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帶一路”政策引領下,國內光伏企業正在大規模“走出去”。這不僅為沿線國家帶去了更多中國智造力量,更為光伏企業轉型升級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時代契機。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未來誠如“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非、東南亞等新興區域將成光伏海外版圖中的熱門標的。
在“一帶一路”戰略引導及國際貿易保護倒逼下,我國光伏企業的“走出去”步伐也在不斷加快。與此同時,除了本土市場已成為光伏企業主攻方向外,光伏海外版圖正從單純賣產品向海外設廠、建設電站加速升級。
與國外的光伏產業相比,國內光伏尤其是分布式光伏行業,起步較晚。但由于國內市場龐大,短短幾年再裝機量和需求量都已位于全球前列。來自權威媒體的報道消息稱,僅在2016年,中國光伏裝機量安裝遠超30GW,比美國的兩倍還多,占到了2016年全年全球新增太陽能發電能力的近半壁江山。
為了應對歐美雙反壁壘,近年來,我國光伏企業在海外設廠,擴大海外生產版圖。當中國產品價格下滑時,中國供應商會設法到海外市場尋求買家,來消化國內的過剩產能,再加上目前歐美“雙反”阻力始終未減,因此,“走出去”將成中國光伏行業的現實選擇。國家能源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光伏電池及組件出口量達到2500萬千瓦以上,出口額達到144億美元,出口國家數量累計約200個。
在專家看來,我國是全球最大光伏應用市場,但產量份額占比更大,因此,擴大海外市場“版圖”是必然選擇。在經濟步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隨著補貼逐步下調,越來越多的國內光伏企業把目光轉向國外,以尋找新的市場。“把‘一帶一路’沿線打造成綠色低碳走廊,中國在這方面既有產業優勢,也有技術優勢。”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指出。
也正基于此,我國光伏行業“走出去”也逐漸成為一種趨勢。據經濟參考報9月11日消息,工信部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光伏企業海外產能遍布全世界20多個國家,生產布局全球化趨勢明顯。受企業產能向海外轉移影響,2016年,我國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產品出口額超過136億美元,同比下降近10%。
除了在傳統市場并購現有產能外,部分企業正積極前往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土耳其、印度、巴西等地新建工廠,以規避歐美“雙反”和靠近終端市場。近年來,阿特斯、中建材等進軍德國、美國、日本等海外發達國家光伏市場,投資建設光伏電站項目超過300萬千瓦;配合“一帶一路”建設,特變電工、中興能源正在巴基斯坦等國建設百萬千瓦級光伏發電項目。
其中,印度、美國、中東、非洲等地區光伏需求增長迅猛,成為我國光伏企業海外布局的要地。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發展中國家電力設施原本就不完善,電力缺口大,相對于發達國家,新能源裝備更替傳統能源裝備的成本較低,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此外,“一帶一路”擴大了光伏應用市場,打破了光伏一直依賴歐、美、日等市場格局,為中國光伏企業開拓新興市場布局、實現國際化發展帶了諸多機會。
誠如國內光伏企業的全球化布局也借力“一帶一路”政策,在沿線國家建設光伏產業園,發揮當地資源優勢,高效產品、先進技術在當地生根發芽,幫助當地逐步實施光伏產業政策、標準和能力的完善和建設。可以預見,“十三五”期間,隨著國家扶持光伏行業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到位,以及國內光伏市場的不斷完善成熟,將會有更多的光伏企業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
由于“走出去”前景可期,也是企業轉型升級的歷史機遇,光伏企業邁出國門開拓“藍海”的意愿將更加主動和強烈。正是在此大背景下,國內太陽能發電產業出現了一批具有相當規模的優秀企業。無論是光伏電池、光伏組件領域,還是綜合能源提供商,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
更多資訊請關注新能源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