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機器人領域的劃分并無標準,導致國內很多機器人產品在設計上偏離了市場導向,且同質化現象嚴重。當前,商用機器人的形態基本類似于酒店機器人的形式,缺乏細分商用場景中的定制化解決方案,但細分是未來。
商用機器人一夜之間火了。
但誰都沒想到,這一切是拜馬云的“無人零售”這個新物種所賜。在人工智能技術和無人零售這兩個概念的雙重加持下,商用機器人,元年已來。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服務機器人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分析報告》顯示,目前,全球商業機器人市場總值正以20%~30%速度增長,預計到2017年規模將達到461.8億美元,其中,在中國商業機器人的市場,2017年的規模也將達到240億元人民幣。
而來自資本市場的數據也證明,錢也正在涌入商業機器人行業。從2014年到2016年10月底,國內機器人領域的投融資事件共計有147起。除此之外,以BAT為代表的國內知名公司也紛紛進入商業機器人的賽道。
正如創業導師李開復所說,工業機器人是機器人發展的第一個階段。而接下來,機器人爭奪激烈的下一個焦點將是商用機器人領域。如今,機器人技術和市場環境已經可以充分滿足商用。
市場人士預測,商業機器人的熱度將會從專屬機器人開始。商店將成為最容易碰到機器人的場所,他們會代替人類的工作,與你智能互動。起先,商用機器人旁邊還會有人的身影,他們告知你如何與智能機器人互動,因為適應需要一定的時間。“但隨著機器人越來越獨立,也就不會再有人在旁邊輔助你了,而是你要直接與機器人產生互動。”海銀資本創始人王煜全說。
獨立與人相處!這個FACETOFACE的場景機器人和人類都準備好了嗎?而生活中,早已不乏商用機器人的身影。2017年春運期間,廣州南站和深圳北站亮相了11臺智能機器人,提供旅客問詢等服務;山東省郵政管理局為提高包裹分揀效率,已引入300臺全自動快遞分揀機器人,目前已在臨沂申通快遞公司上線;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推出的實體書店智能機器人,具有超級大腦、信息采集、大數據分析、接待指引和書籍查詢等功能,正在書店行業推廣。據媒體報道,當前中國商用機器人公司已經超過4000家。
為何商用機器人一支獨秀?
”相比之下,商用服務機器人面對的場景相對是簡單可控的。“業內人士評價,按照當下機器人的用途來劃分可分四類:工業機器人,如傳統的機械手臂;商用機器人,如商場導購、銀行大堂等;第三類是專業機器人,在高精尖領域的專業應用,比如醫療機器人;第四類則是家庭機器人。”
這四類里面門檻較高的是專業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目前最被消費者熟知的是家庭機器人,但家庭服務機器人受限于目前的交互體驗、價格等原因,這個市場仍然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因此,時勢造就了商業機器人的脫穎而出。
2016年的世界機器人大會上,共亮相了150多家機器人產品。其中超過三分之二的產品都是針對B端場景的商用機器人。安防、餐廳、銀行、倉庫等都有完整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但問題隨之出現,150多家商用機器人,價格成為率先絆倒商家的門檻。
用幾萬塊的機器人替代人嗎?
