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新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再次點燃了機器人產業之火。巨大的未來市場和億萬級的發展規模必將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將更加茁壯、快步走向3.0時代。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近年來機器人行業異常火爆,一些人形機器人開始從小說、戲劇、影視作品走入現實世界。
隨之而來的還有大量資本的涌入,眾多機器人創業公司嶄露頭角,一時間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雖然現實中的人形機器人在外形和功能上還遠遠不如人意,但卻博取了大眾的強烈關注。
而近日,國務院新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無疑再次點燃了機器人產業之火。規劃中提到,未來將更大力發展智能企業、加快培養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打造人工智能創新高地,使中國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與此同時,巨大的未來市場和億萬級的發展規模必將進一步促進人工智能的發展,機器人將更加茁壯、快步走向3.0時代。那么,在機器人3.0時代,服務機器人商用市場的潛力究竟有多大?
其實,近年來,由于勞動力成本持續走高,醫療、零售、銀行等市場收到的影響尤為明顯。而商用服務機器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實現對人的替代,從而有效節省成本,因此受到諸多資本關注與青睞。
根據權威機構預測,2017年全球僅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就將達到450億美元,未來五年(2017-2021)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6.19%,2021年全球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820億美元。
分析稱,服務機器人市場增長將受倉儲自動化和物流行業對移動機器人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增長。此外,服務機器市場需求也將受益于醫療保健行業和教育研究機構對服務機器人的使用。與此同時,地面服務機器人系統市場在預測期內將高速度增長。
不過,萬事皆有利弊兩面,服務機器人也不例外。盡管目前服務機器人市場備受青睞,但由于技術和工程化還不成熟、消費者期望過高、習慣尚未養成,以及向傳統行業滲透需要時間。當前,智能服務機器人市場只見資本及企業發力,不見需求端應用普及,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和發展空間也因此受限。
正如中國制造業一樣,國內在服務機器人領域的研發起步較晚,跟美國、日本等服務機器人研發大國相比,中國自主研發的能力亟待補足。當然,這也意味著我國的服務機器人產業發展將面臨較大的機遇和可發展空間。
只有找到真正的市場痛點,采用實用化、標準化、成熟度高的模塊化技術,逐步滿足部分市場需求,服務機器人才會慢慢具備一定市場規模,而服務機器人的規模化又會推動相關技術、零部件的實用化、標準化,從而實現服務機器人的有效成本管控,推動服務機器人行業向前發展。
更多資訊請關注工業機器人頻道