詞
  • 運動控制
  • 伺服系統
  • 機器視覺
  • 機械傳動
  • 編碼器
  • 直驅系統
  • 工業電源
  • 電力電子
  • 工業互聯
  • 高壓變頻器
  • 中低壓變頻器
  • 傳感器
  • 人機界面
  • PLC
  • 電氣聯接
  • 工業機器人
  • 低壓電器
  • 機柜
回頂部
點贊 0
取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