來自北京的餐廳經營者張先生,他希望采購一些機器人在高峰期承擔一些傳菜的工作,但是看了一圈下來,他放棄了這個打算。
他咨詢了很多商用機器人的公司,基本都表示了可以定做這個產品給餐廳使用,但價格最少也是在5萬元以上,而店內的傳菜員每個月工資是3000元到3500元之間,基本一臺機器的價格超過了一名傳菜員一年的工資,再考慮到機器人的使用時間、發生故障維修成本等問題,張先生決定放棄機器人進入餐廳的想法,“太貴了,心里也沒底”。
如何降低商用機器人的成本,是所有商用機器人最先面對的問題。眾所周知,只有形成規模化制造,才能降低成本。反觀中國機器人的制造之路,一切才剛剛開始。能夠實現規模化制造,自主研發、完整具備供應鏈能力和市場營銷能力的機器人企業屈指可數。
了解國內機器人制造的人士道出真相,“真正具備這個能力的企業不超過五家,北有哈工大,南有優必選……“
優必選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國內最早建立的機器人公司之一,之前和騰訊、亞馬遜合作的機器人已經量產,擁有完善的供應鏈,規模化生產必將會讓成本有效降低。
要學會飛,先學會走
商用機器人怎么好好走路,事實上成為阻擋其發展的另一大門檻。
去年高交會,商用機器人引發了一則社會新聞:小胖機器人在無人操控時,突然運動打破現場玻璃造成一人受傷。這一事件引發各種解讀,伴隨著“機器人傷人“的科技恐慌,引發巨大反響。而事件背后,則是商用機器人避障技術——”如何好好走路“存在的問題。
目前,商用機器人走路主要取決于一項SLAM技術。中國SLAM技術的先驅是清華的高翔博士,他現在就職于地平線機器人。SLAM作為一種基礎技術,最早出現在無人機上,隨后幾年掃地機器人的盛行讓它名聲大噪。
目前SLAM技術主要分兩大類,RPS激光雷達定位系統和V-SLAM圖像定位系統。激光雷達,通過360°旋轉激光探頭作為機器人行走的眼睛;而后者則是通過攝像頭探頭作為機器人行走的眼睛。
兩項技術各有利弊,在這方面具備突破優勢的則是優必選的Cruzr機器人。他具備了SLAM兩大技術的優點——U-SLAM(立體導航避障系統),是優必選技術的獨創。此技術包含V-SLAM技術的機器人導航系統,能夠通過實時定位與地圖構建實現多方位立體導航避障,達到全路況自適應和任意位置的精準抵達。更具備了RPS激光雷達傳感器定位的優點。
人機交互,還是雞同鴨講
而另一項制約商用機器人發展的門檻則是——人機交互。
商用機器人最關鍵的技術就是“智能語音”,如果我們不能賦予機器人說話的能力,在消費者眼中,機器人就是不智能的。
目前在銀行、商嘗家庭里看到過各種各樣的商用機器人,人們真正與這些機器人接觸時,會發現這些機器人的語音功能還達不到正常與你交流的地步。特別是在商場等一些較為嘈雜的公共性場所,機器人的語音系統會讓你很失望。
在實驗室測試的時候,機器人的語音系統達到交互的要求,語音識別準確度在90%以上,但是一旦客戶簽收,應用到公共場所就是“雞同鴨講”,這讓很多機器人企業很苦惱。
這個技術在行業叫遠程動態麥克風陣列拾音技術,國內的機器人行業在這一方面的應用并不成熟。
“優必選的Cruzr機器人應該是當下‘人機交互’做得最好的。“了解技術的人士說。Cruzr機器人是優必選公司今年推出的新產品,主要服務于商用場景,并對當下國內服務機器人行業的“人機交互”痛點提出了解決方案。
在交互方面,Cruzr機器人搭載的U-Meeting應用軟件,支持云計算模式,通過高清音視頻的編解碼以及流暢傳輸來實現視頻會議、視頻客服等功能,基于遠程的人機協同技術能讓原聲達到高保真。此外,通過文字、語音、視覺、動作、環境等多種感官融合的多模態人機交互,充分模擬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使之更加豐富、生動、擬人化。
技術痛點的背后是企業研發實力與技術創新的實力。
目前市場上商用機器人外觀與功能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其一是缺乏核心技術,產品僅僅依靠東拼西湊的概念疊加;其二是偏離了市場導向,沒有從用戶體驗、應用場景出發來做設計規劃。
“商用機器人不僅僅是智能硬件,更是綜合性技術解決方案。它需要針對行業客戶的不同消費場景開放更多的定制自由度,承載部分企業價值觀層面的東西。為傳統的政、企行業解決實際問題,創造更多價值甚至帶來革命性的用戶體驗。”
由于機器人領域的劃分并無標準,導致國內很多機器人產品在設計上偏離了市場導向,且同質化現象嚴重。當前,商用機器人的形態基本類似于酒店機器人的形式,缺乏細分商用場景中的定制化解決方案,但細分是未來。有研究報告指出,2017年商用機器人的趨勢就是細分領域的應用,餐飲、酒店、商超、金融、養老、地產等多個行業將率先開啟商業化的進程。
今年被譽為商業機器人行業的元年,市場正處在爆發前夕。國內的服務機器人市場雖然進入較晚,但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正在逐漸發揮。希望市場未來能誕生更多的獨角獸。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